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3-08-31 浏览次数:1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 1. (2020七下·慈溪期中) 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 . 河流水和湖泊水 B . 冰川水和地下水 C . 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 . 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 2. 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 蔗糖 B . 食盐 C . 酒精 D . 胡椒粉
  • 3. (2020·越城模拟)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词中的“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 )
    A . 蒸腾作用 B . 大气降水 C . 地表径流 D . 水汽输送
  • 4. (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 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所用的水越纯净越好 B . 正负两极的气体体积比为2:1 C . 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 通过该实验可确定水由氢和氧组成
  • 5. (2019八上·天台月考) 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 B . 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 . 我国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 . 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 6.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 .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D . 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7. 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把它分别置于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铅笔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铅笔分别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和三种液体的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F<F<F , ρ B . F>F>F , ρ C . F=F=F , ρ D . F=F=F , ρ
  • 8. (2019八上·天台期中) 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该实验无法探究的因素是(    )

    实验序号

    溶质

    溶剂

    温度

    1

    蔗糖

    20℃

    2

    蔗糖

    40℃

    3

    食盐

    40℃

    4

    食盐

    植物油

    40℃

    A . 溶质种类 B . 溶剂种类 C . 溶液温度 D . 颗粒粗细
  • 9. 如图所示的玩具鸭子,放在甲液体中漂浮时,液面位置在A处;放在乙液体中漂浮时,液面位置在B处。则( )

    A . 甲、乙液体的密度一样大 B . 甲液体的密度较大
    C . 在甲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较大 D . 在乙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较大
  • 10. 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 加入硝酸钾 B . 升高温度 C . 加水 D . 加入同温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 11. 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 冷水浸泡 B . 加热煎制
    C . 取液弃渣 D . 装袋保存
  • 12. (2020八上·滨江期末) 最近比较流行的“天气预报瓶”(如图)虽然很难准确反映天气的变化,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在瓶中确实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结晶,这个过程看起来相当神奇,也很有美感。比如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羽毛般结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 . 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小 C . 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 . 如图所示,瓶中有羽毛状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一定是该种晶体的不饱和溶液
  • 13. 将100g某物体放在盛满某液体的杯子里,溢出了液体80g,则( )
    A . 物体静止时漂浮在液面 B . 物体将沉入杯底 C . 物体会悬浮在该液体中 D . 无法确定该物体的浮沉
  • 14. (2020八下·长兴月考) 如图所示,为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 15. (2021·绍兴) 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 . 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1.1×103千克/米3 C . 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 . 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F<F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 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 (1) 图中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

    2. (2) 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____
      A . 蒸发 B . 水汽输送 C . 降水 D . 地表径流
  • 17. 小刚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1. (1) 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 (2) 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8. 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则回答下列问题:
    1. (1) 碘酒是医院常用的消毒药品,碘酒中的溶剂是
    2. (2) 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
  • 19. 如图所示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体在同一液体中静止,那么所受到的浮力最小的是球。如果三个球质量相等,则三个球所受浮力大小关系

  • 20.  
    1. (1) 实验室有一瓶粗盐,某同学想提纯粗盐,精制出食盐,需要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步骤,都需要用到玻璃棒,在蒸发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 (2)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可以采用与粗盐提纯相同的方法的是

      A木炭粉和蔗糖    B水和酒精    C味精和胡椒粉    D铜粉和铁粉

  • 21. (2022·金华) 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往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科认为,A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
    2. (2) 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22. 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有关,若剪断图乙中的细线,石块将(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 23. 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 (1) 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
      A . 集气瓶 B . 烧杯 C . 玻璃棒 D . 量筒
    2. (2) 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4. 盘秤上放一只盛有足量水的大烧杯(水未加满),盘秤的示数为10牛顿,现将一个5牛顿的木块用细绳吊在弹簧秤下,慢慢放入水中(水不溢出),当弹簧秤的示数是4牛时,该物体受到的浮力是N,盘秤的示数是N。

  • 25. (2019八上·越城期末) 在江心屿玩耍的小科突发奇想,如果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突然减小一半,水上轮船的所受浮力和浮沉情况会怎样变化呢?你的看法是:这艘轮船的浮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的位置将(选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
  • 26.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是中考考查的实验之一,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 (1) 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2. (2) 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3. (3) 上述实验操作中,②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
    4. (4) 若在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时,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左盘上加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
    5. (5) 下列实验操作中会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A.溶解食盐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B.加水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水溅出
      C.量取水的操作中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食盐中含有少量泥沙

  • 27.  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项目学习小组决定开展探究香烟烟雾危害性活动,取得实证后便于开展“无烟日”宣传。

