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房山区2023年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19 浏览次数:3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能工巧匠创造了无数的纹饰图案。下列这些纹饰图案共同见证了( )
    A .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B . 中国舞蹈艺术的起源 C . 新石器时代的商业发展 D . 原始先民对美的追求
  • 2.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是夏商时期的古蜀文明遗址,遗址出土了与同时期中原夏文化特征相似的铜牌饰、陶薇等器物,同时还出土了玉锥形器、玉琮等带有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特点的玉器,以及独具古蜀特色的金杖、青铜树和青铜人像等珍贵文物。由此可知( )
    A . 三星堆是夏商文化的中心 B . 良渚文化延续了三星堆文明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建立 D .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 3. (2022九上·朝阳期末) 以下是秦汉时期实行的措施,其共同作用是(   )

    秦朝

    西汉

    在各郡设立监察御史,监察郡内官员。在县设置郡监,监察各县官员。郡县官员每年要把辖区内人口数量、生产状况向上级汇报。

    建立刺史制度,刺史代表朝廷监督州部的官吏。在郡设置督邮,负责监督所属县的官吏违法行为,查清罪状,上报郡守。

    A . 完善了官员选拔制度 B . 彻底打击了豪强势力 C .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D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4. (2022七下·江门期末) 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源。从如图长安平面图中能获得的信息有(   )

    ①长安城规模宏大,布局井然有序
    ②世界各地的商人、使者云集长安

    ③皇城、宫城位于城市正中偏北部
    ④城市中商业区与居民区被街道隔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2023·益阳) 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传统的科学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曲辕犁的广泛应用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6. (2022九上·朝阳期末) 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下关联正确的是(   )

    序号

    中国古代史事

    影响

    鉴真东渡

    向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

    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郑和下西洋

    各大洲往来日益密切,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史实”和“史论”是历史学科常见的构成要素,前者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后者是人们针对史实做的评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 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集中销毁 B .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愿望 C .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 8. 张之洞掌管湖北期间,重点发展汉阳当地工业,建设长江中游交通网;左宗棠掌管福建期间,大力发展当地沿海区域的航海及船舶工业,并建立了厦门这一近代化城市。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 . 成立了总理衙门 B . 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C . 创办了新式学堂 D .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9. 某同学将部分近代史史实通过“主题归类”方式进行整理,下表空格处分别应填                                                                                                                      

    主题

    反映主题的历史要素

    列强侵略

    强占香港岛、____、旅顺大屠杀

    民族抗争

    ____、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

    近代化探索

    “自强”“求富”三民主义____

    A . 火烧圆明园 百日维新 扶清灭洋 B . 建北洋海车 百日维新 民主科学 C . 火烧圆明园 虎门销烟 民主科学 D . 建北洋海军 虎门销烟 扶清灭洋
  • 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 )
    A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 城市暴动,武装夺取大城市 C . 农村包围城市 D . 社会主义道路
  • 11. (2016八下·吴中期中)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 .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渡江战役的胜利 D . 一五计划的完成
  • 12. 2020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台企台商踊跃捐款,组织医护团队援助武汉。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台办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持续帮扶台资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具体措施。以上材料说明( )
    A . 两岸开始实现“三通” B . 海峡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开始改变 C . 两岸和平统一的初步实现 D . 两岸同胞携手克服困难,共同发展
  • 13.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在北京和华盛顿几乎同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我国取得这一外交进展的前提是( )
    A . 美国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 B . 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C . 美国支持中国收回香港主权 D . 美国同意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14. 下表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代表人物的作品及其评论。表中信息反映了这一时期流行的思潮是( )                                                                                                                 

    薄伽丘

    《十日谈》

    歌颂爱和理性,讽刺中世纪的迷信、落后和愚昧

    拉斐尔

    《草地上的圣母》

    作品充满了人间的爱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

    反映了爱情理想与封建偏见的冲突,赞美青年纯真的爱情

    A . 神权至上 B . 苦行禁欲 C . 君权神授 D . 人文主义
  • 15. 下表反映出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了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A . 号召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B . 废除了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 C .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 . 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 16.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由以上可见,明治维新( )
    A . 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 B . 借鉴西方文化也保留很多自身文化 C . 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D .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 17. 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

    A . 蒸汽机的发明 B . 火车的问世 C . 内燃机的发明 D .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 18. 下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                                                                                                                                                  

    时间

    拖拉机数量(万台)

    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

    2.7

    1.7

    1932年

    14.8

    61.5

    1937年

    56.1

    93.0

    A . “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农业集体化会制约工业化发展 C .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十分不平衡 D .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 19. 下面年代尺上标注有四个时间段,其中时间段与重大战役对应正确的是( )

