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2-13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0.0分)
  • 1. 人类经历了由古猿到直立人再到智人的进化。其中直立人的主要特征包括:能直立行走;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知道用火等。以下能作为直立人存在的直接证据是(   )
    A .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 . 北京人用火想象图 C . 翻土的骨耜 D . 人面鱼纹彩陶盆
  • 2.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对这些传说理解正确的是(   )
    A . 这些说法与考古发现之间相互矛盾,完全不足以凭信 B . 将这些发明看成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更加接近于真实 C . 证实了这些发明都是炎帝个人的创造 D . 当时通过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的首领
  • 3. 殷墟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首。其原因包括殷墟(   )

    ①展现了古代灿烂的青铜文明

    ②是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③出土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

    ④为研究分封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 如图是商鞅铜方量器身上有两组铭文。这反映出(   )

    (公元前344年)大良造(商)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

    A . 商鞅变法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B . 商鞅死后变法法令被彻底废除 C . 秦朝统一后延续了商鞅统一度量衡的作法 D . 秦朝开创了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 5. 以下是秦汉时期实行的措施,其共同作用是(   )

    秦朝

    西汉

    在各郡设立监察御史,监察郡内官员。在县设置郡监,监察各县官员。郡县官员每年要把辖区内人口数量、生产状况向上级汇报。

    建立刺史制度,刺史代表朝廷监督州部的官吏。在郡设置督邮,负责监督所属县的官吏违法行为,查清罪状,上报郡守。

    A . 完善了官员选拔制度 B . 彻底打击了豪强势力 C .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D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6. 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以下史实有助于“多元统一体”形成的是(   )

    ①春秋时期华夏族同周边戎、狄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

    ②汉武帝时期,海上航线抵达印度半岛和锡兰

    ③魏晋以来,北方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④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学校组织某一时期文物模型展览活动,仿制了曲辕犁、筒车、开元通宝、三彩骆驼乐舞俑等文物。这次展览的主题应为(   )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8. 如图是某一朝代的政治建制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清朝
  • 9. 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下关联正确的是(   )

    序号

    中国古代史事

    影响

    鉴真东渡

    向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

    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郑和下西洋

    各大洲往来日益密切,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14世纪,英国受疾病影响的地区劳动力短缺,部分领主出钱雇佣其它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租地农场主阶层。这种转变表明英国(   )
    A . 封建庄园经济开始盛行 B . 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C . 农场主取得了政治权力 D . 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 11. 达•芬奇说:我是画家,但我还是工程师、机械师,我终生与自然长期搏斗,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力,为人类服务。这反映出达•芬奇(   )
    A . 强调人的力量和价值 B . 最主要的成就是绘画 C . 主张复兴古典文化 D . 抨击教会贪婪腐化
  • 12. 14世纪,随着蒙古帝国的瓦解,西欧人购买香料等东方商品需要经过印度、阿拉伯、意大利等多个中间商,货物价格高涨。材料表现的是(   )
    A . 丝绸之路的开通 B . 探寻新航路的背景 C . 地圆学说的流行 D . 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 13. 对如图书籍中航海活动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 首次到达非洲最南端 B . 绕过非洲到达了亚洲 C . 先后四次到达了美洲 D . 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
  • 14. 16世纪以后,非洲、美洲等一些地区出现了以下新地名。它们共同反映出(   )

    地区

    非洲西海岸

    中美洲

    太平洋部分岛屿

    北美洲

    新地名

    象牙海岸、黄金海岸

    新西班牙

    新不列颠

    新法兰西

    A . 非洲国家的独立 B . 美洲文化的衰落 C . 资本主义的产生 D . 殖民扩张的影响
  • 15. 如图是17-18世纪人口迁移路线示意图(部分)。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 . 西欧城市兴起 B . 《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描述 C . “三角贸易” D . 马铃薯等美洲作物传播到欧洲
  • 16.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南北方因税额分配等问题,对黑人奴隶是否计入人口产生矛盾,双方妥协后将黑人奴隶按五分之三人口计算。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   )
    A . 带有种族主义的烙印 B . 标志着北美殖民地独立 C . 确立分权制衡的原则 D . 表明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 17. 18世纪,英国鼓励国内市场的发展,赚取了更多利润;还抢夺海外领地,获得了潜在市场和资源。以上内容可用于说明(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B . 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的原因 C . 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 D . 技术进步是工业革命的条件
  • 18. 进入19世纪,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出现了,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工人们必须守纪律、有节奏的劳动,按固定时间上、下班。材料说明的是(   )
    A . “珍妮机”的发明 B . 蒸汽机广泛应用 C . 机器动力的革新 D . 工厂制度的出现
  • 19.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纺织业利润翻了一番,最富有阶层(占人口总数1.2%)占有的国民收入从25%上升到35%,而工人工资却几乎没有变化。这导致( )
    A . 工业革命进程加快 B . 阶级分化加剧 C . 城市环境遭到破坏 D . 纺织技术革新
  • 20. 如表是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这部著作应是(   )

    第四章致力于无产阶级的组织与联合

    第五章在欧洲革命高潮中初露锋芒

    第六章研究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

    ……

    第九章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

    A . 《克伦威尔传》 B . 《华盛顿传》 C . 《马克思传》 D . 《欧仁•鲍狄埃传》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 21. 城市产生、发展与进步

