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联盟学校2023年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考试(到...

更新时间:2023-04-29 浏览次数:16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19七下·三门期末) 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B .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是输卵管 C . 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D . 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
  • 2. 下列文学语句描写动植物的情景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A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B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C . 在天愿作比翼鸟 D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3. 过年时小科跟爸爸妈妈去绍兴安昌古镇游玩,发现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酱鸭美食。其作为食物保存的主要方法是( )
    A . 冷藏法 B . 干藏法 C . 腌制法 D . 真空保存法
  • 4. 豌豆花还没有开放前,就给它套上纸袋,结果发现仍旧能够结出豆荚。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 . 豌豆是两性花,属于自花传粉 B . 豌豆是两性花,属于异花传粉 C . 豌豆是单性花,属于自花传粉 D . 豌豆是单性花,属于异花传粉
  • 5. 如图是胎儿形成过程,对该过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①表示睾丸,能分泌雌性激素 B . ②表示卵细胞,细胞质中含有丰富营养物质 C . ③表示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 D . ④表示发育过程,主要在子宫中完成
  • 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D . 分辨琵琶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靠响度
  • 7. 近年来,在许多国家都发现了“超级细菌”。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对这种细菌都不起作用。下列有关这种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超级细菌”也有遗传物质 B . “超级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 “超级细菌”不需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D . “超级细菌”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 8.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示意图,选取饱满且有活力的6颗大豆种子,将A烧杯放在20℃的恒温箱中,B烧杯放入5℃的冰箱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6 颗实验的种子中只有②号种子有可能萌发 B . 该实验设计的缺陷是所用的种子数量太少 C . ①与③对照可以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D . ②与⑤对照主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9. 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悠扬的《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关于琴声说法正确的是( )

     

    A . 悦耳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 . 琴声通过声波从空间站传回地面 C . 用力拨动琴弦,琴声的音调变高了 D . 琴声在空间站里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 10. 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激光准直 B . 水面“倒影” C . 海市蜃楼 D . 铅笔“折断”
  • 11. 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光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峰多巧障日——山峰挡住太阳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 . 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C . 明镜可鉴形——镜子可以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 D . 江清月近人——看到江中的月亮,是月亮的实像
  • 12. 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 . B . C . D .
  • 13. 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透明盒子底部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5cm和10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 )

     

    A . f=5cm  h=10cm B . f=10cm  h=12cm C . f=5cm  h=12cm D . f=10cm  h=6cm
  • 14. (2021·衢州) 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5. 下列选项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
    A . 声音的音调 B . 传播声音的介质 C . 声音的频率 D . 声音的响度
  • 16. 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 . 水平向左移动 B . 水平向右移动 C . 竖直向上移动 D . 竖直向下移动
  • 17. 如图所示,小科同学在嗅橙子的同时吃苹果,会产生 ( )

     

    A . 苹果味 B . 橙子味 C . 无味 D . 苹果和橙子混合的味道
  • 18. 如图,小科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蜡烛的像和手与透镜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 B . 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 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 D . 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 19. 1666年,牛顿将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①太阳光是复色光,②和③是单色光 B . ②→③顺序依次是从红光到紫光 C . 单色平行光照射同一个凸透镜红光焦距比紫光短 D . 这个现象产生的原理是光的色散
  • 20. 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声和光都能在透明介质中传播 B . 听觉和视觉都是在大脑中形成 C . 一般情况下,光速比声速要快的多 D . 同种介质中,声和光都以直线形式传播
二、填空题(共40分) 
  • 21. 大豆是一年生的被子植物,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1是大豆的种子,其中④表示的结构为;对应图5中(选填“甲”“乙”“丙”“丁”)阶段;大豆种子营养部分主要储存在(填名称)。 
    2. (2) 图2是大豆的幼苗,C所示的结构是由图甲(填图1中的标号)所示的结构发育而来。 
    3. (3) 图3表示大豆花,其中花瓣颜色鲜艳,能吸引昆虫采花蜜,从而帮助大豆完成传粉和过程。
    4. (4) 从开花到结果过程,图4所示大豆结的果实中有三粒种子,原因是子房中的也有三粒。 
  • 22. 小科在学习课本第一章内容后,在笔记本中整理了两种生物的生长时期图以及一些注释。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家蚕和蝗虫发育的起点都是从开始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选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它们的胚胎发育方式都是。 
    2. (2) 家蚕和蝗虫发育的最大差异在于。 
  • 23. 如图所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小号演奏《我和我的祖国》,44名孩子用希腊语唱起《奥林匹克颂》。 

