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3-03-30 浏览次数:19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保存和酸碱度测定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称量NaOH固体 B . 溶解NaOH固体 C . 保存NaOH溶液  D . 测NaOH溶液的pH
  • 2. 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放进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当试管中的光扩展到整支试管后立即停止加热,静置冷却,最终得到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铁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B . 反应后的生成物属于盐 C . 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D . 此反应为化合反应
  • 3. 小乐的早餐为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和一个苹果。从“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牛奶可补钙,人体缺钙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B . 鸡蛋可提供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主要的贮能物质 C . 苹果可提供维生素,维生素可为人体提供能量       D . 早餐中应加入糖类食物,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 4. 如图所示为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式图,①~⑥代表其中的部分结构。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①处开始消化 B . ④处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C . ⑤处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 D . 葡萄糖在⑥处被大量吸收
  • 5. 下列不属于斜面的是(   )
    A . 盘山公路 B . 撬棒 C . 螺旋千斤顶 D . 高架桥的引桥
  • 6.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火箭发射前内能为零 B . 火箭升空过程不受地球作用力 C . 火箭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对火箭做功 D . 火箭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 7. 《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 . 甲烷属于有机物 C . 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D . 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 8. 如图所示为小乐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其中①和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②为肾脏,则③中的尿素含量减少 B . 若②为骨骼肌,则③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C . 若②为肺,则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 . 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③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
  • 9. 如图甲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血涂片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毛细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给A型血的人输入B型血时,①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B . 当人体内出现急性炎症时,②的数量会明显减少    C . ③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排成多行通过 D . 观察与③相连的小动脉,应向右下移动培养皿
  • 10.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小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 B .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C . 心脏四腔中壁最厚的是右心室,这与它输送血液距离较远的功能相适应 D .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 11.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试剂,该试剂的溶质为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如图所示。则该试剂(   )

    A . pH一定等于7 B . 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C . 可用稀盐酸鉴别 D . 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
  • 12. 如图所示,甲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升,甲的重力为10N,不考虑摩擦和绳重,则乙物体重力可能是(   )

    A . 7N B . 10N C . 12N D . 20N
  • 13. 某农田中种植的大豆叶片边缘发黄、茎秆细弱,为解决上述问题,应施用的化肥是(   )
    A . NH4NO3 B . KNO3 C . Ca(H2PO4)2 D . KCl
  • 14. 2022年10月4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如图所示为返回舱返回地面时的情境,返回舱打开降落伞后到着陆前,其运动可视为竖直向下的减速运动,则返回舱在这段时间内(   )

    A . 动能不变 B . 重力势能不变 C . 机械能减小 D . 所受重力不做功
  • 15. 如图所示,某人通过滑轮提升重为G的重物,人由A到B的过程中,物体保持匀速上升,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AB间水平距离为s,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此过程中(   )

    A . F大小保持不变 B . 人做的功为Gs C . 人做的功为Fs D . 人做功的功率逐渐增大
  • 16. 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CaCO3→CaCl2 B . Fe→FeSO4 C . NaOH→NaCl D . Ba(NO3)2→BaSO4
  • 17. 如图所示,两只灯泡L1和L2上分别标有“6V 4W”和“3V 1W”字样,将它们串联后接在电压可在3~6V之间调节的电源上,闭合开关S,若两灯的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灯L1的电流大于通过灯L2的电流 B . 当电源电压调节到6V时,灯L1正常发光 C . 在调节电源电压的过程中,灯L1始终比灯L2 D . 在调节电源电压的过程中,两灯的功率变化量相等
  • 18. 小乐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可能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①和②,先将电阻丝(R1<R2)分别装入规格相同的烧瓶中,然后将带有相同的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烧瓶,玻璃管在外侧的一端与相同的瘪气球相连;实验过程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可比较气球甲、乙的体积变化 B . 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可比较气球丙、丁的体积变化 C . 装置①和②同时实验,通电相同时间后,体积变化最大的气球是丙气球 D . 装置①和②同时实验,通电相同时间后,体积变化最大的气球是甲气球
  • 19. 小乐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溶液中的阴离子种类对铁钉锈蚀的快慢是否有影响?”,实验中测得装置中溶液上方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实验装置里将铁钉一半浸在溶液中,是为了满足铁锈蚀的条件 B . 实验中可根据溶液上方氧气浓度变化的快慢,判断铁钉锈蚀的快慢 C . 实验所用三种溶液中,铁钉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锈蚀最快 D . 根据三条曲线都是“先陡后缓”,可知影响铁钉锈蚀快慢的因素是阴离子种类
  • 20. 下列有关人体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将体内多余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储存,属于异化作用 B . 按异化作用方式不同,可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 C . 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根本原因 D . 人和酵母菌的代谢类型相同,都是异养需氧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 21. 小乐利用橡皮管、漏斗、相同大小的塑料颗粒、水和注射器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肾单位模型”,回答问题:

    1. (1) “肾单位模型”中的①模拟,③模拟
    2. (2) 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则其模拟的是血液中的(写出1种)。
    3. (3) 小欢对小乐制作的“肾单位模型”提出了改进建议:使用不同大小的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并在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且能让较小的塑料颗粒通过,小欢改进的优点是
  • 22. 如图甲所示为人体内水分平衡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心脏及其相连血管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通过饮水和进食获取的水,经吸收进入血液后,由⑨进入心脏,依次经过⑤→→①(按序填写图乙中的序号),再由血液循环将其运输到全身各处。
    2. (2) 图甲中的X表示细胞的,该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为
    3. (3) 剧烈运动后,人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选填“体温”或“水分”)平衡。
  • 23. 高纯CO可用于半导体领域某些芯片的刻蚀,利用甲酸(HCOOH)制取高纯CO的主要流程如图:

    1. (1) 反应塔中甲酸分解的微观示意如图所示,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另一种产物的微粒图示。

    2. (2) 在洗涤器中,NaOH溶液起到吸收少量未反应的甲酸蒸汽和副反应产物二氧化碳的作用,其中,NaOH溶液吸收甲酸蒸汽的反应属于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
  • 24. 小乐利用废铜屑制取硫酸铜溶液,并利用新制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回答问题:
    1. (1) 小乐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方案制备硫酸铜溶液:

      分析上述方案,选取较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2. (2) 将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及比例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的离子),则“”表示(填写离子符号)。
  • 25. 生活中导线与插座连接时,有人会将直导线的裸露端直接插入接线孔,但更好的接法是先将导线裸露端折成“U型”再插入,如图所示。这种“U型”接法可以增大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使连接处的电阻更(选填“大”或“小”),当电流、通电时间一定时,根据(用公式表示)的原理,连接处产生的热量少,从而保证温度不会过高,这样会更安全。

  • 26. 如图甲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如图乙所示为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冲程,其中(选填字母)与上述套筒内空气温度升高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一致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 27. 小乐学习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后,继续探究市售的某α-淀粉酶制剂对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和B;A试管加入2mL0.5%的淀粉溶液,滴加两滴碘液后摇匀,B试管加入2mL1.0%的α-淀粉酶溶液;将两支试管置于37℃水温的水浴锅中保温5min,然后将B试管中的α-淀粉酶溶液倒入A试管,摇匀后继续保温并计时,直至蓝色褪尽。

    ②将0.5%的淀粉溶液换成1.0%、1.5%、2.0%的淀粉溶液,重复上述步骤①。

    ③将水浴温度改为50℃、75℃,重复上述实验。

    不同实验条件下淀粉褪色时间如表所示:

    α-淀粉酶

    溶液浓度

    水浴

    温度

    淀粉溶液浓度

    0.5%

    1.0%

    1.5%

    2.0%

    1.0%

    37℃

    4min15s

    4min42s

    5min28s

    6min39s

    50℃

    1min17s

    1min50s

    2min37s

    3min7s

    75℃

    46s

    52s

    1min2s

    1min8s

    1. (1) 本实验的原理是和α-淀粉酶能催化分解淀粉。
    2. (2) 据表中数据可知,淀粉褪色时间与有关。
    3. (3) 从实验结果可知,该α-淀粉酶制剂对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与温度有关,(选填“37”“50”或“75”)℃时,α-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效果最好。
  • 28. 为了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NaOH溶液与CO2能发生化学反应。小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和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1:打开活塞①,逐滴滴加稀盐酸直至过量后关闭活塞①;同时打开K1 , 鼓入N2(起搅拌作用,使反应充分进行)。