    A . 时间段①:莫斯科保卫战 B . 时间段②:凡尔登战役 C . 时间段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 时间段④:诺曼底登陆
  • 20. 1948年,英国政府确定:把柏林空运作为开展对苏外交谈判的手段,在柏林空运取得重大进展前,暂不同苏联接触;英国的实力难以单独担负起西柏林的物资运输任务,须充分借助美国的力量;建立英美联合空运机制,以便督促美国对空运行动投入人员和物资。此举意在( )
    A . 依附美国共同对抗苏联 B . 加速联邦德国的军事化 C . 刺激法国挑战美国霸权 D . 争取对苏政策的主动权
二、材料分析图,本部分共4题,共40分。
  • 2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一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秦朝和元朝分别有何创新?
    2. (2)

      【民族的碰撞与交融】

      材料二: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善以上示意图,分别写出A代表的政权名称、B代表的民族名称。据两幅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
    3. (3) 【版图的奠定与巩固】

      材料三: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摘自《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康熙皇帝时期的一例史实证明材料三的观点。
    4. (4) 材料四:1988年,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1995年,白寿彝在《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几点体会》一文中提出:在统一的发展过程中间,“多”不是削弱了“一”,而是丰富了“一”,各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特点,都有他们对历史上的贡献,都有可能对历史上做更多的贡献。
      ——摘编自陈永亮《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国家治理的思考》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
  • 22.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方法。为此,泰安市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以“列强侵略下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与探索”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中国落后挨打,不断挨打,所以更落后,造成恶性循环。以首先解决近代化问题为突破口来解除这种恶性循环,行不通。必须首先解决民族独立的问题。

    ——胡绳《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专制时代的终结。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摘编自马勇著作《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中国同盟会老会员、辛亥革命参加者林伯渠口述史

    材料四 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从完全背靠莫斯科,坚持世界革命,公开主张保卫苏联,争取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化”,到逐渐相信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信中国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曲折地走出了比较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材料五 毛泽东在1938年五六月间作了长篇讲演,他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1. (1) 写出材料一中为“解决近代化问题为突破口来解除这种恶性循环”清政府采取的自救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事件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2. (2) 如果运用史料来解释辛亥革命,材料二和材料三哪则材料为首选?谈谈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为何值得中国人民永远铭记?
    3. (3) 根据材料四,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如何“曲折地走出了比较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 (4) 依据材料五,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写出“最后的胜利”的具体史实。从上述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历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2分)
  • 2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白皮书,说“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对此,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提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曹火星读到这篇社论后,非常振奋,在老乡家的土炕上,他边写边唱,经过一天一夜的反复修改,写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毛泽东作了修改,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

    材料二 1979年7月,宝安(深圳)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蛇口当时是一个落后的渔村,没有现代通讯设施,在建设微波通讯站时却遭到诸多阻拦。中央领导得知后就此指示邮电部特事特办,给蛇口安装进口的专用交换机,电话可直拨香港。次年,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在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的反映下,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


    ——摘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6月28日) 

    材料四 见下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

    1. (1) 歌词唱道“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在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时的内涵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说说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蛇口工业区建设初期遇到的问题(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设立经济特区有何历史作用。
    3.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哪两位思想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4. (4) 提出并形成上图中“四个全面”的出发点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对上图进行怎样的解释?
  • 24. 在历史进程中,人类总是面临突如其来的危机和挑战,应对危机的方式深刻影响着各国的命运及历史发展的进程。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1. (1) 【直面危机——实现国家自强的正确态度】
      19世纪60年代美国和俄国都面临着重大的社会危机,请指出两国当时面临的重大危机分别是什么?两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
    2. (2) 【加强联合——化解世界危机的重要手段】
      举例说明20世纪40年代各国通过加强联合成功化解了一场严峻的世界危机。
    3. (3) 【全球抗疫——捍卫人类生命健康的坚实保障】
      “我们认为各方应致力于通过抗疫合作,加深彼此的理解信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是借疫情制造矛盾,甚至挑起冲突。……中国已经不是101年前的中国了。我们希望华盛顿有些人好好思量一下,如果在今天还想借疫情对中国甩锅推责、打击霸凌中国,14亿中国人民会做出怎样强有力的反应”
      ——2020年5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中国参与全球抗疫等问题回答(中国新闻网)
      结合具体史实回答,材料中101年前的中国在国际上曾经遭受过怎样的打击欺凌?如何理解“中国已经不是101年前的中国了”?
    4. (4) 面临全球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该如何应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