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

更新时间:2023-12-19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其中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0题为多项选择题,选对但不全每题得1分,全对每题得3分,有选错不得分。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答案的标号涂黑。)
  • 1. (2022八上·惠东期中) 如图是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 小明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的活动中,认为光斑是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在地面上的,所以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的缝隙的形状相同,就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与假设 C . 设计方案 D . 进行实验
  • 3. 微雕是集中国文化精华的袖珍艺术品,技艺精湛的微雕大师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如图所示,为微雕师父正在创造微雕艺术品,他通过佩戴光学元件来看清雕刻痕迹。这个光学元件指的是( )

    A . 凹面镜 B . 凸面镜 C . 凹透镜 D . 凸透镜
  • 4.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射击项目是我国在亚运会上的夺金强项,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下列图片中的光现象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 . 日食 B . 水中倒影 C . 海市蜃楼 D . 转弯处的凸面镜
  • 5. 成语是汉语的精髓,浓缩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言简意赅,以简驭繁,以极少的文字传达丰富的内通,成为汉语言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成语“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特性中的( )
    A . 速度 B . 音调 C . 响度 D . 音色
  • 6. 彩色电视机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彩色电视机的光屏上呈现的多种颜色,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下列不属于这三种基本色光之一的是(  )

    A . B . C . 绿 D .
  • 7.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场。普通成年人以正常步行速度从航站楼大厅走到任何一个登机口所需的时间不超过8min,请估测航站楼大厅到最远登机口之间的距离约为( )
    A . 50m B . 100m C . 500m D . 1000m
  • 8. 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利用电子技术进行倒转正处理)、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 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C . 摄像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 面部应位于镜头两倍焦距之外
  • 9. (多选题)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往往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如图是小红同学在一次测量视力时的情景,关于这次视力测量说法正确的是( )

    A . 视力表中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与其大小相同 B . 视力表中开口向上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向上 C . 小红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2.8m D . 小红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0.6m
  • 10. (多选题)小红和妈妈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一起去买东西,途中妈妈突然有事提前返回,小红继续前行,5分钟后小红发现妈妈的钥匙在自己身上,便马上也原路返回,两人恰好同时到家。小红和妈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小红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 B . m的值是15,n的值是3000 C . 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2000m D . 运动30分钟时,两人相距900m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 11. 中国选手汪顺以1分54秒62的成绩在2023年9月24日的杭州亚运会游泳比赛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获得冠军。如图是汪顺在比赛中的情景,在游泳比赛中,以汪顺为参照物,裁判是的。

  • 12. 现代建筑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大多数窗户都采用双层玻璃密封,两层玻璃间几乎是真空,这种玻璃是利用真空不能传声的原理起到在减弱噪声的作用。(填减弱噪音的途径)
  • 13. 周末小明和家人去湖边游玩,看见平静的水里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若湖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m。
  • 14.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上方水平标尺上的点,当液面上升时,光点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 15. 心电图仪(如图丙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可推知乙的心率为次/min;则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是mm/s。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 16. (2023·双流模拟) 小明的座位挨着教室前门,上课时黑板面反射的光有时会“晃”着他的眼睛,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如图所示,用C点表示小明的眼睛,OC是发生这种现象时的一条反射光线。请画出:①OC对应的入射光线;②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 17. 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18. 如图甲所示是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图乙是其示意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凸透镜的光心,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图中虚线)。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线a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 19. 2023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视觉2023,关注普遍的眼安康”。关注青少年及老年人两大人群,普及爱眼、护眼知识,营造全社会爱眼护眼良好氛围。

    1. (1) 如图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折射情况。要矫正该同学的视力应佩戴什么镜片制成的眼镜。
    2. (2) 虽然配戴眼镜可以矫正视力,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用眼习惯,保护好我们的眼睛。请写出两条保护视力的措施。
  • 20. 学生溺水死亡在学生突发危险事件中占很大比例,学校和家长在防湖水方面已经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最近,喜欢冬泳的小明发现一些奇妙的现象:看起来水没那么深,跳下去后竟然没过了头顶;站在河边,看着流动的河水,突然间感觉原本静止的自己不断地在向上游运动。

    请用对应的物理知识解释相关问题:

    1. (1) 河水实际很深看起来会“变浅”属于什么现象;
    2. (2) 站在河边,为什么感觉原本静止的自己不断地在向上游运动。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21题8分,22、23题各10分,共28分。)
  • 2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 (1) 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3. (3) 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恰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的实像;
    4. (4) 在如图乙所示位置,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当移动光屏到cm刻度处时,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 22. 圆梦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

    1. (1)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 (2) 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原因是
    3. (3)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4. (4) 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用另一支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5. (5) 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记录了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蜡烛A和B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其他的实验结论:
  • 23. 小明在广场看到小朋友玩套圈游戏,如图甲所示。他注意到水平抛出的套圈的落地点时近时远。

    善于思考的他想:套圈的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用小球来代替套圈;并选用高度可调的桌子和圆弧轨道(末端水平)等器材来模拟套圈实验,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与小球在轨道上静止释放时的高度h有关;

    猜想2: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H有关:

    1. (1) 为便于实验数据的采集,落地点处地面的材料应选用(选填“光滑木板”或“橡皮泥”);
    2. (2) 实验过程中小明收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

      轨道末端水平部分离地面

      的高度H/m

      小球在轨道上由静止释放

      时的高h/m

      落地,点与抛出点的

      水平距离s/m

      1

      0.5

      0.1

      0.45

      2

      0.5

      0.2

      0.63

      3

      0.5

      0.3

      0.78

      4

      1.0

      0.1

      0.63

      5

      1.0

      0.2

      0.69

      ①根据表中1、4或2、5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可以验证猜想

      ②小明通过分析表中数据1、2、3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落地,点与抛出点水平距离s与小球在轨道上静止释放时的高度h成正比。请判断小明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判断依据是:

    3. (3) 接着小明又想探究小球抛出的水平距离与小球的质量是否有关。请你简述设计方案:,由此得出结论。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及过程,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 24. 有些人骑行电动车时喜欢看手机、姿势随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电动车遇到紧急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电动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运动。某人骑电动车以5m/s的速度匀速行驶,骑车时看一眼手机需要2s,在这段时间内相当于在无人驾驶状态下以原来速度匀速行驶。该人发现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时间电动车行驶了4m,电动车在这两个过程中的总距离为9.5m。求:

    1. (1) 在看手机时间内,电动车行驶的路程;
    2. (2) 该电动车骑行人的反应时间;
    3. (3) 电动车从发现情况到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5m/s,则电动车的制动时间是多少。
  • 25. 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某天,王爷爷带孙子小明和孙女小红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孙子小明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到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图1           图2

    车次

    萍乡北开

    南昌西到

    运行距离

    G1346

    08:38

    09:40

    240km

    G1692

    08:49

    10:05

    240km

    G1482

    09:11

    10:31

    240km

    1. (1) 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判断,爷孙仁最快能赶上车次的列车;
    2. (2) 爷孙三能赶上那次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3. (3) 他们到达车站后,发现有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当他们坐在其中一列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图2)。突然,小明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他才发现,实际上他们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