    步骤2:关闭K1 , 打开活塞②,将足量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活塞②。

    步骤3:一段时间后,打开K2

    1. (1) 在步骤1中,能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2. (2) 在步骤3中,观察到的现象为:A中溶液倒吸进入B,B中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呈红色。仅凭“A中溶液倒吸进入B”这一现象,能否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判断并说明理由;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29. 从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回收金属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 (1) 步骤①②③中均涉及的实验操作是和洗涤。
    2. (2) 操作流程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粗产品中的完全反应。
    3. (3) 向固体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 (4) 若溶液乙的质量大于溶液甲的质量,则加入的金属X可能是(选填“铁”“锌”或“铜”)。
  • 30. 提高机械效率,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测量滑轮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如图甲、乙、丙所示(每个动滑轮重相同),得到三组实验装置的数据如表所示。

    装置

    钩码重/N

    2

    2

    4

    钩码上升的高度/m

    0.1

    0.1

    0.1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5

    1.0

    1.7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0.2

    0.3

    0.3

    机械效率η

    66.7%

    66.7%

    78.4%

    1. (1) 实验中应拉动弹簧测力计。
    2. (2) 实验发现甲、乙两组的机械效率相等,出现这种现象,除了钩码和滑轮都一样重之外,实验中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 (3) 比较乙、丙滑轮组,它们的效率是η<η , 可知影响它们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是
  • 31. 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和如下实验记录表来研究“小灯泡的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电路中的电源由3节新干电池串联而成,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 W

    待填

    1

    2.2

    0.24

       

    2

    2.5

    0.26

       

    3

    2.8

    0.28

       

    1. (1) 实验记录表除了记录电表示数和电功率外,还需要增加记录的内容是
    2. (2)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依次测得如表所示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3. (3) 完成上述实验后,小乐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电路,用原来的电源和电压表测量原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方案如下:

      ①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变,将电压表改接在定值电阻R0两端,读出电压表示数;

      ③计算得到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现有阻值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为了能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结合题中的数据分析,R0应选用Ω的定值电阻。

  • 32. 小乐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验证水的组成,实验装置及药品如图所示,实验前后测定的数据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实验前

    实验后

    硬质玻璃管及其内药品的质量/克

    75.6

    69.2

    U形管及其内药品的质量/克

    110.8

    118.2

    1. (1) 为了实验安全,在开始加热硬质玻璃管内氧化铜前,应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2. (2) 实验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验证水的组成的原理为:根据硬质玻璃管及其内药品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m1 , U形管及其内药品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m2 , 可计算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用m1、m2等表示)。若实验过程中小乐操作无误,依据实验数据,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写出1点)。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 33. 如图甲所示为某家用电暖器,如图乙所示为其简化电路。已知R1=55Ω,R2=44Ω,在220V的额定电压下工作,通过控制开关可实现低、中、高三种不同的功率。求:

    1. (1) 在对外供热时的最低功率P
    2. (2) 中档功率正常工作10分钟,电流产生的热量Q
    3. (3) 在对外供热时的最高功率P
  • 34. 如图所示,小乐用燃气灶烧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一壶初温为20℃的水烧开,消耗了0.02m3的天然气。已知该燃气灶的效率为40%,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J/m3。求:

    1. (1) 0.02m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2. (2) 水壶中水吸收的热量;
    3. (3) 水壶中水的质量。
  • 35.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抬较重的物体时,常用如图所示的三人共抬法。杠杆AB和CD质量不计,AB的中点为P,轻绳连接PC,在杠杆CD上的Q点连接轻绳悬挂重物,三人分别在A、B、D处抬杠杆。已知所抬物体重力为1200N,两根杠杆均处于水平位置静止,轻绳均竖直,AP=BP=DQ=2m,CQ=1m,分别计算A、D两处人对杠杆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A和FD的大小。

  • 36. 向盛有25g石灰石样品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100g。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6.2g。若石灰石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计算:
    1. (1)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 (2)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37.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促进制氢技术发展和氢能利用,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然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如图所示为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循环制氢和贮存氢气的新工艺。

    材料2:为了促进氢能利用,科学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模拟植物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的过程。

    1. (1) 在“循环制氢”中需要不断补充加入的物质是。“贮存氢气”中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现氩气的化学性质,“贮存氢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以氢气作为燃料的某氢能源汽车的发动机效率为60%,若该车在道路上行驶时,获得的平均牵引力为8.4×102N,则行驶100km的路程消耗的氢气大约是kg。(q氢气=1.4×108J/kg)
    2. (2) 科学家设计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量相等的情况下,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中糖类的积累量(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绿色植物,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角度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