    材料一:公元前5000年起,随着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出现了一些城市的雏形。东周时期,由于技术发展,铁器出现,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目前考古发现的西周城址有56个,而东周城址有192个,其中齐国都城临淄最有代表性。西周时期,临淄的建设以宫城为中心,主要体现行政与军事防御功能。东周时期,临淄还营建了廓(外城),进行文化、娱乐等活动,城市的工商业功能凸显。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南宋时,政府对海外贸易的依赖程度增强。当时的泉州港商船众多,外商云集。宋元政府在泉州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阿拉伯人蒲寿庚还曾担任泉州市舶司官员。一位外商描述当时的泉州城:居住着数以万计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商人,代表着不同文明、显示不同艺术魅力的建筑在这里兴建。

    ——整理自《中华海洋文化的缩影——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材料三:13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毛纺织业发展迅速,工场中的工人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生产的需要,人口大量涌入,佛罗伦萨成为欧洲五大城市之一。14-15世纪,佛罗伦萨的市民阶层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在商业活动中感受到个人的价值,不再容忍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为抒发理想与价值观念,他们聘用学者和艺术家,让其艺术作品为城市扬名争光。16世纪,完全从海上抵达东方的航路使欧洲商业中心发生转移,这对佛罗伦萨的商业和纺织业发展造成影响,佛罗伦萨出现衰退趋势。

    ——摘编自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与前景》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从西周到东周时期城市发展的表现。说出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共同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宋元时期泉州发展的条件及城市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导致佛罗伦萨兴盛及衰退的相关史事。
  • 22.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材料一:明代和清代前期,玉米和番薯从国外引进并推广。玉米比较耐旱、适应性强,使得大量山地、旱地、贫瘠之地得到开发和利用。番薯的亩产虽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但要比稻、麦高的多。

    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部分)

    朝代

    秦汉

    清朝中期

    亩产(斤)

    264

    334

    309

    346

    367

    清朝中期人均耕地数量变化

    年份

    1753年

    1766年

    1784年

    1812年

    人均耕地(亩)

    5.31

    4.98

    3.53

    2.91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等

    材料二:明中叶以来,传统城市的商业功能逐步增强。在商贸活动中出现晋商等商帮,经营范围包括粮食、食盐、绸缎、放贷和存款等。自清中期开始,清政府规定在对外贸易中,海上只有广州一口通商,陆上则在恰克图进行贸易,还对外商活动以及进出口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限制。(注:恰克图是清代中俄边境重镇)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三:1750-186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英国

    1.9

    4.3

    9.5

    19.8

    中国

    32.8

    33.3

    29.8

    19.7

    (注:制造业包括手工业)

    ——整理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 (1) 依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状况。
    3. (3) 依据材料三,对比中、英两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认识。
  • 23. 水陆交通的发展

    材料一:

    秦朝铺设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驰道,统一了车轮间的距离。为了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修筑了向北的直道,还修筑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通行条件良好的道路连通了秦朝各主要经济基地、军事重镇和文化中心。

    ——摘编自鹤间和幸《秦汉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的道路连接了国家的各个部分,道路都有统一的路基和排水渠,主路可供双向车辆行驶。北非有许多支线道路直插南方,商人、士兵可深入边境;地中海地区的道路,方便了旅游和贸易。据估计,罗马道路的总里程超过了8万公里。

    ——摘编自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三次兴建运河的高潮。第一次是各诸侯国为争霸中原而兴建运河,如魏国开凿鸿沟,吴国修建邗沟。第二次运河建设的高潮以通济渠和永济渠为标志,形成纵贯南北的全国水陆干道构架,联系长江、黄河、淮河的河段成为相对完备的工程体系。元代开始营建从江南产粮区至北京的漕运水道,成为运河建设的第三次高潮。

    ——摘编自谭徐明等《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

    材料三:1830年,英国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运营,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到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长达15500英里,铁路网布满英国。1842-1870年,英国铁路客运量由0.25亿人次增加到3.37亿人次,货运量由0.05亿吨增加到1.69亿吨。铁路建设带动了建筑业、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产业发展。铁路降低了个人出行的费用,1841年出现了第一个乘坐火车的旅游观光团。

    ——摘编自欧阳萍《19世纪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影响》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比较秦朝和罗马帝国的道路修建在背景、特点及作用等方面的共同之处。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第一次、第二次运河建设高潮所处的历史时期。说明大运河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英国“铁路时代”开始的背景。说明“铁路时代”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 24. 依据英、美、法三国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7世纪初开始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提高1000多种商品税率;国王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封建君主专断政策

    1640-1649年

    英国重新召开议会,议员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挑起内战;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1688年

    英国发生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A______,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17世纪开始

    英国把北美殖民地看作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禁止殖民地发行货币

    1765年以后

    英国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一系列新税法,加重了殖民地经济负担,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的矛盾

    1775年

    北美民兵在来克星顿与英军交火

    1776年

    大陆会议通过B______,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777-1783年

    大陆军取得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英军投降;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

    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设计了联邦制共和国,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18世纪开始

    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路易十五加收重税,旧制度对经济发展造成制约

    1789年7月

    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

    1789年8月

    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C______,宣告了人权、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1791-1792年

    法国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并实施,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1. (1) 将以下内容填入大事年表恰当位置。(写序号)

      ①《独立宣言》②《权利法案》③《人权宣言》

    2. (2) 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