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

更新时间:2023-05-05 浏览次数:7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从河南二里头和时间稍后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发现两地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器物,都有陶盉(酒器)、龙形牙璋(礼器)、镶嵌绿松石铜牌、海贝等。但三星堆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和神树等,显示其特殊的祭祀行为。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夏人礼仪在古蜀文明中传承 B . 古蜀文明兼收并蓄、个性鲜明 C . 两地的区外贸易都相当发达 D . 两地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 2. 据考古发现,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如鹿首弯背短刀、环首小铜刀、锨等,而同类短刀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北部地区也曾发现过。这说明(   )
    A . 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 B . 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没有区别 C . 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 D . 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
  • 3. 先秦时期地理著作对中国西部边缘的记述有“弱水”“昆仑”“流沙”等地名,这些地名源于神话和传说,没有确切的地理指向。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确;《汉书·地理志》可见金城郡临羌县有“弱水、昆仑山祠”,敦煌郡广至县有“昆仑障”。张掖郡居延县条载:“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这表明西汉时期(   )
    A . 疆土版图意识增强 B . 华夏民族认同加强 C . 汉文化向边疆辐射 D . 丝绸之路促进交流
  • 4.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许多法令: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各种权利;严禁买卖人口,废除奴婢;奖励兴办工商业和海外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等等。这些法令(   )
    A . 推动了社会进步 B . 缓和了民族矛盾 C . 根除了封建陋习 D . 实现了民主自由
  • 5.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这(   )
    A . 利于巩固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B . 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广泛性 C . 突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 D . 表明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 6.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必须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由此来看,“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底线是(   )
    A . 保证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B . 维持特别行政区的现行法律不变 C . 坚持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 . 保障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 7. 据《每日邮报》报道,考古学家宣称,在埃及当地金字塔建造者墓群中的挖掘结果表明,建造金字塔的人并不是奴隶,而是当时的工匠。这个墓群是用砖砌起来的,位于金字塔的背阴面。通过对该墓群的发掘,考古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建造者当时的生活和饮食状况。考古学家声称,此墓群建造在金字塔的旁边,证明了当时建造金字塔的工人并不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奴隶。因为如果他们是奴隶的话,他们的墓群将不可能建造在金字塔附近。这说明(   )
    A . 考古发现必须经过历史的记载来印证 B . 不经过考古印证的历史记载没有意义 C . 考古发现是探寻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 D . 考古是证实历史可靠性最有效的手段
  • 8. (2021高二下·天津期中) 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其原始教义之一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
    A . 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 B . 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 . 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 D . 印度教主张维护种姓制度
  • 9. 古希腊神话中,无论是阿伽门农儿子弑母案还是达奈俄斯女儿违抗父命案,雅典娜女神的一票在审判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城邦民众的投票构成了不可或缺的基础票数。这反映出(   )
    A . 民众意愿影响司法审判 B . 宗教势力左右社会公正 C . 神话传说蕴含民主观念 D . 法律注重维护血缘伦理
  • 10. 公元313年《米兰敕令》后,基督教界逐步在罗马帝国中形成国中之国,罗马逐步变成上帝之城的对立面和被抛弃的对象,古典传统文化的信仰者被视为“异教徒”。从长时段看,这种历史趋势(   )
    A . 导致罗马帝国走向分裂灭亡 B . 形成基督教权一家独大局面 C . 使宗教世俗力量斗争复杂化 D . 不利于古典文化的长期保存
  • 11. (2023高一下·高坪月考) “(西欧)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西欧庄园的存在(   )
    A . 是中古西欧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 B . 是相对独立政治集团,具有割据性质 C . 促进了中世纪奴隶制发展 D . 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实施
  • 12. (2023高三下·广东开学考) 1231年,罗马教皇授予巴黎大学罢教、罢课权和迁校权,学校在与教会或城市当局发生冲突时,在教学和学术工作中受到干扰时,都可行使这一权利。这表明巴黎大学(   )
    A . 受教皇的直接控制 B . 取得一些独立自治权 C . 反对王权干预教育 D . 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 13.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则进一步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 . 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 B . 国内外形势发展促使日本进行社会变革 C . 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对日本造成严重威胁 D . 日本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 14. 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索马里有一种装潢美观的饮器至今一直叫新纳(sina)。”这表明(   )
    A . 中国与东非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 B . 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 C . 东非国家积极学习中国的制瓷技术 D . 东非国家为瓷器生产的适宜地区
  • 15. 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巴伦支的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见,巴伦支的航行(   )
    A . 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奠定基础 B . 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 . 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 D . 促进了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
二、非选择题(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一统”观念萌生于三代,丰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 “大一统”思想核心是疆土一统和以治权及法令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一统,同时也涉及到思 想一统和文化认同。