    【实验材料及用具】:同种健康的四龄及五龄家蚕、气体收集装置(如图1)、饲养盒(19cm×12.5cm×7.5cm)(注:四龄、五龄家蚕是指分别蜕皮过3次和4次的家蚕。)

    【实验过程】

    ⑴设置对照实验

    设置A、B两大组,每大组四龄、五龄家蚕各30只,平均分成3个小组,A大组的3个家蚕饲养盒中分别注入120毫升空气,B大组的3个家蚕饲养盒中分别注入120毫升含有香烟烟雾的空气(如图2),密封观察20分钟。

    ⑵收集事实与证据

    注入气体后观察家蚕变化:A大组的家蚕没有出现明显异常变化;B大组的绝大部分家蚕先是烦躁不安,然后胸部膨大,头胸昂起向后弯曲,随后吐出大量绿色或褐色的液体……,最后收集数据如表所示。

    香烟烟雾对不同蚕龄家蚕毒性的比较实验记录表

                                                                                                                                                                                                                                                                                                                                                                                                                                                                                                                                                   

    组别

    虫龄(只数)

    死亡只数

    死亡率

    平均死亡率

    A

    1

    四龄(10只)

    0

    0%

    四龄0%

    五龄0%

    五龄(10只)

    0

    0%

    2

    四龄(10只)

    0

    0%

    五龄(10只)

    0

    0%

    3

    四龄(10只)

    0

    0%

    五龄(10只)

    0

    0%

    B

    1

    四龄(10只)

    4

    40%

    四龄33.3%

    五龄0%

    五龄(10只)

    0

    0%

    2

    四龄(10只)

    3

    30%

    五龄(10只)

    0

    0%

    3

    四龄(10只)

    3

    30%

    五龄(10只)

    0

    0%

    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家蚕属于昆虫发育过程的阶段(选填“幼虫期”或“成虫期”);
    2. (2) 该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组;(选填“A”或“B”);
    3. (3) 该实验中哪些设置可以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写出一点即可);
    4. (4) 有同学只根据表中五龄家蚕的死亡率都为0%得出“香烟烟雾对五龄家蚕没有危害”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合理吗?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28. 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试验。

    【数据处理】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

    0.8

    1.0

    1.2

    1.4

    1.9

    2.0

    电子秤示数F拉(N)

    0.4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0.4

    0.5

    X

    0.7

    1.4

    1.0

    【交流分析】

    1. (1) 表格中x的数据是
    2. (2) 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
    3. (3) 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4. (4) 【得出结论】……

      【知识应用】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 29. 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以下是他的实验过程:
    1. (1) 将矿泉水瓶的底部切除掉,乒乓球上粘上一根黑线,穿过带小孔的瓶盖,黑线另一端系一颗不太重的螺丝。用图甲和图乙做两次实验,加水后均发现乒乓球慢慢上浮。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是的。

    2. (2) 该同学实验步骤如图:

      A.剪去大饮料瓶底,穿一根铁丝,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大饮料瓶的重力G1

      B.在小矿泉水瓶的侧壁开一小孔,插入一根饮料管,用蜡密封好缝隙。再将大饮料瓶和矿泉水瓶用一根铁丝穿在一起;

      C.往矿泉水瓶中加水,直到水面刚好和小孔相平。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D.测出带有水的大饮料瓶的重力G2

      E.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①上述实验步骤中缺少一步,请补充完整。

      ②需要如何处理实验数据才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 30. (2019八上·余姚期中) 小明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1. (1) 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完全浸没的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成正比;
    2. (2) 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完全浸没的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它所处的深度关;(选填“有”或“无”)
    3. (3)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圆柱体的横截面积是平方厘米;
    4. (4)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

四、分析计算题(第31题6分,第32,33、34题每题8分,第35题5分)
  • 31. 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常用药,要为一百亩水稻喷洒该农药,需要配制质量分数为0.01%的药液7500千克,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多少千克?水多少千克?
  • 32. 一金属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为39N,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称时(金属块

    未接触底面),弹簧测力计读数为34N。求:

    1. (1) 该金属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2. (2) 该金属块的体积;
    3. (3) 该金属块的密度。
  • 33. 如图所示,一体积为1x10-3m3的立方体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刚好有四分之一露出水面,(ρ水=1.0x103kg/m3 , g取10N/kg)求:

    1. (1) 木块受到的浮力;
    2. (2) 木块的质量;
    3. (3) 若用手将木块缓慢压入水中。当木块没入水中时,手对木块的压力。
  • 34. (2022·绍兴) 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

    1. (1) 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克。
    2. (2) ②中硝酸钾溶液为(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 (3) 计算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35. 你见过煮汤圆的情景吗?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而当汤圆煮熟时,则会浮出水面。这是为什么?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