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 1. (2022九上·大安月考)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是( )
    A . 道尔顿 B . 阿伏加德罗 C . 门捷列夫 D . 爱因斯坦
  • 2. 下列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二氧化硫 B . 冰水混合物 C . 高锰酸钾 D . 海水
  • 3. (2017九上·宝山月考) 下列试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 4. 下列物质用途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 氮气可作保护气 B .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 . 酒精可作燃料 D . 稀有气体可用于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5. (2022九上·迎江期中) 我国继“食盐加碘”后,又启动了“酱油加铁”工程。这里的“碘”、“铁”指的是(   )
    A . 元素 B . 原子 C . 分子 D . 单质
  • 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工业上利用液氧、液氮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 .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 C .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是均匀混合在一起的 D . 按质量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 7.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 必须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B . 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为反应物 C . 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 . 必须使用催化剂
  • 8. (2023九上·鸡西期中)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 氢气+氧气 B .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C .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 .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9. (2022九上·山丹月考) 小明同学读量筒内液体体积时,先把量筒放在水平面上,然后俯视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再仰视读数为12mL,则实际倒出液体体积( )
    A . 小于6mL B . 大于6mL C . 6mL D . 无法确定
  • 10.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用纸槽装入试管中 B . 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然后加热,立即收集氧气 C . 待集气瓶充满氧气,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面 D . 收集完成后,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 11. (2015九上·海沧期中)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 12. (2015九上·青海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 . 将容易吸水的物质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 B . 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 . 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 . 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 13. 将品红滴入热水和冷水中,其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

    实验过程

    冷水

    热水

    开始

    红色扩散很慢

    红色扩散很快

    长久放置

    最终均成为均匀、透明的液

    依据此实验现象,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 分子间有间隔 C .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D . 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 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15. (2019九上·岳阳月考) 下列各图中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 16.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括号内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A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C .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 D . 粗树干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细树枝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 17. 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氟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9 B . 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C . 氟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9 D . 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
  • 18. 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
    A .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 B .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 .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D . 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 19. (2022九上·兰州开学考) 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支试管内加热,下列有关放出氧气质量(g)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图中a是纯氯酸钾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0. (2019八上·右玉期末) 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 .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 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 C . 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 . 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
二、填空题(共5小题,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 21.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b是
    2. (2) 装置A中试管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3. (3) 若某气体的密度是空气的1/3,且不易溶于水,则可用收集装置收集。
  • 22. 我们的生产生活常常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离不开化学。在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气、氦气六种气体中:
    1. (1) 可以助燃的是
    2. (2) 是燃料的是
    3. (3)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是
    4. (4) 可以制造低温环境的是
  • 23. 回答问题
    1. (1)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上收集到的是气,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
    2. (2) 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200mL。(填“大于”,“小于”,“等于”)
    3. (3) 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常见方法是
    4. (4) 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中子数为
  • 24. ①有一白色固体A和黑色粉末B混合加热后产生另一白色固体C和无色、无味的气体D,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把淡黄色粉末E加热放入盛D的集气瓶里,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由此判断出下列物质分别:A是 B是 C是 D是 E是 F是

    写出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 25. 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上述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字母)
    2. (2) 上述A、B、C、D、E粒子中原子有。(填字母)
    3. (3) 写出E所表示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4. (4) 若如图所示的原子中y=4,则x=
三、实验探究题(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8分)
  • 26. 实验室中,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 (1) 写出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 (2) 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

      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叫做。可用此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3. (3) 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4. (4) 如果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填序号)。①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 ②换用体积较大的锥形瓶 ③加热锥形瓶
    5. (5) 某化学试剂公司报价:高锰酸钾30.50元/kg,30%过氧化氢溶液21.70元/kg。请从实验操作和生产成本两方面考虑,用方法制取氧气更好(二氧化锰价格低、耗量少,忽略不计)。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任写一条合理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