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效课堂”2.4 常见的动物(提升版)--2023-202...

更新时间:2023-10-25 浏览次数: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上·宁海期末) 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种脊椎动物:大白鹅、鲸鱼、鳄鱼、娃娃鱼。根据如表提供的信息,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受精方式

    生殖方式

    体温

    体内受精

    体外受精

    卵生

    胎生

    变温

    恒温

    A . 甲为鲸鱼 B . 乙为大白鹅 C . 丙为娃娃鱼 D . 丁为鳄鱼
  • 2. (2023七上·温州期末) 2022年12月在瓯江流域发现全球新物种——瓯江小鳔鮈(如图)。瓯江小鳔鮈是一种小型鱼类,全长不超过10厘米,常栖息在河流中下游,其在二歧分类表中的位置是(    )

    A . B . C . D .
  • 3. (2023七上·东阳期末) 2022年5月,科学家宣称在马达加斯加北部雨林中发现新的变色龙物种,将其命名为”纳米变色龙”(如图所示):其身体仅有葵花籽大小,可能是全球最小的爬行动物。请利用下面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纳米变色龙”属于表中的( )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类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P

    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Q

    4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有四肢……R

    4b幼体、成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鳍划水…….S

    A .  P B . Q C . R D . S
  • 4. (2022七上·东阳期中) 生物分类就是依据某一标准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归为一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科学兴趣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虾、蟹、鲫鱼、金鱼、水草、荷花等归为一类,而 将松树、柏树、玫瑰、猪、牛、羊等归为另一类。他们的分类标准是按照生物的(   )
    A . 形态结构 B . 生活环境 C . 数量多少 D . 用途大小
  • 5. (2022七上·海曙期中) 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身体都分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体节的出现促进了环节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B . 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能更好适应环境的重要保证 C . 身体分节有利于动物器官趋于集中,但不利于动物的灵活运动 D . 身体分节是无脊椎动物向高等方向进化的体现
  • 6. (2022七上·镇海期中) 按照蜜蜂所属类群进行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 )

    ① 植物;② 动物;③ 脊椎动物;④ 无脊椎动物;⑤ 节肢动物;⑥ 环节动物;⑦ 甲壳类;⑧ 昆虫类。

    A . ①④⑥⑧ B . ②③⑤⑧ C . ②④⑤⑧ D . ②④⑥⑦
  • 7. (2022七上·镇海期中) 2021年入侵中国12省的红火蚁(如图)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危险入侵物种之一,被它咬后会有火灼感,严重者可能丧命。下列关于红火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一对触角、三对足,属于昆虫 B . 用体壁呼吸,属于环节动物 C .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属于脊椎动物 D . 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 8. 人和蝗虫同属动物界,两者差别很大,共同点很少;人和猫同属哺乳纲,两者共同点较多。这一事实说明( )
    A . 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B . 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差别越少 C . 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D . 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差别越多
  • 9. (2022七上·丽水期末) 甲、乙两同学对相同的几种动物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结果如表所示。他们的分类依据分别是( )

    类别

    动物名称

    1

    燕子、青蛙、野兔、鱼

    2

    蜜蜂、蚯蚓、蜘蛛

    类别

    动物名称

    1

    燕子、野兔

    2

    蜜蜂、青蛙、蚯蚓、蜘蛛、鱼

    A . 是否水生、有无脊椎骨 B . 有无脊椎骨、体温是否恒定 C . 是否胎生、体温是否恒定 D . 是否胎生、是否用肺呼吸
  • 10. (2021七上·淳安期末) 大熊猫、扬子鳄、白鳍豚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们分别属于(   )
    A . 哺乳类、鱼类和两栖类 B . 哺乳类、爬行类和哺乳类 C . 哺乳类、爬行类和鱼类 D . 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二、填空题
  • 11. (2023七上·浙江期中) 小明根据鲫鱼、蝙蝠、朱鹦、蝗虫、娃娃鱼、扬子鳄六种动物的形态特征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若将下图检索表转换成文字形式的检索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1. (1) 将脊椎动物检索表中的形态特征补充完整:3a
    2. (2) 分析检索表可知类别A和类别C分别代表的动物是
  • 12. (2023七上·嘉兴期末) 2022 年是虎年,虎所在的生物分类等级如图所示。

    1. (1) 虎、猫、狮、狼、犬这五种动物都归为哺乳动物,其依据是
    2. (2) 虎和人共同的分类等级是,在猫、狮、狼、犬中,与虎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13. (2023七上·余姚期末) 有些动物名称或俗称中虽然带有“鱼”字,但却不属于鱼类,有些动物名称不带“鱼”字,却属于鱼类。以下是五种名称或俗称中带“鱼”或不带“鱼”字的动物。

    1. (1) 海马名字中虽无“鱼”字,但却是一种鱼类,海马用呼吸。
    2. (2) 以上五种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有;在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中,上述动物里没有出现的类群有
    3. (3) 娃娃鱼属于类,该类生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兼用呼吸。
  • 14. (2020七上·西湖期中) 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据图回答问题:

    1. (1) B动物的呼吸器官是; E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主要特征是
    2. (2) 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有(请填动物的序号),E动物有四大组织,其中组织分布最广,E动物体内的八大系统是在的调节下,形成了一个统一协调的动物体。
三、实验探究题
  • 15.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与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与A等量的水。塞好瓶塞静置2 h。然后打开瓶塞,在各容器铁丝网上分别放10只蚱蜢,再塞好瓶塞(如图),观察并记录蚱蜢的状态如下表。

    时间

    蚱蜢状态

    组别

    1 min

    2 min

    3 min

    4 min

    A

    活跃

    活跃

    不活跃

    大部分死亡

    B

    活跃

    活跃

    活跃

    活跃

    C

    活跃

    活跃

    活跃

    活跃

    1. (1) 本实验对蚱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2. (2) 设置C组的目的是
    3. (3) 根据实验结果,试推测A组蚱蜢死亡的原因:
  • 16. (2021七上·永康期末) 善于观察的小江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图甲)。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物?

    1. (1) 小江通过对苍蝇的仔细观察,判断出苍蝇属于昆虫,他的依据是:。(至少写出两点)
    2. (2) 设计实验:

      ①在A(瓶内无脏物)、B(瓶内 )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如图乙)。

      ②在相同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

    3. (3)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脏物无关。

      ②若 ,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脏物有关。

    4. (4) 实验评价与交流:

      小华认为小江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该如何改进?

  • 17. (2020七上·义乌期中) 某同学找到6只昆虫,他依昆虫的外形特征坐了如图甲所示的检表。
    1. (1) 下列有关图甲中所示昆虫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蜉蝣具有尾分两叉、翅很明显的特征 B . 长蚤具有尾分两叉、翅很明显、脚细的特征 C . 衣鱼具有尾分三叉、翅不明显、脚宽扁的特征 D . 蚊具有尾不分叉、一对翅的特征
    2. (2) 图乙中的C虫是图甲中的昆虫之一,则C虫为
    3. (3) 该同学的检索表能不能查出所有昆虫的名字?
  • 18. (2019七上·诸暨期中) 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甲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物”。

    1. (1) 仔细观察发现:苍蝇与其他昆虫一样,它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2. (2) 设计实验:

      ①在A(瓶内无脏物)、B(瓶内)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如乙图);

      ②在相同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

    3. (3)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

      ②若,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

    4. (4) 实验评价与交流:

      小红认为小明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该如何改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