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16 测定反应速度

更新时间:2024-03-31 浏览次数:16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2七下·天河期末) 下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当被试者夹住尺子时,手指的肌肉属于反射弧中的(  )

    A . 感受器 B . 神经中枢 C . 效应器 D . 传入神经
  • 2. (2023七下·青岛区期末) 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 B . 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 C . 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D . 省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 3. (2023七下·凤翔期末) 在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中,受测者最初的拇指和食指对准的位置应该是刻度尺的( )
    A . 40cm B . 30cm C . 10cm D . 0刻度一端
  • 4. (2023八上·昆山期中) 为比较不同人的反应速度,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 快速抓住下落的直尺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B . 需至少重复实验3次,并求取平均值 C . 反应速度会随练习次数的增加而加快 D . 结束时显示的刻度值越小,说明反应速度越慢
  • 5. (2023七下·深圳期末) 一位同学掷来一个橘子,你不假思索地一把接住了。每个人的反应速度不同。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相互测定反应速度(如图),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5cm

    24cm

    23cm

    26cm

    24cm

    21cm

    24cm

    22cm

    20cm

    A . 测定时被测者的手指要对准尺子零刻度 B . 同一人在不同状态下的反应速度可能不同 C . 反应速度一般会随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D . 甲乙丙三位同学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甲
  • 6. (2016·青岛)

    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 B . 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 . 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 D . 效应器是指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
  • 7. (2023七下·深圳期末) 一位同学掷来一个橘子,你不假思索地一把接住了。每个人的反应速度不同。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相互测定反应速度(如图),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5cm

    24cm

    23cm

    26cm

    24cm

    21cm

    24cm

    22em

    20cm

    A . 测定时被测者的手指要对准尺子零刻度 B . 同一人在不同状态下的反应速度可能不同 C . 反应速度一般会随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D . 甲乙丙三位同学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甲
  • 8. (2023·陕西) 小秦为了验证酒精对人体反应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1),图2是爸爸不同饮酒量下的测试数据。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完成该测试的神经中枢在大脑 B . 爸爸作出的反应属于简单反射 C . 测试数据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D . 爸爸饮酒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 9. (2023八下·宁江期中) 在“测试握手--握手反应要用多少时间”的活动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产生“手被握”的感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 . 被试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经验积累程度是影响反射时间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C . 经过训练,完成反射的时间能不断缩短 D . 此活动涉及的反射中,脊髓只起传导作用,没有参与反射
  • 10. (2022七下·洮北期末) 科学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往往需要重复实验。以下不需要进行重复实验的是()
    A .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B .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C . 测定人的反应速度 D . 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 11. (2022七下·广州期末) 明明同学在做“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时,他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
    A . 实验过程中与同学不停地说话 B . 比较不同人的反应速度时,重复次数一样多 C . 所有实验组使用相同的尺子 D . 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 12. (2021·四川) 在探究“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中,若第一次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正确的是(   )
    A . 修改实验结果 B . 少数服从多数 C . 重新进行实验 D . 更改实验假设
  • 13. (2020八下·黄岛月考) 在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是与眨眼反射一样,都属于简单反射 B . 测定时,被测者的拇指和食指要对准尺子零刻度,并轻握尺子 C . 测定时,夹住尺子处的刻度值越大,表明被测者的反应速度越快 D . 为准确测定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应设置重复实验
  • 14. (2019七下·宽城期末) 下图为“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示意图(被试者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上刻度值为O的一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测量一次读取刻度值即可 B . 自己一个人左右手配合测量更准确 C . 被试者拇指和食指的距离保持在1厘米左右 D . 被试者夹住尺子处的刻度值越大,说明反应速度越快
  • 15. (2021七下·东莞期末) 一位同学掷来一个苹果,你不假思索地一把接住了。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接住,这跟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有关。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相互测定反应速度(如图),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叙述错误的是(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5cm

    24cm

    23cm

    26cm

    24cm

    21cm

    24cm

    22cm

    20cm

    A . 三位同学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乙 B . 该反射中的效应器主要是手指肌肉 C . 反应速度一般会随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D . 重复测试多次是为了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
二、实验探究题
  • 16. (2023八上·柳州期中) 近年我国加大了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但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某生物兴趣小组在交警同志的帮助下,开展了“饮酒是否能影响人体动作准确度”的实验。实验时每组均为3人,测试者重复实验三次,实验结果如下表。

