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

更新时间:2024-01-04 浏览次数: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B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2. (2016九上·马山期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加热液体 C . 滴加液体   D . 量取9.0mL液体
  • 3. 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 . 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B . 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 . 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 . 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 4. 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  )

    A . 功夫深,铁杵成针 B . 佳节到,焰火缤纷 C . 春天来,冰雪消融 D . 美酒开,满屋飘香
  • 5. 曹旭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 )
    A . 提出假设 B . 收集证据 C . 设计实验 D . 做出结论
  • 6.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B . 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 . 酒精灯:酒精灯熄灭后未盖灯帽 D . 玻璃棒:可用于搅拌液体
  • 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 . 用镊子小心地将块状固体放入竖直的试管中 C . 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可以放回原瓶 D . 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0g
  • 8. (2018·衡阳)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氮气    D . 稀有气体
  • 9.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
    A . 白糖水、啤酒 B . 澄清石灰水、氧气 C . 冰水混合物、洁净的空气 D . 氮气、氧气
  • 10. 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2006年10月17日,无锡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无锡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

    A . Ⅰ级优 B . Ⅱ级良 C . Ⅲ级轻度污染 D . Ⅴ级重度污染
  • 11. (2015九上·青岛月考) 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 . 向老师请教 B . 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 .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 . 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 12.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含量低于 , 针对这一事实 ,你认为下列做法和想法不可取的是 ( )

    A . 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 . 将红磷改成木炭后重新实验 C . 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尽 D . 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不足
  • 13. 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14. (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

    在如图收集气体装置中,可以用于收集氧气的是(  )

    A . ①和⑤ B . ①和④ C . ①和③ D . ②和③
  • 15.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不可少的最简单的一组仪器是(   )

    A . 试管、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铁架台 B . 试管、酒精灯、水槽、集气瓶 C . 集气瓶、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D . 铁架台、烧瓶、集气瓶、玻璃片
  • 16.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 . 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B . 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C . 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D . 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 17. (2020九上·德惠月考) 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 .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 . 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 .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 18.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化学产品在设计、制造、应用、回收处理时,对环境没有或产生尽可能小的副作用.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内涵的是( )
    A . 某冶炼厂将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 B . 执法部门将收缴的假冒伪劣商品焚烧 C . 使用含磷洗涤剂 D . 开发新型燃氢汽车
  • 19.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 )

    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A . ③④①⑤②⑥ B . ③④①⑤⑥② C . ④①③⑤②⑥ D . ④①③⑤⑥②
  • 20. 黑糊糊的石油可以变成绚丽多彩的衣物.对此你提出的问题不属于化学问题是( )
    A . 石油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B . 石油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变成做衣物的纤维 C . 石油可以燃烧,那么由它制成的衣物能否燃烧 D . 通过什么方法从地下得到石油
二、填空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40分)
  • 21.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蜡烛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2s后取出来,可以看到部分最先变黑,说明

  • 22. 填空
    1. (1) 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一般用 
    2. (2) 读数时量筒必须 ,视线与量筒内 相切。若俯视,则实际量取的液体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3. (3) 在量取液体时,当向量筒内倾倒液体接近 时,应停止倾倒,然后用 滴加到刻度线。
    4. (4) 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作 ,也不能 
    5. (5) 采用倾倒法取液体药品要注意瓶塞要 ;瓶口紧挨 ;标签朝 
  • 23. 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描述如下: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④铁矿石能冶炼成钢铁; ⑤钢铁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 ,残余一堆灰烬。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4.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①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②密度与空气相差不大,③氮气能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氨气,④氮气难溶于水,⑤氮气能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⑥一氧化氮不溶于水,⑦一氧化氮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⑧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⑨氮气和氩气的混合物用来充填灯泡,使灯泡经久耐用。
    1. (1) 以上描述的是氮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是氮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是氮气的用途的是 
    2. (2) 实验室要收集氮气时,应采 ,因为 
    3. (3)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①硫和氧气点燃:

      ②铁和氧气点燃:

      ③木炭和氧气点燃:

      ④镁条和氧气点燃:

      ⑤红磷燃烧:

      ⑥高锰酸钾制氧气:

      ⑦氯酸钾制氧气:

三、实验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20分)
  • 25. 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王芳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讨论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 (1)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

      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

      b.手摸烧杯有 的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其他物质的名称是 ,蜡烛燃烧为 变化。

    2. (2) 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断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灯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 变化。

      【结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 26.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利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实验时,锥形瓶内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 ;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应用的分离方法是 
    2. (2) 下面是利用装置收集气体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3. (3) 已知: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请你从上图中选出制备一瓶氨气所需要的装置组合是
  • 27. 学习了二氧化锰(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CuO)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1. (1) 【猜想】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实验】用托盘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2. (2) 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3. (3) 步骤①的目的是 
    4. (4) 过氧化氢能被氧化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