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云南省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学期中模拟卷(一)

更新时间:2024-04-11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当环境从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逐渐变成气候干燥、水域减少后,其种类和生存区域都缩减。导致这一结果重要的自身原因是其(  )
    A . 繁殖能力差 B . 用肺呼吸 C . 运动能力差 D . 生殖和发育主要在水中完成
  • 2. 蝴蝶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分别是(    )
    A . 体内受精、胎生 B . 体内受精、卵生 C . 体外受精、胎生 D . 体外受精、卵生
  • 3. 下列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几个阶段中,不是所有鸟类都有的繁殖行为是(  )
    A . 求偶 B . 交配 C . 产卵 D . 育雏
  • 4. (2023八下·包河期中) 下列有关植物生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①是嫁接,一般分为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 B . ②是组织培养,可以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良植株 C . ③中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 . ①是无性生殖,②③是有性生殖
  • 5. (2023八下·开江期末) 下列个体均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的是( )
    A . 扦插的月季和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的绵羊 B . 组织培养的草莓和孢子生殖的肾蕨 C . 利用嫁接方法种植的柑橘和用马铃薯块茎发芽长大的植株 D . 利用试管婴儿技术孕育出生的小孩和由种子萌发长大的油菜
  • 6. (2023八下·开江期末) 下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卵细胞与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②生殖和发育都在陆地上进行③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是变态发育④雌蛙有鸣囊,雄蛙无鸣囊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②
  • 7. (2023八下·开江期末) 下列关于家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B . 蚕丝产生于蛹期 C . 生殖方式是有性殖 D . 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 8. (2023八下·通川期末) 如图是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示意图,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 养蚕时,为提高蚕丝的产量应延长的时期是a B . 完全变态的农业害虫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为a C . 蝗虫的发育过程为d→a→c,属于不完全变态 D .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为d→a→b→c,属于完全变态
  • 9. (2023八下·通川期末)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太空水稻”在中国空间站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太空水稻”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A . 有性生殖 B . 无土栽培 C . 营养生殖 D . 嫁接
  • 10. (2023八下·通川期末) 果农若想使一棵梨树结出不同口味的梨,可采用的繁殖方法是( )
    A . 种子繁殖 B . 扦插 C . 嫁接 D . 组织培养
  • 11. (2022八下·龙岗期中) 下列关于人的性别遗传,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B . 男女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Y、XX C . 一个国家的人口中,男女比例一定是1:1 D . 含X或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机会均等
  • 12. (2022八下·龙岗期中) 下面生物的变异性状,不可遗传的是( )
    A . 人们在培育西瓜时,将其放在透明的盒子里,成熟时形成的方形性状 B . 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番茄株高茎粗,果穗多的性状 C . 经杂交繁育的丰鲤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的性状 D . 袁隆平团队培养的杂交水稻可以在禾下乘凉的高秆性状
  • 13. (2022八下·龙岗期中) 下列各组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 猫的白毛和蓝眼 B .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C .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D . 小明的A型血和小刚的A型血
  • 14. (2022八下·龙岗期中) 如图是某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形态差别较大的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 B . 正常情况下,此人产生的精子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 C . 此人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对+XY D . 此人的体细胞中X染色体来自父方或母方
  • 15. (2023八下·沙田期中) 如图表示人的生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a、b、e和f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为46条 B . 生殖细胞c和d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3条 C . 受精卵e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 . 图中过程②代表受精作用,过程③代表细胞分裂
  • 16. (2017八下·重庆期中)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

    A . 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B . 防止遗传病的传播 C . 减少遗传病的发生机率 D . 缩小遗传病发生的范围
  • 17. (2023八下·开江期末) “太空椒”和袁隆平教授培育的“超级水稻”分别应用的是( )
    A .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 B . 杂交育种和人工选育 C . 人工选育和诱变育种 D .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 18. (2023八下·通川期末) 神舟十四号搭载拟南芥种子,主要是利用宇宙射线或微重力进行育种研究。此育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植物的( )
    A . 遗传物质 B . 形态结构 C . 生理功能 D . 生活习性
  • 19. (2021八下·金水期中)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 兔的白毛和白毛 B . 兔的白毛和黑毛 C . 兔的白毛和长毛 D . 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
  • 20. (2023八下·宣汉月考) 番茄的红果和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某生物社团用亲本都是红果的番茄进行杂交实验,子代中结红果的有309株,结黄果的有99株,从理论上看,结红果的309株后代中,基因组成(基因型)为Aa的最可能有(  )
    A . 309株 B . 103株 C . 206株 D . 99株
  • 21. (2023八下·东安期中) 科学家把动物分成十多个门是按照动物(    )。
    A . 从高等到低等的进化顺序 B . 从小到大的顺序 C . 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 D . 被发现的先后顺序
  • 22. (2023八下·东明期末) 科普馆中从入口到出口是按照脊椎动物进化的路线来安排动物场馆的(如图所示),①~⑤是五种保护动物,同学们在科普馆参加研究性学习时,看到五种保护动物的顺序是(  )

