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

更新时间:2023-11-24 浏览次数:21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分)
  • 1. 近几年来,很多中小学生到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亲密接触”。参加这一活动能让学生( )
    A . 掌握所有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B . 体会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C . 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D . 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 2. 下列行为中体现了“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的有( )

    ①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

    ②看到小区墙面有人乱贴广告,给居委会反映问题

    ③为社区的垃圾分类查找资料,进行知识宣传

    ④过马路时搀扶老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 3. 从古代的“同砚”“同门”“同窗”到今天的同学、校友、学长,这些社会关系的确立都是基于( )
    A . 法律关系 B . 血缘关系 C . 地缘关系 D . 业缘关系
  • 4.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对爱因斯坦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B . 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 C . 个人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D . 社会发展进步需要每个人作出各种奉献
  • 5. 小王在家里主动帮妈妈做家务;在学校认真听讲……小王的这些行为表明( )
    A .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 .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 . 不同的社会身份,承担不同的责任 D . 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和参加劳动
  • 6. 红色研学活动因可以边研学边感受红色文化而备受关注。某中学准备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一次参观红旗渠的研学活动。下面四位同学的想法正确的是( )
    A . 甲: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这样的活动没有意义 B . 乙:红色研学意义重大,但去红旗渠太远,我不适应 C . 丙:新时代中学生要积极参加,用红色基因滋养心灵 D . 丁:我不想去,周末要好好放松,要让父母帮我请假
  • 7. (2024八上·长沙开学考) 针对下表中的“微行为”,最恰当的“点评”是( )                                                                                                                                                                                   

    序号

    微行为

    点评

    参加义务劳动

    培养劳动观念

    公共汽车上主动为孕妇让座

    亲社会的行为

    男生帮上台表演的女生搬乐器

    超出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尺度

    主动报名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工作

    尽己之力回报社会的成名之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2北京冬奥会给各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冬奥会志愿者的服务更是让多国运动员难以忘记。志愿者们在冬奥会期间提供接待引导、维持秩序等服务。他们( ) 

    ①体验生活,促进自我发展 

    ②浪费学习时间,舍本逐末 

    ③积极参与,可以获得金钱 

    ④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这说明( )
    A . 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 B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 .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D . 只有老师的教诲才能让我们不断成长
  • 1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名言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 )
    A . 只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 B . 走出校园,结交社会上的一切朋友 C . 关注社会,感受社会生活 D .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一心读好圣贤书
  • 11.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以下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有( )

    ①多结识一些社会上的人,朋友越多越好

    ②对于自己喜欢的明星,高价买票看演出

    ③积极参加“学农”实践活动,体验并收获

    ④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在社区进行宣传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2.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通过社团、选修课推进活动开展,学生代表多次参加市政协全会全程观摩,他们的不少建言受到委员们的关注,由委员们提交到大会并成为正式提案。由此可见,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之中,我们会( )
    A . 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走向成功 B . 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并献计献策 C . 学到更多的知识,不需要再上学 D . 懂得更多的生存技能
  • 13.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学生应该( )
    A . 积极走进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B . 遨游网络世界,搜集海量数据 C . 质疑书本理论,亲身实践检验 D . 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批判一切
  • 14. 在“双减”政策下,现在很多学校的寒假作业“个性十足”、异彩纷呈,例如帮家长备年货、贴春联、寻找年俗文化知识、图文记录春节年俗活动、拟年夜饭菜单等。这些个性化的寒假作业( )
    A . 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B . 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C . 目的是解放家长,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D . 表明全体教师科学的教育观已全面形成
  • 15. 意大利洞穴专家蒙塔尔曾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实验:在一年的时间内,他只身居住在68平方米的溶洞内,生活起居、娱乐健身设施一应俱全。可一年之后,他的体重下降了21公斤,免疫力低下;他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这说明( )
    A .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B .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无关 C .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D . 个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
  • 16. 八年级的小周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互联网扩大了我的生活圈和朋友圈,但也使我变得更‘宅’了一些,甚至有时会因沉迷网络游戏而没有完成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我对它真是又爱又恨。”从他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网络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②网络真神奇,可以代替一切 

