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文言...

更新时间:2023-12-04 浏览次数:92 类型:复习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 1. (2022七上·深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 , 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 ,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讫:结束,完成。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与友

      ②相而去

      事讫

      止于野亭

    2.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中“门外”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在门外”。 B . “待君久不至”一句中“待”前省略的是主语“家君”。 C . “则是无信”中“信”是名词,信用的意思;而《论语》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信”是相信的意思。 D . “友人惭”中的“惭”是意动用法,可译为感到惭愧。
    3. (3)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记叙。
  • 2. (2022七上·麻章期末)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节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篇)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非宁静无以  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多不接/吾见间无教而有爱 B . 子书/宜翻奖 C . 则不能励精/骄已习 D . 养德/当疾病为谕
    4. (4) 请用两条“/”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5. (5) 根据【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乙】文中的“骄慢已习,方复制之”,符合【甲】文中的哪一句?【乙】文作者认为该如何教子?

  • 3. (2022七上·宝山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ㅤㅤ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本文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人名)
    2.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一狼径

      ②文中“并驱如”与“一见如故”的“故”字意思 (相同 不同)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其一犬坐于前

    4. (4) 回答问题。

      ①根据情节发展,文中狼的表现依次是:

      缀行甚远→→眈眈相向→假寐诱敌

      ②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暴起”“自后断其股”生动地刻画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B.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体现出了狼的贪婪本质。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以及抱有希望。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句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狼的狡猾。

  • 4. (2022七上·宝山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亭林先生

    ㅤㅤ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 , 呼老兵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书 

      ②呼老兵道边酒垆 

    2. (2) 用现代汉语补全文中画线句的翻译。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如果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

    3. (3) 上面选文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____
      A . 交友 B . 考察 C . 读书 D . 喝酒
    4. (4) 这段选文主要表现了顾炎武 的特点。
  • 5. (2022七上·台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咏雪》)

    【乙】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⑤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节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元年:汉桓帝年号,即公元147年。④食:同“蚀”,侵蚀。⑤诏:皇帝的命令。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公大兄无奕女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3. (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魏郡太守

      即以其言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后 琼 为 司 徒 琬 以 公 孙 拜 童 子 郎 辞 病 不 就 知 名 京 师

    5. (5) 【甲】文中谢道韫与【乙】文中黄琬的才情分别体现在哪里?
  • 6. (2022七上·惠来期末) 阅读,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 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

    【注释】①释:放下。②闻:听说。③善待。④及:到。⑤引:引荐。⑥师:学习。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夫君子之。  

      ②年与时 , 意与日去。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志好学。  

      ②母其以劳生疾。 

    4. (4)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

    5. (5) 请从文中找出侧面表现沈约勤读的句子,并抄在下面。
    6. (6) 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
  • 7. (2022七上·永城期末)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弟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持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李世民《诫皇属》 

     【注释】①悯:哀怜。②听断:听取陈述而作出决定。常指听讼断狱、处理官司案件。③恣:放纵、任由。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志 明: 

       ②非学无以广才 广: 

       ③成枯落 遂: 

    2. (2)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 (3) 【甲】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4. (4) 【乙】文李世民对皇亲国戚的告诫中哪些内容能体现诸葛亮所说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8. (2022七上·罗山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 (3) 文中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4. (4) 文章写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劝诫,请说说劝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9. (2022七上·尧都期末) 孔子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载体,请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狼(节选)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请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成枯落

      蔽成丘

    2. (2)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躁则不能治性         象环生 B . 年与时                  策马奔 C . 屠自后断其          掌之间 D . 恐前后受其敌          诱深入 
    3. (3)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4. (4) 汲取知识和智慧,采撷哲理和深思。学习了上面两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原 句

      启 示

      《诫子书》

      《狼》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0. (2022七上·尧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校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见。母曰:“儿痴这般,曷不听其所做?”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日。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注释】①挞(tà):用皮鞭、木棍等打。②曷(hé)不听其所做:为何不听凭他做想要做的。③恬:欣然视之而不见的模样。④通儒:博学多才的儒生。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冕因

