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3-12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36分)
  • 1. “十一”长假期间,小敏看到了一幅“创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责”的宣传标语。她想到了自己学过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有关知识,其中与该标语相符的是( )

    ①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总是生活在固定的社会关系中

    ②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③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

    ④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 “研马江海战,学中国近代史”船政文化景区研学活动在福州马尾马江海战纪念馆进行,共有63个家庭的孩子与父母参与了活动。关于研学活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学生主动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②研学活动就是变相的旅游,毫无价值

    ③研学活动是综合活动的一种形式,能够提高我们的成绩

    ④有利于落实“双减”教育,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②④
  • 3.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江西千千万万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到党委政府的防疫战中,下沉基层,走社入户,协助开展精密排查,服务公众,为打好这场防控硬战聚智献力。志愿者的行为( )

    ①是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行为    
    ②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③是积极履行法定义务的表现    
    ④定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4. 近年来,网民通过“政府直通车”“网络政府”“给总理说句话”等途径热论国事,举报违法排污等危害社会的行为。这表明( )

    ①政府完全采纳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②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

    ③网络使人们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④网络对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②③
  • 5. 小丽暑假要去西安旅游,她通过网络,查到了合适的车次,又把西安的旅游网点浏览了一遍,还在地区聊天室里认识了一位西安的朋友,为她解决了交通住宿等方面的问题。小丽的西安之行非常顺利。这说明了(  )
    A .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B . 网络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任何问题 C . 通过网络结交朋友是最可靠的方式 D . 网络里面的信息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
  • 6. 下列选项与如图漫画《法“网”》的寓意不一致的是( )

    A . 中学生应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 B .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中学生应远离网络 C . 中学生要自我约束,依法参与网络生活 D .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法律标定自由的界限,违反法律可能失去自由
  • 7. (2022八上·柳州期中)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说明(    )

    ①我们要积极参与改进规则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任何人违反社会规则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8.  2022年5月15日,根据省交管局的统一部署,奉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集中开展“不礼让斑马线”整治行动。通过整治行动,“礼让斑马线”逐渐成为奉新街头的一个文明新风尚。下列对“礼让斑马线”的司机的行为评价恰当的是( )
    A . 关爱他人,求得回报 B . 爱岗敬业,服务社会 C . 合作共享,共同进步 D . 遵守规则,文明礼让
  • 9. 漫画《谦让》告诉我们不要小觑了尊重的力量。尊重给社会带来的力量表现在( )

    A . 能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做更好的自己 B . 受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C . 尊重他人能收获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D . 尊重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
  • 10. 宇宇所在的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倡导学生“走好路、说好话、敬好礼、穿好衣”。这是因为文明有礼对个人而言( )
    A . 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B . 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和贡献 C . 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D . 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道德规范
  • 11. 网信部门明确指出,将重点整治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网民对立,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反对网络暴力,我们青少年应( )

    ①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②学习网络技术,攻击网暴者的电脑

    ③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

    ④学会尊重他人,做文明有礼的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2.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与最高人民法院等八家机构签订信息采集合作备忘录,对法院判

    决后有钱不还的被执行人实施出入境、银行贷款限制等信用惩戒。这告诉我们( )

    A . 不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B . 诚信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 C . 不讲诚信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D . 诚信的核心是尊重客观事实
  • 13. 下列四组图中,正确反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14.  2021年12月21日,西安交大一个村防疫检测点,一名姜姓女子不配合防疫工作,与小区门口值守保安发生争执,并大喊“我不是平民百姓,我在美国待了7年”,同时辱骂值守工作人员。最终,姜某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姜某的行为( )

    ①是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②是违纪行为,要受到纪律处分

    ③是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④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④
  • 15. 下列四个案件的违法性质及维权途径正确的是( )
    A . 邻居收养流浪狗,每晚不停叫,影响大家休息——民事违法,给法院打电话 B . 某商家沿街促销,围观群众占道导致交通阻塞——行政违法,向城管部门举报 C . 赵某与贾某因占座发生矛盾,打了贾某一拳——刑事违法,向公安局报警 D . 某培训机构未经高考状元同意将其照片作宣传——行政违法,向检察院起诉
  • 16. 根据下图所示,判断该违法行为是( )
    ?(违法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触犯法律)