     

    1. (1) 小号的声音通过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填声音的特性)。 
    2. (2) 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他们的声带产生的,我们能够从伴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填声音的特性)不同。 
    3. (3) 世界各地的部分电视用户是利用卫星接收和发射的信号来收看现场画面的。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防止污染。 
  • 24. 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小科进行了如图实验。  

     

    1. (1) 小科应选择(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作为实验材料之一,以便观察到其后方的蜡烛,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  
    2. (2) 实验时点燃蜡烛的目的是。  
  • 25. 如图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形成如图甲所示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 

     

    1. (1) 烧杯内充以烟雾,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这种科学方法是。 
    2. (2) 在烧杯底和手电筒的聚光圈之间放一块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时,说明该透镜是镜。 
  • 26. 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看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像。 

     

    1. (1) 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填“甲”或“乙”)。 
    2. (2) 若没有大气层,则日出时间将(填“提前”或“推迟”)。 
  • 27. 如图甲所示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眼球同时看一个圆球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能看清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甲中的(填结构名称)变大了。 
    2. (2) 由图乙可知,(填序号)是正常眼。②需要配戴镜来校正视力。 
  • 28.           
    1. (1) 图中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水平射向竖直放置的凸透镜,请画出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2. (2) 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像S/的位置,并画出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 

       

三、探究题(共26分) 
  • 29.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科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他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O点,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1. (1) 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的大小为°; 
    2. (2) 如图乙,实验过程中,将 F 板绕 ON 前后转动,在 F 板上看不到反射,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答:。 
    3. (3) 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线?答:____。 
      A . 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B . 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
  • 30. 勤洗手可以减少“新冠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降低感染风险。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小科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培养基。每次握手前小科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握手对象是小红同学,她手上均用无菌棉蘸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已知: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  

     

     实验①:与小红第一次握手后,小科清洗手,再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马上盖好盖子。 

     实验②:与小红第二次握手后,小科“▲”,再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马上盖好盖子。 

     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酵母菌落的数量。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不同点是。 
    2. (2) 请将步骤②的“▲”处补充完整:。 
    3. (3) 培养24小时后,若观察到,则结论得以验证。 
  • 31. 小科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测焦距:如图甲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它的另一侧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组装实验装置如图乙: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对三者进行调节,在光屏中央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像的性质为。 
    3. (3) 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呈现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某同学将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则光屏上呈现的像比原来的像(选填“更大”、“更小”或“更亮”)。 
    4. (4) 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了,此时光屏上的像位置将(选填“向上”、“向下”或“不变”)。 
  • 32. 小科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不变,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1. (1)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2. (2) 小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场景,电影院室内墙壁装饰用上述什么材料好?。 
    3. (3) 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四、简答题(共14分) 
  • 33. 阅读下面的短文,请回答以下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 (1) 声呐发出的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选填“快”、“慢”或“相同”)。 
    2. (2) 正常情况下,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25kHz,这种声波叫(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 (3) 反射回来的声波的音调有所变化,一般来说,声音音调的高低与有关。 
    4. (4) 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答:;为什么?答:。 
  • 34. 2022年12月,杭州“新冠”疫情的再次肆虐。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为了有效防控疫情,小科一家进行居家隔离,在家把一个番薯放在带有水的盘子上,过了几天长出新的叶子。这种生殖方式在科学上属于生殖。妈妈从冰箱里取出了香菇,它通过产生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2. (2) 在管控隔离期间,人们通过手机和网络进行沟通交流。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均属于电磁波,它们的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即千米/秒。 
    3. (3) 在疫情期间,由于长时间看电脑,导致某同学的视力下降。图中表示近视的是图(选填“甲”或“乙”),她应佩戴镜进行矫正。 
  • 35. 寒假期间,小科同学一家驾车到杭州周边景点游玩。善于观察的他发现了小轿车中运用了许多的光学知识。 

     

     发现1: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如图①,都是倾斜安装的,而不是竖直安装。 

     发现2:小轿车两侧的观后镜如图②,可观察后面的行驶车辆。 

     发现3:小轿车的远光灯结构如图③所示,夜间开灯时,发现一束光照射的距离特别远。 

     请你利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解释小科同学的这三个发现。 

                   
     

     部件 

     
     

     所用光学器件 

     
     

     原理或目的 

     
     

     例:①挡风玻璃 

     
     

     平面镜 

     
     

     成像在挡风玻璃斜上方,行车更安全 

     
     

     ②观后镜 

     
        
     

     ③远光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