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学 /
  • 1. (2023·贵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间作套种”的农业生产方式。据《氾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xiè)十根……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这种生产方式就是立体农业的雏形。立体农业是指依据生物的生活特性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充分利用不同种生物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合理搭配而建立的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种植和养殖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材料二 我国某地一林场在板栗林地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而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板栗一般高度为3~4米,而茶树高度为1米左右,两种植物高矮配合,充分利用了不同层次的光能。板栗喜光,茶树耐阴,光照过强会导致茶树的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注:氾:fán,姓;fàn,同“泛”。薤:又叫藠头(jiào tou),叶细长,花紫色。鳞茎和嫩叶可用作蔬菜。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一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生产经验可实现在一定时间内、有限土地上,以增加收入。
    2. (2) 在该生态系统中,板栗和茶树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它们是生态系统的。从根系的情况来看,板栗和茶树搭配种植的好处是
    3. (3) 现有四种农作物,它们的株高和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强度如下表:                                                                                                                                                           

      农作物

      A

      B

      C

      D

      株高/厘米

      170

      65

      59

      165

      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强度

      较强光

      较强光

      弱光

      弱光

      根据材料二的经验,从四种农作物中选择(填表中字母)两种搭配种植,可实现合理利用、有效增收。简述选择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