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12月)试...

更新时间:2018-02-27 浏览次数:377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单选题</b>
  • 1. 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这表明分封制(    )
    A . 扩大了地方权力 B . 推动了经济发展 C . 强化了中央权力 D . 促进了文化整合
  • 2. 据统计,在唐代323项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工程为255项,漕运交通为21项,防治水害为33项,居民用水为14项。这说明唐朝时期(    )
    A . 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B . 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C . 民生问题被长期的忽视 D . 财政支出的主体是水利工程
  • 3. 读下表由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基本状况

    类别

    工矿、纺织

    铁路运输

    数量

    18个

    364公里

    投资额

    1545.7万元

    1250.9万元

    A . 政府投资侧重于民用企业 B . 我国借鉴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 C . 政府成为民族工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D . 政府投资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 4.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上述史实表明(    )
    A . 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 B . 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 C . 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 . 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
  • 5. 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

    科目

    内容

    社会

    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原因近果、抗救方案

    国语

    读:东北枪声、被压迫者的呼声等

    算术

    事件损失方面的计算:建筑物的损失、工商业等

    音乐

    国耻歌、义勇军歌等

    A . 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强烈 B . 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 C . 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 D . 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
  • 6. 下图为1959-196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 . 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 . 经济调整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D . 中苏关系变化导致GDP增速波动
  • 7. 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该局面的出现(    )
    A . 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 B . 说明了世界多极化的出现 C . 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 . 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8. 历史学家郭小凌提出,既然在梭伦改革时期,土地和债务问题是当时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而且在改革的措施中,所实行的划分公民等级的唯一标准是地产收入(按年收入的谷物等产品的数量分成四级),因此,该学者认为(    )
    A . 梭伦改革前社会矛盾尖锐 B . 当时古希腊文明的经济基础是农业 C . 梭伦改革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D . 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
  • 9. 1920~1921年,瞿秋白出访苏俄,他记录到: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现在国外的关系已经很好,英国已经正式签约,德国就在这几天内,其余边境各小国及意大利,捷克斯拉夫,都已结通商关系。现在俄国还正努力协理各种租借地,借外国资本来发展俄国工业。材料表明当时(    )
    A . 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主导 B . 苏俄和英德等西方国家建交 C . 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极大 D . 苏俄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现实需要
  • 10.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空前激烈的经济战(    )
    A . 使世界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B . 使世界贸易额增长开始放缓 C . 导致法西斯分子同时在多国掌权 D . 使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 11. 1917-1950年,占世界总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并进行了建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这项巨大的试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版图,影响了20世纪的大部分进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    )
    A . 特指列宁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B . 加快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 C . 扩展到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D . 助推了美苏在世界范围争霸
  • 12.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
    A .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 . 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 . 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 .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b >非选择题</b>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慣。理学家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二: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

    ——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历史事件简表

    国家

    事件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沃渡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760~1830年,工业革命

    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

    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1年,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1815年,渡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

    1848年,第二共和国建立

    1852年,第二帝国成立

    1870年,第三共和国成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美国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草拟新宪法

    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

    1810年,明确了最高法院有权宣告州的立法违宪

    1861—1865,南北战争

    1865.1868年,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至上1900,美国工业生产能力位列世界第一

    德国

    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开始工业革命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战争

    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

    1870年,对法战争

    1871年,德意志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值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

    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四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全国划为十道,置军府634个,其中关中地区占261个,占全部军府的41%,形成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还将骠骑(piàoqí)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12卫府及东宫六率。折冲府分为三等,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的任务。至此,府兵制趋于定型和成熟。《新唐书·兵志》称:“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军府和地方长官无隶属关系,但州刺史也负有一定的军事责任。如征发府兵时,朝廷向州刺史、折冲都尉同时下符契,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又如对练兵也有检查督促职责,加上州刺史品位较一般折冲都尉为高,故习惯上有上下级关系。

    ——摘编自《中国古代兵制·唐朝兵制》

    1. (1) 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李鸿章等人的“外须和戎”思想不同,张之洞提出“以战练海防,以败练战,数败之后自然渐知制胜之方”。张之洞认为“铁路之用,尤以开通土货为急”。他还指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并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在办学思想方面,他要求“以忠孝为本,以中学经史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

    ——摘编自马帆《张之洞洋务思想浅探》

    材料二: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于1894年建成投产,是我国近代第一个钢铁工业企业,也是当时亚洲第一个钢铁企业。张之洞也是洋务派中创办新式学堂最多的一个,他还多次派人赴日本和欧美国家留学。清末湖北留学生占全国四分之一。甲午战后,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他以从江宁带回的500名自强军为基础,扩建成湖北护军前后营,史称这支新军为湖北洋枪队,后来以它为核心又发展成“湖北新军”。

    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曾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洋务思想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称张之洞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