    ①金丝猴        ②扬子鳄        ③朱鹮        ④中华鲟        ⑤大鲵

    A . ④→⑤→②→③→① B . ⑤→④→②→③→① C . ④→⑤→③→②→① D . ⑤→④→③→②→①
  • 23. (2023八下·东明期末) 下列关于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长期使用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 . 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C .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 D . 我国科学工作者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为生命起源问题提供了有力证据
  • 24. (2023八下·宣汉月考) 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 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 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获得食物、配偶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 .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D . 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 25. (2023八下·定远期中)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小型到大型,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B . 通过对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比较,说明他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C .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 .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 26. (2023八下·定远期中) 抗生素的滥用致使很多细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 耐药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强 B . 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 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的结果 D . 抗生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低
  • 27. (2023八下·安岳月考)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叶子,使颈和前肢都变长 B . 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变异不定向选择的结果 C . 生命进化历程是由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 D .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产生了原始的生命
  • 28. (2023八下·射阳月考) 化学进化说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    )
    A . 岩石层 B . 火山周围 C . 原始的大气 D . 原始的海洋
  • 29. (2023八下·宁南月考) 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生物进化观点的是(    )
    A . 食蚁兽的舌细长是长期舔食白蚁的结果 B .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C . 变异的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D . 有利变异个体会获得更好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 30. (2023八下·涡阳月考) 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正确的是(    )
    A .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B . 生物要为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 .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 . 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二、简答题
  • 31. (2023八下·包河期中) 阅读材料,图一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图二表示蚊子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青蛙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精子与卵细胞在中完成受精,而后受精卵发育成蝌蚪,蝌蚪用呼吸,用尾部游泳。蝌蚪与成蛙有显著的变化,发育方式属于
    2. (2) 蚊子是青蛙的捕食对象之一,蚊子的一生经过四个阶段,其中孑孓是它的阶段。从一龄孑孓到四龄孑孓的过程中,需要经历3次蜕皮现象,因为外骨骼限制了它的生长。从蚊子的生活史来看,蚊子的发育属于发育。
  • 32. (2023八下·包河期中) 如图图一至图四依次表示被子植物的嫁接、开花、传粉、受精,请据图回答:

    1. (1) 图一嫁接成活的关键是要确保a、b两部分的紧密结合。
    2. (2) 图二中B和C构成的结构是,图三所示的传粉方式是
    3. (3) 图四中受精作用完成后发育成种子。
    4. (4) 图一中a部分的基因组成是Dd,b部分的基因组成是dd,由a发育出来的果实果皮的基因组成是
  • 33. 1872年,医学家乔治·亨廷顿发现,第四号常染色体上基因发生变异,会使人体产生变异的蛋白质,进而导致患者全身肌肉不受控制地运动,认知功能下降以致痴呆甚至死亡,该病被称为亨廷顿病。下图表示某亨廷顿病患者的家族遗传图解,请回答:

    1. (1) 据资料推测,基因通过指导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患者全身肌肉不受控制地运动与正常人表现形式不同,被称为一对
    2. (2) 根据图中夫妇[]及其子女可判断,亨廷顿病是一种(选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3. (3) 若用“A-a”表示控制亨廷顿病的基因,则7号的基因组成是,图中基因组成为Aa的共有
  • 34. 拟南芥(如图一)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被科学家誉为“植物中的果蝇”,广泛用于植物遗传学的研究。拟南芥体细胞中只有5对染色体,2号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能使拟南芥植株提前开花(简称早花,与晚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两株早花拟南芥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拟南芥的花期并统计数据,将其结果绘成如图二所示柱状图,请分析作答:

    1. (1)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晚花是性状。如果控制早花、晚花的基因用F和f表示,则子代早花的基因组成是
    2. (2) 为了确定图中某早花植株的基因组成,选取该植株与晚花拟南芥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拟南芥的花期:①若,则该早花植株的基因组成为FF;②若,则该早花植株的基因组成为Ff。
  • 35. (2023八下·涡阳期中)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如表:

    项目/数据/类型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完成下列问题:

    1. (1) 桦尺蛾有深色的和浅色的之分,这是一种现象(填“遗传”或“变异”)。
    2. (2) 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并逐代通过得以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这就是达尔文理论中的
    3. (3) 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是的,而选择是的。
    4. (4)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的结果。
      A . 长期烟熏 B . 长期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 C . 长期自然选择 D . 人工选择
  • 36. 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大多是绿色的,而待到青草枯萎后却较少发现绿色昆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相关生物学知识后认为这是动物所表现的保护色,为明确保护色形成的原因,该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①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2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④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重复③④步实验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昆虫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绿色昆虫

    20

    9

    27

    13

    39

    20

    灰色昆虫

    20

    5

    15

    4

    12

    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探究过程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方法中的实验法。
    2. (2)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本实验中,是昆虫的一种保护色,该保护色的形成是的结果。
    3. (3) 请谈谈保护色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