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株洲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

更新时间:2024-01-04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1、12题为双选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但少选的2分,错选得0分。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 1. (2023八上·荷塘期中) 下列估测的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我们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80dm B .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38℃ C . 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 . 一个中学生跑完100m的时间约5.6s
  • 2. 如图所示,聪聪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一长方形物块的长度做了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 .   2.90cm B .   2.80cm C .   3.85cm D .   2.90cm
  • 3. (2023八上·荷塘期中) 株洲是全国文明城市,公民应该控制噪声,下列做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 . 二环路设置隔音屏障 B . 公路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C . 学校周围禁止鸣笛 D . 工人戴隔音耳罩
  • 4. 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所有实验总会产生误差 B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完全消除误差 C . 测量错误是不该发生的,也是不能避免的 D . 虽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但人们还是不能完全消除误差
  • 5. (2016八·仙游月考) 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 . 运动员、汽车、羚羊 B . 汽车、羚羊、运动员 C . 羚羊、汽车、运动员 D . 运动员、羚羊、汽车
  • 6.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 . 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 . 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 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回声定位
  • 7. (2022八上·光明期中) 学习过声现象的知识后,小华将乐器发出的声音输入手机中的示波器软件,观察到如下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是同种乐器 B . 丙、丁振动的振幅相同 C . 甲、丁振动的频率相同 D . 甲、乙、丙、丁都是噪声的波形图
  • 8. (2023八上·荷塘期中) 课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后,我们用手握住音叉之后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
    A . 音叉发出的声音被手全部吸收了 B . 音叉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无法听到 C . 音叉被握住后发出的声音不能传播 D . 音叉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 9. 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 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 . 两车出发前相距20m,甲比乙晚出发5s C . 在第10s时两车速度相等 D . 5~10s内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
  • 10. (2023八上·荷塘期中)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 .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 11. 如图所示,是对甲乙两辆汽车运动情况进行频闪照相的结果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 0~10s内,甲车平均速度比乙车平均速度大 B .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0~40s时,乙车一定不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0~40s内,甲车和乙车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相同
  • 12. 小林根据下表中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得出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酒精

    78.5

    660

    2327

    113.5

    184.4

    1083

    2595

    水银

    357

    A . 用酒精温度计可以测量沸水的温度 B . 零下的酒精也能汽化 C . 零下的水银是液态的 D . 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10空,每空2分,共20分。)
  • 13. (2023八上·中山期中) 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如图乙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叫停表,它的示数是 s。

  • 14. (2023八上·荷塘期中)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15. 如图,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时。主降落伞打开,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此时降落伞和返回舱相对 ;此时若速度仍高达72km/h,合m/s,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使返回舱做(选填“加速”或“减速”)运动,直至平安着陆。

  • 16. 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钟声是由钟 产生的;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选填“能量”或“信息”)
三、实验探究(本大题共6小题,第17题2分,第18题4分,第19题6分,第20题6分,第21题6分,第22题7分,共31分。)
  • 17. 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几组装置。

    1. (1) 图甲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反复多次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2. (2) 图乙中,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窗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做了真空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避免噪声干扰。
  • 18. 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并分别测出A、B、C、D四次实验中的玻璃片的水全部消失所用的时间。

      

    1. (1) “水消失”的过程是现象(选填“蒸发”或“沸腾”);
    2. (2) 通过图中实验(填字母),可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 19.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 (1) 要完成该实验,除了需要长木板、木块、实验小车外,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2. (2) 该实验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3. (3) 如图所示,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为m/s。
  • 20.      

    1. (1) 如图甲所示,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放置正确的是(选填“①”“②”“③”);
    2. (2) 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④”“⑤”“⑥”);
    3. (3) 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21. 如图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1. (1) 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 (2) 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 , 第七分钟物体处于态。
  • 22.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时间/min

    0

    1

    2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 (1) 在组装器材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的顺序;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计时,小明每隔1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4min后停止读数,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 (2) 小明观察到:第6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乙中图(填“C”或“D”);
    3. (3)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 (4) 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3题6分,第24题7分,共13分。)
  • 23. 小彤家到学校有一条8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300s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求:
    1. (1) 小彤行走时通过的路程;
    2. (2) 小彤在雨中奔跑的时间;
    3. (3) 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 24.  “十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求

    1. (1)  若汽车以如图甲所示速度行驶30min,经过的路程;
    2. (2)  小明看到爸爸驾车从图乙标志牌处到株洲的时间为0.5h,则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 (3)  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乙标志处到到株洲需要的时间比实际的少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