    测试要求

    组别

    测试者饮

    酒量(mL)

    测试准确的次

    数(平均值)

    测试者在规定时间内用左手食指指尖准确的指向自己右手食指的指尖,重复做20次

    0

    20

    50

    18

    100

    9

    150

    5

    200

    3

    250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对饮酒量为0mL的测试者进行测试的目的是
    2. (2) 上述六次测试,除不同外,其余条件均,这是为了
    3. (3) 为了,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三次是为了并将所测数据取平均值作为该实验的最后结果。
    4. (4)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饮酒的量越多,人体动作的准确度越(填“高”或“低”).这是因为酒精会影响人体的协调功能。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应杜绝饮酒。
  • 17. (2022·宿迁) 为了探究过量饮酒的危害,小明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时间”的实验。该实验过程是,小明用拇指和食指捏着尺(100cm长塑料尺)刻度最大的一端,爸爸将拇指和食指对准尺下端的“0”刻度线(注意两手指不要碰到尺)。小明松手,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这把尺,记录夹住部位的刻度值。实验在三种情况下进行测量:爸爸不饮酒、爸爸饮500mL啤酒、爸爸饮1000mL啤酒。每种情况下重复3次,实验记录见下表(单位cm)。分析回答问题。


    不饮酒

    饮50cmL啤酒

    饮1000mL啤酒

    第1次

    24.4

    32.2

    48.7

    第2次

    25.5

    34.2

    53.1

    第3次

    25.1

    35.0

    51.3

    平均值

    25

    33.8

    51

    1. (1) 爸爸看到小明松手,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这种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叫,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2) 该实验每种情况下重复做3次的目的是
    3. (3) 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饮酒越多,
    4. (4) 驾驶员酒后驾车明显表现出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这主要是因为酒精损伤了驾驶员的。所以,我国对于酒后驾驶进行特别严格的管理,严禁酒后驾驶。
  • 18. (2021七下·蚌埠期末) 为了探究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小美放学回家之后,和家人一起做了“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爸爸为测试者,小美、妈妈、奶奶为被测试者。

    ②爸爸手握尺子上刻度值最大的一端,小美将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 一端,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cm左右。

    ③小美的眼睛紧盯爸爸的手,一旦爸爸松手,小美立马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尺子,记录下小 美捏住尺子的刻度,并重复4次。

    ④妈妈和奶奶重复②③步骤。

    被测试者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小美(13岁)

    10cm

    9.5cm

    9.1cm

    8.9cm

    妈妈(36岁)

    10.6cm

    10.4cm

    10.1cm

    9.8cm

    奶奶(66岁)

    12.3cm

    11.6cm

    11.0cm

    10.8cm

    1. (1) 在测定反应速度的反射弧中,感受器位于眼的 中,手指上的肌肉是。接尺子的活动属于复杂反射,其神经中枢在。测量值越大说明人的反应速度越
    2. (2) 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小美需要计算出每人四次实验结果的,再进行分析对比。
    3. (3) 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小美探究的是因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4. (4)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 (5) 单独分析小美四次实验的实验结果能发现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反应速度会
  • 19. (2017七下·河南期末)

    目前,多地“禁酒令”升级,从午间禁酒到“公务活动一律不准饮酒”升级,提高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国家新颁布的交通法规还规定,酒后驾驶不仅扣12分,还有其它处罚.为什么这么严格实施“禁酒令”呢?

    林子的爸爸是多年的司机,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图,实验结果如表:

    测定次数饮酒量

    A 不饮酒

    B 饮一杯啤酒

    C 饮二瓶啤酒

    第一次

    24.4

    27.2

    48.7

    第二次

    25.5

    29.2

    53.0

    第三次

    25.1

    30.0

    51.3

    测量平均值

    25

    28.8

    51

    注: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起码尺时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

    请分析回答:

    林子总结如下:

    1. (1) 酒后出现“走路不稳”现象,说明酒精使麻醉.

    2. (2) 酒后出现“说话不清”现象,说明酒精使大脑皮层中的中枢中毒.

    3. (3) 酒后出现“幻觉”现象,说明酒精使大脑皮层中的中枢中毒.

    4. (4) 酒后出现“思维混乱,失去知觉”说明酒精已经使整个中毒.

    5. (5) 因此,林子的猜想是:可能是饮酒后

    6. (6) 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人的反应速度越

    7. (7) 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8. (8) 这个实验属于反射活动吗?.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