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现代文阅读Ⅱ

    叶圣陶

    “现在是上课的时候了!你们的先生呢?”

    两间屋子,已经上了年纪,向前倾斜,如人佝偻的样子。门前是通到田岸和村集的泥路。 这时候正是中秋的天气,平远的田亩里,稻穗和稻叶受微风吹拂,顺风偃倒,便成波浪。更远的村树构成个大圈环,静穆且秀美。微微听得犬吠。这真是诗人的节令和境地呵!

    但是住在这里的都不是诗人,屋子里六七个孩子正抱着不可推想的恐怖呢。入秋水涨,他们的田里盛着过量的水,和河水并了家,露出承面的稻只有三四寸高。他们的父母整天愁叹,或者说,饿死的日子就在眼前了!

    孩子们相信自己的见识不及父母,饿死就在眼前是千真万确的了。他们想得异常害怕,

    不自觉地改变了平常的态度,静静地坐在屋内,低低讲捉蜗蚌的经历,声音里含着惊惊恐且烦闷的气息。

    讲了一会,他们又觉得世界上只有蟋蟀了,便起劲了。 一个孩子拍着桌子高声说:好 一头大蟋蟀!它在玉蜀秦的根旁,这么一把就被我按住了! …… "

    这时,走进来一个人。他随意看了一看,忽然后头一皱,目光四注,随着发出鄙夷的声 气问学生们,就是篇首的两句话。

    吴先生一手提着方的竹丝篮,篮里盛着雪里英豆腐油瓶等东西, 一手提着一条长不到八寸的腌鱼,从烂湿的田岸上匆匆走来。他瘦削的面孔红到颈际,失神的目光时时瞪视他的前路,呼吸异常急促,几乎是喘息。

    原来他已得到了消息。 一个妇人告诉他:“你须快一点走,管你的那位先生来了,我刚才看他向学堂走去,他的船就停在东栅外。”

    吴先生得在那两间屋子里当教师,很不是容易的事。第一次去学务委员家里的时候,他坐在客厅下首的一把椅子上,只点着了一边,上身前俯,保持全身的稳定。他的眼睛本是迷蒙的,现在又只顾下注,也许他所处的客厅和对面谈话的那个人都没看清楚。那位学务委员穿着汗衫,斜躺在藤椅子上,右手枕着头,眼睛斜睨着他。鄙夷的心思忽然来袭学务委员的不知为什么, 总觉得吴先生不顺眼。他不情愿地说道:“教小孩子不是容易的事呢”

    “我本想请一个师范毕业生,”学务委员表示严重的神情说,“现在既有介绍信,我此任用你了。"

    “没有错,听得很清楚,他答应了。”买先生这么想。他心里只觉晃荡,回答不出什么。他的头却自然地向前俯得更低了。

    “我们办学的规矩,非师范毕业生月薪六元。后天你就可以到校开学去。”

    吴先生答应了几个“是”,便退出来,他的新生活从此开始了。一个月后,他遇见一桩不可解的事情:他到学务委员家里领薪,拿到了三块钱,还有三块须待十天以后,可是学务委员叫他写了一张十元的收据。“何以数目不符呢?”他这么想。自馁和满足的心使他不敢开口便问。“我不是师范生呵!外边师范生多着呢。六块钱比较以前处馆地优裕得多了。”他就把疑念埋藏在脑子里,带着三块钱回去。

    “不成个样子,这时候还不回来!”学务委员喃喃地自语。

    吴先生已赶了进来,两手空着,他的东西大概已放在锅灶旁边了。他看见学务委员含怒的样子站在黑板旁边,简直不明白自己应当怎样才是,身体向左右摇了几摇,俯首地打招呼。学务委员点了一点头,冷冷地说:“上课的时间早到了,你此刻才!”

    遮饰是无望了,吴先生只得颤抖而含糊地说老实话:“我去买东西,不料回来得迟了。”

    “买东西!”学务委员的语音很高,"时刻到了,学生都坐在这里了,却等你买东西“

    “以后不买就是了。”吴先生不自主地这么说。

    学务委员觉得吴先生真是个坏教员,越看越不顺眼,因为他不越心于教育,对职备没有尽责的观念。但是他想到了为此而来的更重要的事情,也就耐着。他右手支着头,眉头微微皱着,却装做没事的样子说:“你这里太不成个样子,只有这几个学生!日内省视学快来视察,他见学生这么少,就可以断定这是个不良的学校。为你的面子计,你得去借十几个孩子来才行。这本不关我的事,和你关切,所以提起一声。”

    吴地生一身无形的绳索差不多全解除了,觉得宽松了好多;敏感的心代替了恐惧,兴奋到不可说的程度。他虽然不明白怎样去借孩子,但也想不到问了。他只是拱手过胸,喃喻地“承先生指教!承先生指教!”

    他忽又想起:“这不是个很好的机会么?去个两回没遇见,现在他走上门来了。”一种冲动使他随口就说,“上月的……”说到这里又觉得不好意思,便缩住了。

    “什么?”学务委员以动捷的语音达么问。

    “上月的………”吴先生无可奈何,目光不敢正对学务委员,依旧没有勇气说下去。

    吴先生知道不说也是个不了、只得硬着头皮说:"请把上月未发的半份薪金见惠”。他再也不能多说一个字了。

    "你刚才不是买了吃的东西回来么?怎么还等着?

    “家里的人——家里还有三口,我怎能只顾自己己,他们还等着呢。”

    学务委员放下右手,挺直着上半身,上眼皮抬了一抬,表示庄严的样子说:"教员不尽职,照例有相当的惩罚,你今天应当罚俸三分之一!”他从衣袋中摸出一块钱,随手向桌上一掷,清亮的声音引得孩子们同时射出异样的眼光来。他说,“这是你应得的,拿去吧。”

    吴先生欲待申辩,不但话语说不出,连思路也没了,桌子上雪白光亮的究竟是一块大洋呢。他不期然而然地取在手里,手心起冷和硬的感觉。

    1921年9月24日写毕(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描写了老屋、稻浪、秀美的村树和隐约的犬吠,通过与人们生活处境的对比,凸显了当时残酷的现实。 B . 学务委员“穿着汗衫”“斜躺”“右手枕着头”“斜睨”等细节,都表现了他的官僚习气和对吴先生的轻视。 C . 吴先生讨薪的时候“缩住了”,面对上级克扣工资时又不好意思开口,这主要体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自尊。 D . 文末吴先生从欲辩无语的委屈到“究竟是一块大洋”的自我安慰,再到身心“冷和硬”的绝望,尺幅之内见波澜。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砚的一项是( )
      A . 以“饭”为题,虽未正面写“吃饭”一但孩子对饿死的“恐怖”、吴先生因家人挨饿而硬着头皮讨薪均围绕“饭”展开。 B . 孩子们谈蟋蟀时,从“惊恐“很快转为“起劲”,这符合儿童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同时说明他们对艰难生活的感受不深。 C . 吴先生赶到教室,以为要被学务委员处理,却只是被提醒省视学快来视察,提出补发薪水却被罚俸,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 D . 吴先生的内心期望与现实处境,吴先生与学务委员的形象,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小说主旨凸显,引人深思。
    3. (3) 在吴先生赶回教室的途中,小说为什么要叙写他得到教职的过程?
    4. (4) 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评价道:“冷静地语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是叶绍钧(即叶圣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