    ③网络必定使人疏离现实的人际交往 

    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2020八上·交城期中) 某校八(1)班的同学在清理班级图书角时,发现存在书籍破损与丢失的问题。对此,同学们提出了重新制定图书丢失赔偿制度、建立图书借阅负责制等建议。同学们这样做是在(    )
    A . 坚定维护规则 B . 自觉遵守规则 C . 积极改进规则 D . 自觉敬畏规则
  • 18. (2022八上·德惠期中) 人们乘坐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往往需要排队进行安全检查,工人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等等。这说明( )
    A .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B . 社会规则扰乱人们的生活 C . 秩序会限制人们的自由 D .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 19. 中学生小李骑车闯红灯,被交警查扣,他非常不理解。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
    A . 文明交通需要每一个交通参与者对规则的自觉遵守 B . 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大家一起闯红灯是可以原谅的 C . 要尽可能减少红灯等待时间,增加绿灯通行时间 D . 生命是自己的,闯红灯纯属个人行为,与他人无关
  • 20. (2019·连云港) 连云港智慧教育云服务网络学习平台“云海在线”,设有“微课中心”“名师在线”等栏目,由名师提供课程“菜单”,学生依据需求“点菜”,释疑解惑。这主要说明(    )
    A . 信息化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 B . 城镇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C . 智能化提升了人们物质生活质量 D . 工业化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 21. 近日,经上海网信办与公安部门联合溯源调查,依据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已协调相关部门对“幸福一家人”等6个散播虚假信息的网络群组予以封停,并对首发谣言的多名微信个人用户予以处罚。从道德的角度,网民应( )
    A . 树立底线意识,加强监管力度 B . 恪守法律底线,学法守法用法 C . 抵制不良诱惑,远离网络生活 D . 善于明辨是非,提高媒介素养
  • 22. 在疫情防控期间,有人一听到某种药品是“神药”就疯狂抢购;在推动全民接种新冠疫苗期间,有人一听说可能有不良反应就不敢接种……这告诫我们青少年要( ) 

    ①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 

    ②打击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 

    ③崇尚科学,不要轻信谣言 

    ④加强信息管理,正确引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3. (2021八上·泉州月考) 上网课时,电脑页面经常会弹出低俗的信息或推送的广告。对此我们应(   )

    ①信息节食,抵制低俗信息               ②增强辨析能力,不随意点击

    ③多浏览广告,扩大知识面               ④加强自我防范,不再上网课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4. (2023八上·滕州开学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网上有人打着科学的旗号传播类似“吸烟能防病毒”等“伪科学”的信息。为防范网络谣言,小闽应对的合理路径是( ) 

    ①保持理性,不信谣不传谣 

    ②掌握知识,丰富生活经验 

    ③辨识出处,关注官方信息

    A . ①→②→③ B . ③→②→① C . ②→③→① D . ③→①→②
  • 25. 孟德斯鸠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 

    ①真正的自由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自由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自由永远是虚无缥缈的,是不存在的 

    ④法律社会的自由是不超越法律法规的自由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26.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27个省份完成本地计划生育条例的修订,删除了“超生即开除”的相关规定。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已经改变 

    ②规则是一成不变的 

    ③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变化时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④规则应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 27. 图中小福的言行。 

  • 28. 小同放弃周末休息时间走向街头,向广大市民宣传文明交通知识,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 
  • 29. 截至2022年8月6日,本轮疫情以来,海南省累计报告1140例阳性感染者,滞留旅客8万余人,国内多个省份的8586名人员驰援海南。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离不开社会,所以应主动为社会作贡献,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成就更好的自己,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某校八年级(1)班决定以上述材料为背景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1) 【明确主题】请你为本次主题班会设计一个主题。
    2. (2) 【联系自身】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 (3)  【发出号召】作为中学生,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 30. 网络生活,理性参与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手机上网对中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个新鲜词。有些同学利用它查阅资料、学习新知,结交朋友;有的同学利用它玩暴力游戏、看黄色电子书,在网上吐槽漫骂……手机这个美丽的终端让一些同学永远在线。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 (1)  说说在日常生活中,网络给你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2. (2)  网络是把双刃剑,除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之外,你认为网络还有哪些消极影响?
    3. (3)  作为中学生,请你为同学们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些建议。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做好交通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学校开展了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并提出严禁学生驾驶电动车。这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小敏:我们年龄还小,碰到紧急情况,处置能力较差,电动车速度又快,危险性高。我们还是得遵守交通规则,不骑电动车上路。 

    小福:骑电动车多快,多拉风!骑不骑电动车是我的自由,学校管得真多!再说,我放学后偷偷的骑,学校也不知道!

    1. (1)  请从自由与规则的角度,对小福的“骑不骑电动车是我的自由”这句话进行反驳。
    2. (2)  请你就“遵守规则,拒骑电动车”向同学发出倡议(至少3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