      策映长明灯读之

    2. (2) 阅读上文,王冕“遂为通儒”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 11. (2022七上·西宁期末)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非宁静无以

      淫慢则不能励精

      ④险躁则不能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12. (2022七上·龙湖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甲】

    夫君子之行,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 , 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诱,引导,这里指沿着同一路线奔跑。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意思

      以修身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2. (2)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俄而与子期逐                            用之则也   

    4. (4) 请用“ / ”给【乙】文画线句断句。

      凡 御 之 所 贵 马 体 安 于 车 人 心 调 于 马 而 后 可 以 追 速 致 远

    5. (5) 结合【乙】文,谈谈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 13. (2023七上·顺城期末)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注】①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②文理;文采和道理。③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④扳(pān):同“攀”,牵,引。⑤环谒:四处拜访。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宁静无以

      致:达到

      B . 非学无以广

      广:广阔

      C . 何及

      复:又

      D .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渐渐

    2.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 (3)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4. (4) 甲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5. (5) 乙文证明了甲文中的哪一观点?(用原文语句回答)
  • 14. (2023七上·新邵期末) 文言文阅读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不习乎(                   )      ②曲而枕之(            )

      ③夫君子之行(              )         ④与日去  (            )

    2.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 (3) 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4. (4) 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
  • 15. (2022七上·江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子书

      ②非学无以广

      ③险躁则不能

      成枯落

    2. (2)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 (3) 下面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 .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 (4) 乙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5. (5) 读了甲、乙两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16. (2022七上·龙江期末) 文言文阅读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 (1) 填空:《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    )言行的一部书。它与《       》《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与朋友交而不乎?

      思而不学则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 (4) 阅读理解:根据情境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小明学习时习惯于勤奋,不重视思考,这时你要对她说:。让她懂得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从而高效学习。

      ②时间是用来丰盈自己的,不是用来浪费的。所以你劝整日想着玩耍,不珍惜时间的弟弟说:“

    5. (5) 学了《<论语>十二章》,你有什么收获?请结合实际事例谈一谈。
  • 17. (2022七上·集贤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声,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其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至忘寝食 , 必欲并辔驰而追与之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义,深奥。

     

    1. (1) 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俭以养德”中的“俭”是节俭的意思,强调了节俭对培养品德的重要意义。 B . “淫慢则不能励精”中的“淫慢”是放纵缓慢的意思,论述了放纵缓慢对做人治学的危害。 C . “读书辄成诵”中的“辄”是就的意思,写出了幼年欧阳修的敏悟过人。 D . “至忘寝食”的意思可以用成语“废寝忘食”表述,写出了欧阳修勤奋学习的情景。
    2. (2) 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3) 甲文段中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4. (4) 结合两文,分条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 18. (2022七上·龙山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 , 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注释】①魏武:指曹操。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因此也被以“魏武”称呼。

    ②令方:使其成方形。

    ③庐:泛指简陋的居室。

    1.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因欲以为 

      ②人问其 

    2. (2) 这则故事突出表现了何晏“”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第一空摘文中词语填写,第二空根据选文相关内容概括)
  • 19. (2023七上·玉林期末) 请阅读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精,险躁则不能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①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弟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②之间,勿先恣③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持已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节选自李世民《诫皇属》)

    【注释】①却:摒除。②听断:听取陈述而作出决定。常指听讼断狱、处理官司案件。③恣:放纵、任由。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非学无以广才广:

      淫慢则不能精励:

      险躁则不能性治:

      敢惮于焦劳岂: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3. (3)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 (4) 甲文诸葛亮劝诫儿子修身养德的方法是“”与“”(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乙文太宗以自身经历作为例子来告诫后代,表现太宗做法的句子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 20. (2023七上·丰顺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ú)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陈太丘与友行(约定) B . 元方入门不(回头看) C . 日饮酒乐(这) D . 自罢之(身体)
    2. (2) 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战?

    4. (4) 联系(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