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3节 科学观察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效课堂”1.3 走进科学观察(提升版)--2023-20...

更新时间:2023-09-01 浏览次数: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上·德清期末)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丁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根据你的认识,不合理的看法是(    )

    A . B . C . D .
  • 2. (2022七上·永嘉月考) 小德对学校一窝蚂蚁进行了三天观察,计算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其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描述符合观察结果的是(    )
    时间 各观察时间段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第一天 8 27 98 101 104 66 4
    第二天 1 4 17 21 27 15 2
    第三天 9 26 110 118 107 60 7
    A . 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 . 上午6:00 前蚂蚁不活动 C . 10:00-14:00 蚂蚁离开蚁窝数量较多 D . 上午离开蚁窝的蚂蚁数量比下午多
  • 3. (2022七上·余杭月考) 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耳朵听的过程 B . 观察就是仔细地看一看 C . 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D . 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
  • 4. 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下列实验(实验所需器材如图所示):把一个生鸡蛋放入一杯清水中,鸡蛋沉入杯底,往清水中溶入少量食盐,鸡蛋仍沉在杯底,继续溶入食盐,鸡蛋慢慢浮上水面。根据这个实验事实,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1) A容器的名称是
    2. (2) 鸡蛋在水中会慢慢上浮是因为
    3. (3) 老师用玻璃棒搅拌时,要注意
    4. (4) 有人怀疑是由于玻璃棒的搅拌导致鸡蛋浮起来,再也不下沉了,你觉得这种怀疑有道理吗?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他的怀疑?
    5. (5) 想一想:清水中除了加食盐外,还可以加入什么物质同样能使鸡蛋浮起来?
  • 5. (2022七上·浙江月考) 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一般步骤是( )

     ①明确目的、对象、范围 ②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③制订合理的方案       ④做好记录,积累资料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③④② C . ②①③④ D . ③④①②
  • 6. (2020七上·余杭期末) 下列有关科学观察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多次观察和记录水沸腾前后的现象,目的是便于总结出水在沸腾前后表现出的规律 B . 木工为了判断一根木条的边沿是否为直线,可以借助直尺进行判断,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C . 科学观察可以在经过精密计算后进行,如2021年5月26日11:19我们有机会观察月全食 D . 为了更加便于观察手指的指纹,可以将放大镜适当靠近指纹,使指纹被放大得更大些
  • 7. (2020七上·苍南期中) 小明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明采用的科学记录方法是( )

    A . 文字描述法 B . 表格记录法 C . 图形记录法 D . 以上都不是
  • 8. (2020七上·兰溪期中) 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等,下列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记录的是(   )
    A . 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 . 观察小鸡在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C .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D . 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
  • 9. (2021七上·绍兴期中) 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实验课时才会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种处理方法能够让蚯蚓存活时间最长(  )

    A . 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B . 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 C . 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 D . 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 10. (2020七上·鄞州期末) 保存不当的食品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0℃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A . 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B . 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C . 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D . 霉菌是一种真菌,所有的真菌对人类生活都是有害的
二、填空题
  • 11. (2023七上·龙港期末) 小明家屋顶安装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与入射 光线角度的关系,他利用图乙所示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a)内壁涂黑的泡沫箱,底面积约1m 2;(b)盛水的透明塑料袋;(c)玻璃板,面积稍大于1m 2; (d)大功率白炽灯;其他:刻度尺、温度计、若干高度不同的泡沫砖、20厘米长的细木棒、橡皮泥。

    1. (1) 选择合适的器材,(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2. (2) 对于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请再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3. (3) 兴趣小组以作为集热效果好坏的判断依据。
    4. (4) 如果要对集热效果进行评价,请你设计2~3个评价指标,以及进行区分优秀,良好,和有待改进
  • 12. (2022七上·浦江期中) 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②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③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④为什么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1粒来完成实验

    ⑤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

    A.容易捕捉食物

    B.容易逃避敌害

    C.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

    D.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

    ⑥他们的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

  • 13. (2022七上·杭州月考) 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生物实验室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写序号)

    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 14. (2022七上·义乌月考) 分析下列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 

    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结合自己所学,判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属于定量观察的是

  • 15. 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1. (1) 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
    2. (2)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呼吸。
    3. (3) 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蚯蚓?
三、实验探究题
  • 16. (2022七上·金东月考) 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⑴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 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的细菌没有生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⑵提出假设。

    ⑶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后,观察这些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⑷结果: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⑸得出结论。

    1. (1) 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最为恰当的是____
      A . 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 . 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 . 青霉菌可能产生了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D . 青霉菌可能产生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 (2) 结论是
    3. (3) 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 而不是培养液和培养基中产生的,则应进一步设计实验,其实验方法是。若实验结果为,则能充分证明青霉菌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
  • 17. (2023七上·宁海期末) 善于观察的丽丽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甲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苍蝇搓“脚”可能是清除“脚”上的脏东西
    1. (1) 划线部分这属于科学探究的 步骤。于是 她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

      设计实验:

      ①在A(瓶内无脏物)、B(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如乙图);

      ②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

    2. (2)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

      ②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明显小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

      实验评价与交流:小亮认为丽丽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应该如何改进?

  • 18. (2023七上·余姚期末) 夏天,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某研究团队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

    ①招募血型为A、B、AB、O型的志愿者各30人。

    ②取150个培养皿,各加入2mL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

    ③从每个志愿者体内采10mL血液,分别加入培养皿中并摇匀,按血型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向剩下的各组吸引蚊子数点总数的百分比培养皿中各加入10mL生理盐水并摇匀,记为戊组。

    ④把五组培养皿都摆放在蚊子较多的同一环境中,统计相同时间内各培养皿中吸引蚊子的数量。

    ⑤先统计各组吸引蚊子数,再算出各组吸引蚊子数占五组总数的百分比。绘制成图像如图所示。

    1. (1) 该团队开展以上实验想研究的具体问题是
    2. (2) 实验中戊组起作用。
    3. (3) 实验采用志愿者的血样来吸引蚊子,而不是直接让志愿者本人来吸引蚊子。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