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高县) 读下面的文学类文章,回答问题。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凌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人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着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寻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

    ④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哩。

    ⑤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

    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以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一条两斤多的鲜鱼. 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他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常常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兄弟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喝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背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⑩于是,我们家照祖父的意思,每次修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家徽。

    1. (1) 下列对文章中“贼”的情感态度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迫于生计为贼,情感上可以理解,但不应给予物质支持。 B . 看起来气势汹汹的父亲几兄弟,不过是生存的本能反应。 C . “贼”后来的改变既源于感动,也源于其内心深处的觉醒。 D . “贼”和他的儿子,祖父和我们,都共同传递着一种善念。
    2. (2) 下列对文章写作技巧的相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交代“战乱频繁”,既写出我们家生活之不易,也为“贼”的出场埋下伏笔。 B . 第③段写“父亲赌咒发誓”,一方面是与前文相照应,一方面是为祖父出场做铺垫。 C . 第④段“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语句,形象刻画了因躲入水缸冷得发抖的贼形象。 D . 第⑥段“眼眶红了”“低着头”的神态描写,揭示出“贼”意外、感动等复杂心理。
    3. (3) 请简要概括文章是如何围绕“家徽”谋篇布局的。
    4. (4) 文中“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作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