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6节 汽化与液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6节 汽化与液化同步练...

更新时间:2023-12-04 浏览次数:4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上·义乌期末) 一望无垠的蓝天上有时会有飞机飞过后留下一条“白白的尾巴”,这是飞机云,关于飞机云的形成可能与哪种物态变化有关( )

    A . 液化 B . 汽化 C . 熔化 D . 升华
  • 2.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熄火加油”“禁止抽烟”“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液化 B . 熔化 C . 汽化 D . 凝固
  • 3. 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温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 B . 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C . 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且省时间 D . 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 4. 如图所示,甲实验中大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A . B . 酒精 C . 煤油 D . 水或酒精
  • 5. 在农村有一些“装神扮鬼”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有一手绝活:从翻滚的油锅中用手把“鬼“揪出来。其中奥秘在锅中的“油”里:上层是真正的菜油(沸点约为300℃),而下层是其他的液体,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是( )
    A . 50℃左右 B . 80℃左右 C . 100℃左右 D . 200℃左右
  • 6. 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中途发现水量少了些,于是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碗水,并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在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 7. 餐馆里有一道名为“纸锅烧豆腐”的菜。如图所示,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被烧掉(纸燃烧需要达到的最低温度为纸的着火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 B . 水沸腾温度不变,但继续吸热 C . 热量都被水吸收了,纸没有吸热 D . 纸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 8. 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且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 9. 夏天,游泳的入刚从河水中上岸,会感觉到上岸后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缩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时暖和些。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蹲着比站着暖和些是因为离水近一些,有利于从水中取得热量 B .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C .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D . 蹲着比站着暖和些是因为蹲着加快了蒸发吸热的速度
  • 10. 夏天,入站在吊扇下吹风会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会( )
    A . 升高 B . 降低 C . 不变 D .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 11. 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甲容器中的酒精消失了,乙容器中的水减少了许多。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A . 酒精和水都会蒸发 B .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C .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有关 D . 以上结论都能得出
  • 12. 如图所示,抽动活塞,使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堵住注射器的管口,继续向后抽动活塞,可以见到液态的乙醚消失不见;反方向推动活塞,压缩管内气体,可以观察到管内再次出现液态的乙醚。这个实验说明( )
    A . 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B . 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凝固 C . 通过压缩,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D . 通过压缩,可以使所有气体凝固
  • 13. 如图所示,小金从市场上买了一个气球,他发现气球表面有些脏,于是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了的气球,并把它放到电扇底下吹风,直至酒精被吹干,整个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变化是(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先变小后变大 D . 不变
  • 14. 右图是用水壶烧开水的情景,下列关于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而靠近壶嘴的地方却没有“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蒸气液化需要时间,靠近壶嘴处的水蒸气来不及液化 B . 靠近壶嘴处的温度比较高,从水壶喷出的高温水蒸气难以液化 C . 靠近壶嘴处的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难以液化 D . 离壶嘴较远处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比靠近壶嘴处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多
  • 15. (2023七上·临海期末) 喝热水时,我们总习惯先吹一吹,让水凉一些。下列有关吹气时热水变凉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吹气把热水的温度吹走了 B . 吹气把热水的热量吹走了 C . 吹出的风加快了水的蒸发,水蒸发时要吸热 D . 吹出的风温度比较低,把开水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
  • 16. (2023七上·婺城期末) 小科同学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A . 液体的温度 B . 液体的表面积 C . 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D . 液体的种类
  • 17. 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 . 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 . 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 . 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 .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 18. 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 B .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 . 95 ℃的水不可能沸腾 D . 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 19. 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下列说法:

    ⑴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但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⑵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⑶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

    ⑷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若其他条件不变,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

    其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1)(2) B . 只有(3)(4) C . 只有(1)(2)(4) D . (1)(2)(3)(4)
  • 20. 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 ℃),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 B .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C . 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 D . 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
二、填空题
  • 21. (2023七上·玉环期末)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飞船载着三位宇航员搭乘火箭发射升空。在太空”出差”期间,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天宫课堂。