    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后果)
    A . 私自离校,旷课逃学 B . 散播谣言,扰乱秩序 C . 殴打他人,致其重伤 D . 敲诈勒索,数额巨大
  • 17. (2022·玉林)   2022年1月17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贵州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王富玉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一案,对被告人王富玉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王富玉这一违法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 行政违法性 B . 应受刑罚处罚性 C . 民事违法性 D . 严重社会危害性
  • 18. (2017·江西) 欺负弱小、敲诈勒索、言语和肢体伤害……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校园欺凌,被欺凌者应该(  )

    A . 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B . 机智应对,依法维权 C . 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D . 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二、简要回答(简明扼要,条理清楚。19题6分,20题6分,共12分)
  • 19. 志愿服务我参与:16名学生一边说着暖心的话语,一边搀扶着盲人小心地下台阶、过马路……从公交车站到盲人影院短短的距离却是心与心之间爱的传递。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某班开展了一场“做盲友眼睛”的爱心志愿活动。
    1. (1) 说一说自己参加过哪些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
    2. (2)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中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什么意义。
  • 20. 【正确认识网络】材料一:“互联网+”大潮正席卷各行各业,淘宝、支付宝、微信等都是“互联网+”的杰作。“互联网+”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新的发展业态。

    材料二:很多公共场所都有免费Wi-Fi,为“低头族”带来了方便和实惠,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有些不法分子借机盗取个人信息,实施不法行为;一些低俗、暴力等不良信息也伺机利用互联网传播。

    1. (1) 依据材料一思考:“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说明了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体现的主要观点。
三、概括与评析(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评论。12分)
  • 21.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亵渎英烈零容忍。一名“网红”旅游博主在康西瓦烈士陵园拍摄的照片在网上引发巨大争议。照片中,该博主倚靠在戍边英雄墓碑旁,满脸笑容、大摆“俏皮”姿势,却配文“尊重”。随后,有关平台对涉事旅游博主账号进行永久封禁,公安局也就此事进行立案。

    ★崇尚英雄需行动。英雄是肩负历史使命、解除民族危难的勇士,尊敬英雄是享受国家和平与富强生活的人们应有的最基础的感恩。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广泛的自由,但任何用玩笑抹黑英雄、用娱乐混淆历史的举动,不仅有违道德准则,还践踏了法律底线。

    ★诋毁英雄有代价。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自媒体”。流量至上,以泛娱乐化的方式解构历史场所的严肃性,无疑是一种消解民族记忆、伤害民族情感的行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诋毁、丑化英烈名誉,国家不可接受,人民也绝不容忍,其行为必然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1. (1) 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题目:

    2. (2) 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四、探究与实践(紧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2小题8分,23小题12分,共20分)
  • 22.
    1. (1) ★社会万象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塑造健康人格,过安全生活。社会万象张某为讨回包工头拖欠他和工友们的5万元工资,和工友们来到公司门前静坐、举条幅,结果不但没要到钱,还被公安局以扰乱治安为由拘留了5天,最应该被同情的人反而成了最“捣乱”的人!事后,他们找到律师事务所请求法律援助。通过诉讼调解,张某和工友们在1个月后拿到了全部拖欠工资。
      从该事件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2. (2) ★智慧启迪

      仔细观察漫画《智斗歹徒》,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迪?

  • 23. 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我们要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1. (1) 【遵守规则】2022年3月21日晚9时许,陈某酒后回到位于四楼的家中,因琐事与妻子发生争吵。陈某心中怒气难消,遂将家中的两盆盆栽从窗户向外扔出,致使刘某某停放在楼下的轿车受损。

      请你对材料中陈某的行为进行简要点评。

    2. (2) 【诚信做人】近年来,一些非法人贝通过网络组织考试作弊、出售作弊器材,破坏考试公平公正,侵害考生正当利益。为此,公安机关紧盯各类国家考试,组织开展打击“助考”专项会战,2021年共侦办案件43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查处作弊考生7100余名,收缴作弊器材4600余件,为广大考生创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道德与法律的角度,谈谈公安机关查处考试作弊考生带给我们的启示。

    3. (3) 【守法公民】2022年9月13日至15日,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陈某志等人的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在庭审过程中出示了相关一系列证据。2022年9月23日上午,广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对唐山打人案宣判:对主犯陈某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执行刑期24年,并处罚金32万元人民币。对其余的27名被告人也依法判处十一年到六个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

      唐山涉案人员全部获刑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