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三校2023年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24 浏览次数:43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化学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下列有关能源和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低磁合金钢常用于舰体材料,其强度高于纯铁 B . 可燃冰资源丰富且可再生,是最有希望的未来能源 C . 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D . 稀土元素被称为“冶金工业的维生素”,其加入钢中后可增加钢的韧性、抗氧化性
  • 2. (2023·淮安模拟) 亚硝酰氟(FNO)是一种工业稳定剂,可通过反应N2O4 +CsF=FNO+CsNO3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 . CsF的电子式为 C . FNO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D . CsNO3中含有离子键与共价键
  • 3. 制备的反应:。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溶液中含的数目为 B . (标准状况下)中含电子数目为 C . 中含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 D . 完全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 4. 某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分子中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B .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6种 C . 可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D . 完全水解可得3种有机产物
  • 5.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原子的核外电子只有一种运动状态;X与Z同主族,X元素基态原子最高能级的不同轨道都有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同;Y元素原子中只有两种形状的电子云,最外层没有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非金属性:W>X B . 最简单氢化物的键角:X<Z C . 简单离子半径:Y>X D . 四种元素的氧化物都至少有两种
  • 6. 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验证铁钉的吸氧腐蚀

    B.比较的催化效果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7.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中投入固体: B . 邻羟基苯甲醛中加入足量浓溴水: C . 二元弱酸亚磷酸()溶液中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 D . 溶液中滴加足量溶液:
  • 8. 硅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领域,其中SiCl4与N-甲基咪唑()反应可以得到M2+ , 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SiCl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B . 1个M2+中含有42个σ键。 C . H、C、N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C>H D . N-甲基咪唑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sp3
  • 9. 处理烟气中的可以采用碱吸——电解法,其流程如图1;模拟过程Ⅱ如图2,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 电解溶液时,亚硫酸根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右室 B . 若用锌锰碱性电池为电源,a极与锌极相连 C .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 . 若收集22.4L的P(标准状况下),则转移4mol电子
  • 10.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点击化学方面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一种点击化学反应如下: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 标况下,22.4 L X物质含有NA个手性碳原子 C . Y物质存在顺反异构体 D . 常温时1mol Z物质含8NA个碳碳双键
  • 11. 下图是用钌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示意图,当反应生成液态时放出的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反应历程中存在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B . 图示中物质I为该反应的催化剂,物质II、III为中间产物 C . 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无法改变反应的焓变 D . 由题意知:  
  • 12. 氢还原辉钼矿并用碳酸钠作固硫剂的原理为MoS2(s)+4H2(g)+2Na2CO3(s)Mo(s)+2CO(g)+4H2O(g)+2Na2S(s) △H。平衡时的有关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在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B . 粉碎矿物和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辉钼矿的还原 C . 图2中T1对应图1中的温度为1300℃ D . 若图1中A点对应温度下体系压强为10MPa,则H2O(g)的分压为5MPa
  • 13. (2022·淄博模拟) 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加入Fe(NO3)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NO具有强氧化性

    B

    向2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Br与Na2S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1的AgNO3溶液,只有黑色沉淀生成

    说明Ag2S比AgBr更难溶

    C

    取4mL乙醇,加入12mL浓硫酸及少量沸石,迅速升温至170℃,将产生的气体进入2mL溴水中,溴水褪色

    说明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

    D

    向丙烯醛中加入足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不再生成砖红色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溴水,溴水褪色

    说明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应用电化学方法,对水体消毒并去除余氯,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闭合后,可对池中的水杀菌消毒 B . 断开 , 闭合时,由M极流出 C . 断开 , 闭合后,N极金属不断累积 D . 钠离子交换膜可用质子交换膜代替
  • 15. 室温下,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的HCl和HX溶液,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HX的电离平衡常数 B . M点存在: C . 将P点和N点的溶液混合,溶液呈酸性 D . 向N点的溶液中通入HCl气体至pH=7:
二、非选择题
  • 16. 氯化铵焙烧菱锰矿制备高纯度碳酸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菱镁矿石的主要的成分是 , 还含有少量Fe、Al、Ca、Mg等元素;

    ②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3.8

    1.5

    6.3

    10.6

    8.8

    9.6

    沉淀完全的pH

    5.2

    2.8

    8.3

    12.6

    10.8

    11.6

    ③常温下,的溶度积分别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焙烧”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2) 浸出液“净化除杂”过程如下:首先加入 , 将氧化为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然后调节溶液pH使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pH范围为。再加入沉淀 , 当时,
    3. (3) 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固态物质是
    4. (4) 某种含Zn、Mn特殊材料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若该晶体的密度为 , 则晶体中相邻N之间的最短距离为nm(列出计算式,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17. 某实验小组探究浅黄色草酸亚铁晶体()分解产物的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M的名称是
    2. (2) 点燃酒精灯之前,先通入 , 其目的是
    3. (3) 装置C的作用是
    4. (4) 如果实验中观察到C、H变浑浊,E不变浑浊,可以得出实验结论:A装置中分解的气体产物一定有(填化学式)。
    5. (5) 在300℃、500℃下进行上述实验,A装置中分别得到甲、乙两种黑色粉末,进行实验并观察到现象如下:

      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

      用强磁铁接近甲,无明显现象;将黑色粉末溶于稀硫酸,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用强磁铁接近乙,吸起部分粉末,将吸起来的粉末投入盐酸中,产生气泡;将剩余黑色粉末溶于稀硫酸,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实验①产生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乙中的成分可能为(填化学式)。

    6. (6) 测定草酸亚铁晶体()纯度。准确称取W g样品于锥形瓶,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用c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b mL。滴定反应:(未配平)。该样品纯度为%。若滴定管没有用待装液润洗,测得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18.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综合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
    1. (1) 生产尿素:

      ①尿素的合成分两步进行:

      a.    

      b.    

      则总反应的ΔH=

      ②如图为时,温度对的转化率的影响。解释温度升高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的原因:

    2. (2) 已知制备甲醇的有关化学反应如下:

      ①甲醇还可以与乙酸反应制香料,反应方程式为 , 制香料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②85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16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开始时只加入 , 反应10min后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表。比较正、逆反应的速率的大小:v(正) v(逆)(填“>”“<”或“=”)。

      物质

      浓度/()

      0.2

      0.2

      0.4

      0.4

    3. (3) 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CO(g)和4mol (g)发生反应 , 测得CO(g)和(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化学平衡时,以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

      ②若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分别可表示为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A、B两点对应的时刻,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之比

      ③若平衡时总压强为pkPa,用平衡分压代替其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 [已知:气体分压()=气体总压()×该气体的体积分数]。

  • 19. 布洛芬具有抗炎、止痛、解热的作用。以有机物A为原料制备布洛芬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1. (1) 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D的名称是
    2. (2) B→C的反应类型
    3. (3) 下列有关布洛芬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1mol该物质与足量碳酸氢钠反应理论上可生成44g 

      c.布洛芬分子中最多有11个碳原子共平面

      d.1mol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物质的量为2mol

    4. (4) 满足下列条件的布洛芬的同分异构体有种,写出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为12:2:2:1:1的物质的结构简式。(写一种即可)

      ①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产物之一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5. (5) 缓释布洛芬能缓慢水解释放出布洛芬,请将下列方程式补充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