    1. (1) 如图甲,火箭发射塔下装有大量水,当高温火焰喷出时,水发生汽化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 (2) 在天宫课堂上宇航员时常拿着解压芒果玩具捏一捏,该玩具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航天员在课堂上成功制作了一个水球(图乙),这说明液体内部分子间存在,促使液体表面收缩拉向内部,形成球体。
  • 22. 图甲和图乙是“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两幅漫画。“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这是通过(填“升高”或“降低”)水的温度的方式止沸的;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柴薪,这是通过停止给水加热,让水不能继续的方式止沸的。

  • 23. 在一次洞穴探险中,小明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指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方向就能找到洞口。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
    1. (1) 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酒精蒸发(均填“快”或“慢”)
    2. (2) 酒精蒸发时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
  • 24. 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这些“白气”是壶口跑出的水蒸气形成的,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的气温较高。
    2. (2) 若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25. (2023七上·温州期末) 蒸馒头时,锅中水烧开,蒸屉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打开蒸屉发现上层内的水珠明显多于下层,且上层馒头比下层先熟。利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上、下层蒸屉内的温度(图甲),所得结果如图乙。

    1. (1) 根据图乙,描述上层与下层蒸屉内温度变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 (2) 利用物态变化及相关知识,解释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
    3. (3) 除"蒸"这一烹饪方法外,再举一例能使馒头熟透的方法。
  • 26. (2023七上·绍兴期末) 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酒精的蒸发使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酒精蒸发时要热量;由图线可知,到第秒钟时酒精基本蒸发完。

  • 27. 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30 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据此作出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填“会”或“不会”)汽化。

  • 28. 如图所示是“压缩乙醚液化”的实验: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用手拉注射器的下端,乙醚会发生现象;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将(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9. 小明用三支温度计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他将b、c温度计的玻璃泡蘸上酒精并置于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到a温度计示数不变,b、c温度计示数先减小后变大最后不变,但c温度计示数变化得快。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 (2) 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的快慢与有关。
    3. (3) 该实验(填“可以”或“不可以”)将温度计换成体温计进行实验。
    4. (4) 小明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支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可能的天气是(填“潮湿的”或“干燥的”)。
  • 30. 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 (1) 图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填“空气”或“水蒸气”)。
    2. (2) 图丙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则水的沸点为℃,小明通过这个实验,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排骨的时候,在水沸腾后总是(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3. (3) 同组的小英继续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如图丁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给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填“会”或“不会”)沸腾。
  • 31. 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小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 (1) 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都相同。
    2. (2) 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甲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图甲中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
    3. (3) 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他这样做是(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4. (4) 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此,你认为小丽的猜想(填“正确”或“不正确”)。
  • 32. (2023七上·义乌期末) 为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同学在 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 (1) 通过 两组的对照,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流速有关。
    2. (2) 在研究水的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对水滴进行加热 (如图C)直至沸腾,且水滴 比对照组先消失。该实验结果能否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
    3. (3) 小明同学想改进实验,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操作: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 (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 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快。请分析小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得出是 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 33. 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 (2) 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60 min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水的体积:A<B<C。
    3. (3) 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 min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D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7

      15

      14

      14

      14

      14

      E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6

      12

      8

      4

      0

      0

      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 min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一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四、解答题
  • 34. 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影响司机视线。要想尽快消除这些“哈气”,冬天和夏天时,请你用科学知识告诉司机分别应该怎么做。
  • 35. (2023七上·嘉兴期末)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小嘉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 (1) 甲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错误之处是
    2. (2) 图乙为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测得的某时刻水的温度,为 ℃。
    3. (3) 沸腾的微观实质模型如图丙,请以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沸腾比水蒸发更剧烈的原因:
  • 36. (2023七上·长兴期末) 如图所示是小科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时做的两个实验。

    1. (1) 图甲是小科在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其中气泡是由形成的,白雾是由形成的。
    2. (2) 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小科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请你分析小科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