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2.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应用 提升卷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表达方式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
    A .
    水分子
    B .
    氦原子
    C .
    电流表
    D .
    磁感线
  • 2. 下列关于符号说法错误的是 ( )
    A . 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B . 符号必须要用文字表达且世界通用 C . 符号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D . 符号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 3. 下列是公交车上常见的警示图,属于提醒乘客防止因惯性造成后果的是( )
    A . B . C . D .
二、选择题
  • 4. 下列各项,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 欧姆定律:I= B . 水分子: C . 金属元素钠:Na D . 一种原子结构:
  • 5. (2023八下·金华期中) 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可能表示O2的是(   )
    A . B .                C . D .
  • 6.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圓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 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 .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7. 下列模型将微观的事物变为宏观的是( )
    A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模型 B . 人体结构模型 C . 牛顿第二定律:F=ma D . 水分子模型
  • 8. 小明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实验。他把一只装满氧气的矿泉水瓶盖紧盖子放人冰箱里一段时间后,瓶子变瘪。下列对这个现象解释的模型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19八下·天台月考)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家创造性地引入了一系列科学概念,譬如:

    ①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了“光线”; ②在研究物质结构时引入了“原子”; ③在研究物质导电性时引入了“绝缘体”;④在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 ⑤在研究人类听觉范围时引入了“超声”。其中属于科学模型而实际并不存在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⑤
  • 10. 下列关于符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B . 符号必须要用文字表达且世界通用 C . 符号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D . 符号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三、填空题
  • 11. (2023八下·镇海期末)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科学概念,无法直接研究,我们可以建立模型,使不易研究的科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给磁场建立的模型称为线,通过它可以表示出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强弱;实际上它并不存在。除此之外,我们在研究物质结构、生物结构、光现象、物体相对运动时,还分别使用了“①原子”、“②细胞”、“③光线”、“④参照物”等概念,这些概念中,根据客观情况假想但实际不存在的是(填序号)。
  • 12. (2019八下·衢州月考) 建立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1. (1) 图甲是水分子电解模型图,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该模型图中缺少了

    2. (2) 从图甲模型中可以看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3. (3) 图乙是水中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请在图丙中建立甲烷(CH4)中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
  • 13. 模型方法: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这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 14. 下列两幅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 表示水分子。

    1. (1) 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
    2. (2) 液态水温度降低时变成态的冰,温度升高时变成态的水蒸气。
    3. (3) 水在状态变化中,(填“有”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请你概括出物理变化的实质:
    4. (4)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是发生了变化。
  • 15. 阅读有关科学发展的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原子结构认识史:

    “实心球模型”(道尔顿)→“西瓜模型”(汤姆生)→“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分层模型”(玻尔)→……

    科学家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研究仍在继续。但也有科学家质疑:原子内部的微粒真的无限可分吗?

    1. (1) 科学家在探索原子结构内部奥秘时,在不断的实验中重建模型,下列有关模型的说法,合理的是    
      A . 模型是在实验和发现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的 B . 模型一定是研究对象本身的放大或缩小,不可改变 C . 建立模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
    2. (2) 根据以上信息,谈谈你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写出一点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 16.

    如图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氮气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氨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氢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B中补充画出相关粒子图形,使其表示正确;

    2. (2) 补充的依据是

    3. (3) 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

五、解答题
  • 17.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符号的功能:①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②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③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下列符号体现了哪项功能?(填序号)
    2. (2) 认识地球、眼等结构,为什么选择相关模型呢?
    3. (3) 研究欧姆定律时,为什么要画电路图这样的模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