    ——摘编自张子侠《“大一统”思想的萌生及其发展》

    材料二:古人们民族国家意识最突出的表达莫过于“华夷之辨”。先秦以后,在“华夷   之辨”上的衡量标准是血缘、地缘和礼仪三个标准并行,以血缘及地域进行衡量的观点一   般在华夏面临严峻威胁即遭遇严重入侵和灾难时占据主流。清军入关后,康熙帝强调“无   分内外,视同一体”,雍正帝说“天下一统,华夷一 家”。清帝所主“大一统”,改变了“中国” 的疆域定位:将历代传统限定在长城以内的“中国”的政治与疆域之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   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即北狄、南蛮、西戎、东夷,皆涵盖在“中国”之内。

    ——根据李治亭《清帝“大一统”论》等整理

    材料三:从古代中国的“武力统一 ”到新中国的“和平统一 ”,到今天的“一 国两制”和 “九二共识”,时代在变,但中华民族对统一的渴望和追求始终不变;统一的方式在变,但是 中华民族完成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始终不变。

    ——摘编自董文文《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思想及当代价值》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践行“大一统”思想的举措。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大一统”思想的新变化。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大一统”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阿拉伯著名的历史学家伊本·赫勒顿在他的《历史绪论》中说:“阿拉伯人天性近于文化,能从所交往的民族中吸取益处。”⋯⋯阿拉伯帝国时期,各种不同民族的文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融合。⋯⋯阿拉伯地区是地中海各国与远东交通的枢纽,它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西贸易的变化。

    ——摘编自张志忠《“百年翻译运动”及其贡献》等

    材料二:新大陆的廉价白银主要通过两条海上航线被输送到欧洲,一条是通过古巴的哈瓦那港,横穿大西洋运往欧洲的海上航线,安特卫普等新兴港口城市逐渐繁荣起来;另外一条是通过墨西哥在太平洋一侧的港口阿卡普尔科运往亚洲的海上航线,大量廉价的白银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物产。新大陆的白银将三个世界连接到了一起。……欧洲的贸易量大幅增加,贸易网络在大西洋上不断扩展,经济中心从中欧和南欧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编自[日]宫崎正胜《航海图的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具体史实,概括阿拉伯文化将不同文明“深入交流与融合”的表现。并用一句话概括阿拉伯商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请用一个关键词归纳16世纪传统航线与新兴航线在世界海路贸易竞争中的态势。依据明清时期中国商业状况,分析“白银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物产”这一历史现象给中国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4月12日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晏绍祥主讲的“文明之间:欧洲文明的多元性”(“文明之间”系列第三期)首场讲座、“北大文研讲座”第196期在线举行,主题为“古典希腊文明起源中的东方因素”。

    大概在今天仍有许多人持充足的理由相信:西方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诸文明迥然不同,是由古希腊、罗马文明经由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而到近代的工业文明独立发展演变而成的;甚至有人把工业革命后的欧洲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制度等常常被直接归结为古希腊、罗马文明“固有本质”的衍化。其实在古代,这种观点就遭到人们的反对。20世纪20、30年代,这种认为“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就自成一个文明传统的观点开始从根本上遭到质疑。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西方”文明实际上“起源”于非西方——更确切说是古代“东方”诸文明,东方化时代的希腊在各个领域内均受到东方文明的影响。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月《略论希腊文明中的东方因素》整编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