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下期末复习:第二章中等难度

更新时间:2023-06-01 浏览次数:30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下·嵊州期中) “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 .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 .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D .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 2. (2023七下·浙江期中) 某同学穿了一件白衬衫,一条蓝裤子和一双黑球鞋,走进一间只有红光的房子里,别人看到他着装的颜色是(       )  
    A . 白衬衫、蓝裤子和黑球鞋 B . 红衬衫、黄裤子和黑球鞋 C . 红衬衫、黑裤子和黑球鞋 D . 白衬衫、红裤子和红球鞋
  • 3. (2023七下·浙江期中) 1666年,牛顿将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①太阳光是复色光,②和③是单色光 B . ②→③顺序依次是从红光到紫光 C . 单色平行光照射同一个凸透镜红光焦距比紫光短 D . 这个现象产生的原理是光的色散
  • 4. 少先队员们正在湖边进行篝火晚会以庆贺自己的节日,在一片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少先队员们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悦。以下能称得上光源的是( )
    A . 少先队员们的目光 B . 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C . 湖面上映出的篝火 D . 在湖边燃烧的篝火
  • 5. (2023七下·龙湾期中) 在实验课上,小叶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白色大理石地面照射(见 12 题图), 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 . 地面发生了漫反射, 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 B . 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墙壁发生了漫反射 C . 地面发生漫反射,墙壁发生了漫反射 D . 地面发生镜面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
  • 6. (2023七下·龙湾期中) 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如左下图所示。若 S 表示鱼,S'表示鱼的像,则以下渔夫看到鱼的光路图正确规范的是(    )

    A . B . C . D .
  • 7. (2023七下·富阳期中) 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

    A . 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B . 结构2过度变凸,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C . 结构4相当于数码照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D . 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 8. 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图中操作最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23七下·浙江期中) 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光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峰多巧障日——山峰挡住太阳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 . 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C . 明镜可鉴形——镜子可以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 D . 江清月近人——看到江中的月亮,是月亮的实像
  • 10. 如图所示是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 . 二维码应位于摄像头的2倍焦距以外 C . 拍摄过程中二维码是光源 D . 二维码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 11. (2023七下·龙湾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下列图片中符合近视矫正前后的成像情况的组合是(    )

    A . ① ③ B . ① ④ C . ②  ③ D . ②  ④
二、填空题
  • 12.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调香师辨味时,总要做短促而频繁的吸气,目的是在鼻腔顶端形成一种气旋,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有气味物质接触。 
    2. (2) 人在感冒的时候,嗅觉的灵敏度会下降,此时味觉测试显示(填“正常”或“不正常”)。 
    3. (3) 一块糖放在口中,一开始觉得不怎么甜,后来慢慢地越来越甜,这说明:。 
    4. (4) 在测试舌头敏感区域的实验中,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用清水漱口,其目的是
  • 13.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 (1) 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2. (2) 分析实验现象,运用(填“推理”或“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
  • 14.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时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 (2) 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 (3)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 15. (2022七下·义乌期中) 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但是这种波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 16. (2023七下·金华期中) 如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 (1)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写出听觉形成的过程。(用图中字母及箭头表示)
    2. (2) 一位战士的耳被枪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的是(用字母表示),卫生员告诉其他军人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巴,以避免耳被震聋。
  • 17. (2023七下·富阳期中)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甲、乙不同,乙、丙不同,甲、乙、丙三者相同。(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18. (2022七下·金东期末) 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所示分贝数值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处减弱噪声。

  • 19. (2022七下·宁波期中) 如图,小明用一束绿色激光射向白色气球表面,若要将此气球射破,则应把气球上被照亮的区域用颜料涂成色;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m/s。

  • 20. (2023七下·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角时,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

  • 21. 光学器件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图 (a)所示,盘山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使用的是镜,它对光具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因此能增大驾驶员的观察范围;如图(b)所示为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圣火采集器是一个镜,它对太阳光具有作用,从而把火炬点燃。

