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五十三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12-27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25</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25.0</span></strong>分)
  • 1. (2019·娄底)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 考古发现 B . 文献记载 C . 神话传说 D . 调查问卷
  • 2. (2018·恩施)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 ①③④ B . ①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④
  • 3. 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如果你也想穿越时空,去体验我国最早古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选择去(  )
    A . 北京周口店 B . 陕西西安 C . 云南元谋县 D . 浙江余姚
  • 4. (2019七上·绥德期末)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
    A . 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B . 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 C . 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 . 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
  • 5. 《韩非子》记载:“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钻木取火、钻火石取火),以化腥臊。”这则材料描述的远古人类最有可能是(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元谋人 D . 河姆渡人
  • 6. 中国人过年时节要贴年画、道“吉祥”,寄托人们对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这种习俗可能源于我国古代的(  )
    A . 农耕文明 B . 商品经济 C . 佛教传统 D . 封建迷信
  • 7. (2023·朝阳二模)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
    A . 北京人狩猎 B . 山顶洞人捕鱼 C . 河姆渡人饲养猪狗水牛 D . 半坡人制作衣服
  • 8. 在下列各项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①水稻
    ②粟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9. (2021七上·京山期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河姆渡居民 D . 半坡居民
  • 10. (2017七上·乌兰月考) 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
    A .  尧 B .  黄帝 C .  舜 D .  大禹
  • 11. (2016七上·顺德月考)

    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如图所示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

    A . 盘庚迁殷 B . 武王伐纣 C . 平王迁都 D . 西周灭亡
  • 12. (2016七上·同安期中)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 .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 巩固周王的统治 D .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 13. (2023·防城二模) 通过分封制,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 . 强化了诸侯权力 B . 扩大了统治范围 C . 加速了西周灭亡 D . 确立了君主专制
  • 14.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这一年是(  )
    A . 公元7世纪70年代 B . 公元前7世纪70年代
    C . 公元8世纪70年代 D . 公元前8世纪70年代
  • 15.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春秋
  • 16. (2020七上·剑阁月考) 我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大篆
  • 17. 如图所示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高超的青铜工艺 B . 古老的汉字艺术 C . 灿烂的商朝文明 D . 动荡的社会生活
  • 18. (2016七上·邢台期中)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

    A . 春秋 B . 战国 C . 夏朝 D . 商朝
  • 19.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图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 . 西周、春秋 B . 春秋、战国 C . 西周、东周 D . 东周、战国
  • 20. (2021七上·武城期中)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①②③
  • 21. 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由此可知(  )
    A . 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 . 牛耕极大的促进生产的发展
    C . 人们认知水平低只能牛耕来命名
    D . 牛耕历史久远,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
  • 22. (2020七上·滨州月考) 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日渐衰微

    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要获取更大、更多的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

    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3. (2021七上·江城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 . 战争频繁 B . 诸侯争霸 C . 百家争鸣 D .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 24. (2019七上·成武期末)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 . 周武王 B . 齐桓公 C . 晋文公 D . 楚庄王
  • 25.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 . 当兵立军功 B . 不隐瞒犯法行为 C . 合法经商致富 D .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1</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12.0</span></strong>分)
  • 26. (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 历史小短文写作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请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篇题为《传说中的名人》的历史小短文。

    要求:

    1. (1) 结合图片,介绍每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或影响。
    2. (2) 语言流畅,史实准确,字数在150字左右。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2</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23.0</span></strong>分)
  •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史记》

    材料三:在郭家庄发掘 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四:经历十余年的孜孜以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在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 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

    1. (1)  结合所学,指出七八千年前“中国南方农耕部落”的典型代表。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南方农耕部落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 (2)  根据材料二文中“轩辕”指的是谁?“平定蚩尤乱”指哪场战争?被后人尊崇为人文初祖的是? 
    3. (3)  据材料三,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4. (4)  根据材料四及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有哪些特点?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材料三:观察如图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四: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 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摘编自王耀海《商鞅变法研究》

    材料五: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提高,他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代表什么政治制度?传位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图一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制度?图二说明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制度下诸侯有什么义务? 
    3. (3)  结合材料三,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5. (5)  材料五中的“他”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称霸打出的政治口号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