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3节 科学观察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3 科学...

更新时间:2023-07-28 浏览次数:1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上·嘉兴期末) 借助仪器和工具能拓展观察内容和范围。下列实验中,仅借助放大镜无法观察到的是(    )
    A . 人的指纹 B . 蜗牛的外形 C . 蔗糖颗粒的形状 D . 细胞的结构
  • 2. (2023七上·温州期末) 海难发生后,许多因素威胁着遇险者的生命,表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的海水中预期可能的存活时间。据表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海水温度

    低于0℃

    0℃-4℃

    4℃-10℃

    10℃-15℃

    15℃-20℃

    预期存活时间

    少于15分钟

    少于1.5小时

    少于3小时

    少于6小时

    少于12小时

    A . 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 B . 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不利于遇险者存活 C . 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上 D . 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
  • 3. (2022七上·余杭月考) 小科同学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细胞分裂情况,并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 . 文字描述法 B . 表格记录法     C . 图形记录法 D . 以上都不是
  • 4. (2022七上·绍兴期中) 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借助这两种仪器是为了(   )
    A . 延长观察时间 B . 获得观察结果 C . 扩大观察范围 D . 完成观察任务
  • 5. (2022七上·义乌期中) 在《动物世界》中,我们常看到生物学家长时间隐藏在丛林中用摄像机等工具来研究动物的行为,这种方法属于(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调查法 D . 文献法
  • 6. (2022七上·鄞州期中) 做《观察虾的形态结构》实验时,有同学想清晰地看看河虾头部额剑上的锯齿,请问他可以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A . 显微镜 B . 放大镜 C . 天平 D . 望远镜
  • 7. (2022七上·东阳月考) 在《动物世界》中,我们常看到生物学京长时间陷藏在丛林中用摄像机等工具来研究动物的行为,这种方法属于(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调在法 D . 文献法
  • 8. (2022七上·浦江月考) 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观察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 . 玻璃棒 B . 温度计 C . 放大镜 D . 显微镜
  • 9. (2022七上·鄞州月考) 在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 . 雨后出现的彩虹 B . “神舟七号”上天 C . 流星划破夜空 D . 大雁南飞
  • 10. (2022七上·余杭月考) 小金同学在做用勺子加盐的数量(勺)与鸡蛋浮沉情况实验时,最适合采用的科学记录方法是( )

    A . 文字描述法 B . 图形记录法 C . 表格记录法 D . 以上都不是
  • 11. 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借助这两种仪器是为了( )
    A . 完成观察任务   B . 获得观察结果 C . 延长观察时间   D . 扩大观察范围
  • 12. 认识自然首先要学会观察。你认为认识自然现象可能需要( )

    ①用眼睛看   ②用脑思考   ③用仪器和工具测量

    A . 只有① B . 只有② C . 只有③ D . ①②③
  • 13. 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观察是认识科学的重要方法 B . 观察除了眼看、耳听等外,更重要的是用脑想 C . 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进行 D . 观察要有目的和对比
  • 14. 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④⑥⑦ D . ④⑤⑥⑦
  • 15. 下列通过观察“鸡蛋的沉浮实验”所得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 . 食盐能溶解于水中 B . 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 C . 对鸡蛋沉浮的观察必须借助工具 D .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药匙取用食盐
二、填空题
  • 16. (2022七上·海曙期中)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在进行科学探究时,离不开对自然现象进行仔细的和进行相关的,也离不开进行认真的思考,这都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 17. (2022七上·永嘉月考) 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观察分为两种形式,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①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②用放大镜观察蜗牛;③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

    ⑦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⑧用刻度尺测科学书厚度

    上述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18. (2022七上·长兴月考) 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间接观察的有 ,属于定性观察的有

    ①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

    ③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 19. (2022七上·义乌月考) 分析下列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 

    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结合自己所学,判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属于定量观察的是

  • 20.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需要经过仔细、准确的,并通过认真、严密的后,才能出来。
  • 21. 图为放大镜,其正确使用方法如下:

    1. (1) 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让放大镜要观察的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 (2) 方法二:放大镜尽量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用放大镜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适当地将放大镜物体, 可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 22. (2021七上·温州期中) 我们的眼睛在观察周围事物时往往会发生错觉,利用工具比较下列图形并完成填空(请选填“>、=或<")。

    1. (1) 图甲中AB和CD哪个间距更大一些?ABCD
    2. (2) 图乙中宽度和高度哪个比较大?宽度高度
  • 23. (2021七上·仙居月考) 下列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属于间接观察的是。(均填序号)
  • 24. (2021七上·江北期末) 下面是“观察蚯蚓”的实验,请结合图像回答问题:

    1. (1) 观察发现,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近图中1的一端是蚯蚓的
    2. (2) 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感觉很粗糙,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许多刚毛,其作用是
    3. (3) “观察蚯蚓”的实验结束后,对蚯蚓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 25. 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写出观察结果。
    1. (1) 点燃前的蜡烛(颜色、状态、气味、软硬等):
    2. (2) 蜡烛燃烧时(状态变化,烛焰的颜色与温度、气味等): 。
    3. (3) 烛焰吹灭后(你在灯芯上方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气味?):
    4. (4) 蜡烛燃烧变短(请查阅相关资料,回答它跑到哪儿去了):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3七上·宁海期末) 某兴趣小组学习了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于是对火焰温度产生了好奇,外焰、内焰和焰心温度相同吗?他们用酒精灯点燃的火焰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

    1. (1) 如图,他们用一根火柴分别放在外焰、内焰以及焰心并迅速取出,观察火柴变黑的程度发现放在外焰时火柴变黑最严重。根据以上现象可得出结论:(填“焰心”、“内焰”或“外焰”)的温度最高。
    2. (2) 双双同学认为这样得出结论不够严谨,于是向老师请教,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数据如下:

      火焰层

      外焰

      内焰

      焰心

      温度/℃

      648

      517

      436

      667

      530

      455

      679

      551

      470

      由此数据可得出,(填“焰心”、“内焰”或“外焰”)的温度最低。该小组为什么要进行多次实验?

  • 27. (2023七上·绍兴期末) 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葫芦藓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裁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下表(单位:株)。

    请据此分析作答:

    组别

    6天

    12天

    18天

    24天

    30天

    1组

    72

    145

    208

    250

    2组

    57

    128

    187

    193

    250

    3组

    49

    113

    164

    172

    250

    4组

    41

    93

    149

    196

    224

    5组

    34

    79

    107

    154

    182

    1. (1) 葫芦藓在裁种时,除了严格控制离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的环境。
    2. (2) 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你认为是叶片细胞中的遭到了破坏,因此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 (3) 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有关。
  • 28. (2022七上·金东期中) 乒乓球打法多样,可利用高速球进攻,也可利用旋转球防守。为了研究球拍底板材料对击球球速及旋转变化的影响,小明分别用A、B两种不同底板的球拍(如图甲)开展研究。相同的乒乓球以不同速度撞击球拍,用传感器记录撞击后乒乓球的反弹速度与接触时间,结果如图乙和图丙。

    1. (1) 除使用相同的乒乓球外,小明在本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有
    2. (2) 据图乙,采用B底板时,球的反弹速度与击球速度的关系是
    3. (3) 已知接触时间越长,打出的旋转球越多变。比赛中运动员回球时,若旋转球越多变,球反弹速度越小,就越有利于在防守中取胜。根据本实验结果,防守型运动员应选择的球拍底板的是,理由是
  • 29. (2022七上·东阳期中) 某品牌洗手液声称自己的产品无毒无害,完全不影响环境。小科同学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洗手液溶液,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

    实验步骤及结果记录如下表:

    实验情况

    甲区域

    乙区域

    实验步骤

    放 20 条蚯蚓

    放 20 条蚯蚓

    每天喷 10 毫升 1%洗手液溶液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数量

    实验结果

    2 条

    38 条

    1. (1) 完善上表实验步骤Ⅱ的内容
    2. (2) 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 1 条,好处是
    3. (3) 根据上表实验结果,请你分析该品牌洗手液广告是否属实?
四、解答题
  • 30. (2022七上·金东期中) 请阅读《科学重器一原子钟》并回答问题。