  • 22. (2023七下·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

    1. (1) 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填序号)
    2. (2) 射水鱼射出的水柱若要将昆虫顺利击落,射水鱼应朝着____________射出水柱。
      A . 看到的昆虫的像的位置 B . 看到的昆虫的像高一点的位置 C . 看到的昆虫的像第一点的位置
  • 23. (2023七下·浙江期中) 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AE⊥CG,∠4=∠5。则为折射光线,空气在界面的侧(填“上”“下”“左”或“右”)

  • 24. 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或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为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填“A区”或“B区”)看远处的同学,再也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或摘下眼镜了。 

三、实验探究题
  • 25. (2023七下·浙江期中) 小科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不变,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1. (1)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2. (2) 小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场景,电影院室内墙壁装饰用上述什么材料好?。 
    3. (3) 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 26. (2023七下·龙湾期中) 为研究小孔成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科在硬纸板上挖了不同大小与形状的小孔,对太阳成像进行实验,其结果记录如下:

    小孔的形状

    小孔最大外径/毫米

    1

    5

    10

    1

    5

    10

    1

    5

    10

    地面

    光斑

    形状

    小孔距地面10cm

     △

     △

     △

    小孔距地面20cm

     ○

     ○

     ○

     ○

     △

     △

    小孔距地面40cm

     ○

     ○

     ○

     ○

     △

     △

    小孔距地面80cm

     ○

     ○

     △

    小孔距地面160cm

     ○

     ○

    请回答:

    1. (1) 当小孔形状为“△”、小孔最大外径为5毫米时,若要让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小孔距地面的距离至少为厘米。
    2. (2) 分析表中数据,太阳能否关于小孔成像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的关系是
    3. (3) 有同学认为,小科不需要对“○”形状的小孔进行实验,他的依据为
  • 27. (2022七下·鄞州期末) 书籍和棉被等久放在房间中容易长霉菌,为了除湿、杀菌,人们经常将它们放在太阳下晒。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兴趣。他们提出了“阳光中哪种辐射可以杀菌”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以下实验步骤:

    ⑴查阅资料: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光、和紫外线组成。

    ⑵提出假设:红外光也可能有杀菌功能

    ⑶实验并记录数据:

    光的种类

    红外线

    红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紫外线

    照光前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20

    照光时间

    4h

    4h

    4h

    4h

    4h

    4h

    4h

    照光后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0

    ⑷实验结论:阳光中具有杀死细菌、霉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是

  • 28. (2023七下·金华期中)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下表是该小组为了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利用同一组蜡烛和三块玻璃板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玻璃板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物距的差值/cm

    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

    请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 (1) 兴趣小组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像距总是大于物距,其原因是
    2. (2) 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用不透明的物体将玻璃杯MN以下部分遮挡,则蜡烛所成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

      A . 完整,位置上移 B . 半个像,位置不变 C . 完整,位置不变 D . 不能成像
    3. (3) 如图所示是该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一块硬纸板,纸板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若使一束光贴着沿EO射到O点,则经镜面反射后的光将沿OF射出。若接下来要证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则该小组应沿着方向射入一束光。

    4. (4) 实验时,该小组先使E、F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再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但是在纸板F上没有看到反射光的径迹,原因可能是
  • 29. (2023七下·金华期中) 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经透镜折射后会聚的情形如图甲所示,可见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小明将蜡烛移至至光具座上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光屏应在(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实像,且这个像是(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像。
    3. (3) 如果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
四、解答题
  • 30. (2023七下·嵊州期中)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 (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消失,只存在入射光与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作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 (1) 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
    2. (2) 折射光消失后反射光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
    3. (3) 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 31. (2023七下·富阳期中) 如图,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A。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和水中的折射光线。

  • 32. (2023七下·富阳期中) 如图所示,光线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请在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 33. (2023七下·龙湾期中) 按要求完成作图:

    1. (1) 如图1所示,根据光路图,在方框内填上相应透镜。
    2. (2) 如图2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