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学年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重难...

更新时间:2023-12-06 浏览次数:51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3九上·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下列滑轮使用过程中(不计摩擦、滑轮重力和绳重)可以省力的是(     )
    A . B . C . D .
  • 2. (2023九上·杭州期中)  重为30N的A物体,用图甲、乙所示两种方法被提升和水平移动。若A物体在水平面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20N,F=18N,F2=8N,A物体在5s内速移动的距离均为0.3m,则在该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绳子自由端F1移动的速度比F2移动的速度大 B . F1做功比F2做功少 C . 两种方法中所做的有用功一样多 D . 两种方法中机械效率相同
  • 3. 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400N的重物,动滑轮重为20N,若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 )

    A . 140N B . 200N C . 210N D . 220N
  • 4. (2023九上·杭州月考) 如图所示用1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2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物体4受到地面水平向右3N的摩擦力 B . 物体A受到B的摩擦力是2N C . 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1m/s D . 拉力F做功功率为4W
  • 5. (2023九上·杭州开学考) 如图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4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滑轮、弹簧测力计、绳重及滑轮摩擦)(    )

    A . 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3N B . 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2W C . 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D . 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到1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增大
  • 6. (2023·慈溪模拟) 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180N,物体B的重力为15N。物体A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力F的功率为3W,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B在2s内匀速上升0.3m。不计滑轮、绳子的自重及它们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拉力F做的功等于物体B克服重力做的功   B . 2s内,物体B克服重力做功5.4J   C . 拉力F大小为40N   D . 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0.3m/s
  • 7. (2023·宁波) 如图所示,小宁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提升物体,使物体在2s内匀速上升了0.1m已知物体重为1N,动滑轮重为0.25N,不计绳重和摩擦,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05m/s B . 拉力F的大小为0.625N C . 拉力F做功为0.125J D . 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 8. (2023九下·杭州月考) 如图所示,小陈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匀速提起重力为G的物体,且物体上升速度相同。若不计绳重及摩擦,每个滑轮质量相同,对比两个滑轮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拉力小于乙的拉力 B . 甲、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相等 C . 甲、乙的机械效率相等 D . 拉力甲的功率大于拉力乙的功率
  • 9. (2023九上·拱墅期末) 如图所示,某人通过滑轮提升重为G的重物,人由A到B的过程中,物体保持匀速上升,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AB间水平距离为s,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此过程中(   )

    A . F大小保持不变 B . 人做的功为Gs C . 人做的功为Fs D . 人做功的功率逐渐增大
  • 10. (2023九上·温州期末) 小明用下列方式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摩擦,拉力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11. (2023·杭州模拟)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分别以图中两种方式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滑轮重力小于G、绳重、摩擦不计),使用(选填“甲”或“乙”)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所用拉力F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滑轮的机械效率ƞƞ

  • 12. (2023·嘉兴模拟) 如图所示,物体A重为200N,C、D滑轮重均为30N。物体B重为120N,它恰好能拉着A向右匀速运动,不计滑轮与绳子间摩擦。

    1. (1) 图中D为 (填“定”或“动”)滑轮。
    2. (2) 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于物体A,使物体B匀速上升,拉力F的大小为N,物体A受到摩檫力的方向为。(选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 13. (2023·定海模拟) 如图所示,物体A重为200N,C、D滑轮重均为30N。物体B重为120N,它恰好能拉着A向右匀速运动,不计滑轮与绳子间摩擦。

    1. (1) 图中D为 (填“定”或“动”)滑轮。
    2. (2) 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于物体A上,使物体B匀速上升,则拉力F的大小为 N。
  • 14. (2023·宁波模拟)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托举质量为100 kg的货物A,已知货物A在2s内匀速升高了1 m,绳子自由端C处拉力F的功率P=600 W。

    1. (1) 2 s内拉力F做功J。
    2. (2) 若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则滑轮B的重力为N。
    3. (3) 通过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5. (2023九上·宁海期末) 天安门广场每天升起的国旗都是崭新的,换下来的国旗进旗库保存后还将发挥更重大“使命”,比如被博物馆收藏、赠送给学校、单位,或者是覆盖在烈士、伟人的遗体或棺椁上。

    1. (1) 国旗的材料主要是春亚纺布料,又称涤纶布。涤纶属于 (选填“天然”或“化学”)纤维。
    2. (2) 国旗旗杆上的滑轮为 ,它的作用是
三、实验探究题
  • 16. (2022九上·丽水期末) 滑轮是种常用的简单机械使用定渭轮在省力和省距离等方面有什么特点?以下是小丽对此进行的实验:

    ①如图甲,用弹簧秤测出两个钩码的重:

    ②如图乙,用手竖直向下匀速拉弹簧秤,记录弹簧秤示数(摩擦力忽略不计)。测量钩码和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③如图丙,改变拉力方向重复实验并记录。

    拉力方向

    弹簧秤示数(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厘米)

    钩码上升距离(厘米)

    竖直向下

    2.0

    15

    15

    斜向下

    2.0

    12

    12

    水平

    2.0

    8

    8

    请回答:

    1. (1) ①中测得钩码重为牛:
    2. (2) 分析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小丽认为仅凭一组实验得 出结论不具普遍性,还需
  • 17. (2021九上·江干期末) 小金想测量某滑轮组提起物体时的机械效率。

    1. (1) 请帮小金完成滑轮组的绕线,要求向下拉动绳端时,物体上升;
    2. (2) 小金应当 (选填“匀速”或“加速”)向下拉动弹簧秤,若物体重G1 , 弹簧秤读数F1 , 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ƞ=
    3. (3) 小金想进一步探究物重大小对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何影响,请帮他设计实验方案,简述你的设计思路。
  • 18. (2021·宁波模拟) 在“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活动中,小科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cm

    1.0

    10

    1.1

    20

    2.0

    10

    1.7

    20

    3.0

    10

    2.3

    20

    1. (1) 分析表中数据发现,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拉力不等于物体重力的一半,而是大于物体重力的一半,其主要原因是
    2. (2) 小科进一步研究,测出动滑轮的质量为100g,计算出每一组总功与有用功和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的差值△W=W-W-W ,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重物的重力越大,差值

      △W(选“越大”、“越小”或“不变”),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对此作出解释:

四、解答题
  • 19. (2022九上·温州期末) 小明到某山区旅游时,发现一种利用滚轴和绳子组装的特殊机械(如图所示),当地人借助这种装置可以将较重的物体很轻便地搬运到二楼上面,对此小明充满好奇,经主人同意后,小明借助该装置,用很小拉力就能将质量为80千克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米,请根据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 (1) 该装置可简化看成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则属于动滑轮是的(选填“A”或“B”);
    2. (2) 重物上升3米的过程中,小明对重物做的功为多少
    3. (3) 主人介绍滑轮B的质量为5千克,不计绳重和摩擦,整个过程中,小明做的功是多大
  • 20. 如图所示,用筒单机械分别使重力为150N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机械自重及绳重,已知OB=2OA。

    1. (1) F1、F2、F3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2. (2) 求图乙中F2的大小。
    3. (3) 利用图丙中的机械,小科把此物体匀速提高2m,用时10s,求拉力F3的功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