    科学重器﹣原子钟

     星空浩瀚,地球章动,四季更替,草木枯荣。从人类意识觉醒开始,“时间”便如影随形。从太阳升落、日晷、沙漏、水钟、机械钟、石英钟到目前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原子钟,这些计时方法与工具的发展体现了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计时工具大多是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的,比如日晷以日地相对运动的周期为基准;机械摆钟以摆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石英钟以石英晶体有规则的振荡周期为基准。选作时钟基准的运动周期越稳定,测量时间的精准度就越高,基于此科学家制造出了原子钟(如图所示)它以原子释放能量时发出电磁波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由于电磁波的振荡周期很稳定,使得原子钟的计时精准度可达每百万年才差1秒。

    人们通常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事物作为测量标准。正是由于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稳定性,适合作为时间的测量标准,于是在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将“1秒”重新定义为铯133原子辐射电磁波荡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时间单位“秒”作为国际通用的测量语言,是人类描述和定义时空的标尺。

    虽然制定了统一的时间测量标准,但若各地时间不能同步,也会给人们带来麻烦。比如,若电网调节时间不同步,可能会烧坏电机;金融市场时间不同步,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需要有一个时间基准,用于实现时间的同步,就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电视台播报的时间来校准自己的时间一样。在我国,提供校准时间的是位于西安的国家授时中心的原子钟,它被用作基准钟向电视、广播、网络等提供报时服务。在导航系统中,如果导航定位的精准度为1米,则要求卫星上原子钟的时间同步必须在3×10-9秒之内,这需要卫星上的原子钟和地面上的基准钟定期校准,以保证定位的精准度。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中,原子钟湛称“导航卫星的心脏”,使我国在导航精准度方面达到厘米级,处于全球领先水准。

    计时工具的演变,展现了人类“时间文化”的进程,更彰显出人类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物体相比较,最适合提供计时基准的是       
      A . 挂在细线上摆动的小球 B . 沿直线匀速运动的汽车 C . 静止在桌面上的书本
    2. (2) 结合你对文中时间“标准”和测量原理的理解,请再列举一个除在文中提到的实例外,测量过程中“标准”的例子
    3. (3) 我国的北斗导航精准度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准,请列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北斗导航系统的实际应用
  • 31. (2022七上·海曙期中) 小明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300转/分的电动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下图所示)。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

    序号/cm

    扇叶长度/cm

    扇叶宽度/cm

    扇叶倾斜角度θ

    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

    1

    3

    7

    30°

    30°

    2

    2

    7

    30°

    20°

    3

    3

    4

    30°

    20°

    4

    3

    7

    40°

    40°

    1. (1) 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2. (2) 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的两次实验数据。
    3. (3) 结合你的认识,请你提出一个小明以外的猜想: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可能还与有关。
  • 32. (2022七上·永嘉月考) 科技小组的同学发现建筑工人在铺设水泥路时,有时要在水泥里面掺入少量纤维材料。他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在水泥中掺入纤维材料是否会影响水泥路面的牢固程度。关于水泥路面的牢固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同学讨论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与是否掺入纤维有关。

    猜想2:与纤维掺入量有关。

    猜想3:与纤维材料的种类有关。

    经过思考后,他们利用图中装置,将铁锤通过电磁铁从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对水泥样品进行连续撞击,直至水泥样品断裂,收集的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水泥样品厚度/cm

    水泥样品面积/cm2

    铁锤高度/cm

    掺入纤维种类

    纤维掺入量/%

    撞击

    次数

    1

    4

    100

    50

    20

    2

    4

    100

    50

    A纤维

    0.1

    80

    3

    4

    100

    50

    A纤维

    0.12

    95

    4

    4

    100

    50

    A纤维

    0.15

    100

    5

    4

    100

    50

    B纤维

    0.1

    90

    6

    4

    100

    50

    C纤维

    0.1

    98

    1. (1) 实验时通过水泥样品     来比较水泥样品的牢固程度。
    2. (2) 比较序号 三组数据,可以验证猜想3是正确的。
    3. (3) 比较序号2、3、4三组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
    4. (4) 为缩短上述样品的实验时间,需减少碰撞次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