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6节 透镜和视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七年级科学下册2.6透镜和视觉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1-11 浏览次数:4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七下·温州期末) 科学研究发现,经常揉搓眼睛可能导致出现圆锥角膜(如图),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在疾病早期,可通过佩戴相应的眼镜进行矫正。则该类眼镜的镜片应是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 2. (2022七下·杭州期末) 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当有人靠近摄像头至 1 米左右时,收银机上的传感器能接收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并启动摄像头拍照,完成支付。下列关于"刷脸"支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属于可见光 B . 人距摄像头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 . 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D . 摄像头内可选用焦距是 2米的凸透镜
  • 3. (2022七下·杭州期末) 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 . 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 . 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 . 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 . 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 4. (2022七下·椒江期末) 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近视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近视率约为55%。上图表示近视、远视及矫正透镜的示意图,其中属于近视眼示意图及其矫正透镜依次是(    )

    A . 甲、丙 B . 甲、丁 C . 乙、丙 D . 乙、丁
  • 5. (2022七下·丽水期末) 据调查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已接近70%,居世界第一。视力保护问题引起学校、社会、家庭等的高度关注。下列相关举措不合理的是( )
    A . 在学校做眼保健操,主要是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 B . 课间经常远眺,可以放松睫状肌有效缓解视觉疲劳 C . 佩戴合适的凹透镜可以让近视患者看清远处物体,因此凹透镜可以治疗近视 D . 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让我们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 6. (2022七下·滨江期末) 2022年6月6日,是第二十七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22七下·金东期末) 最近出行要扫金华防疫码,当手机扫描防疫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张贴的防疫码是光源 B . 防疫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C .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D . 防疫码位于摄像头的焦点之内才能成清晰的像
  • 8. (2022七下·乐清期末)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模拟眼睛,探究近视眼的视力矫正方法。烧瓶左侧的凸透镜模拟晶状体,内部着色液体模拟玻璃体,右侧内壁模拟视网膜。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22七下·嘉兴月考) 如图为某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 B . 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C .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 . 影像传感器的位置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 10. (2022七下·杭州期末)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下列有关生活中的色彩描述合理的是(   )
    A . 我们能看到世界万物,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B . 我们透过红色的塑料薄膜看到的所有物体颜色都是红色 C . 太阳光是复合色光,我们可以利用三棱镜等光学元件将其分解成多种单色光 D . 我们看到物体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它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 11. (2022七下·诸暨期中) 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若照相机位置不变,比较池水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   无水时(   )
    A . 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会略小些 B . 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 C . 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 D . 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会略小些
  • 12. (2022七下·诸暨期中) 如图甲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的图示位置,它所成像的形状应该如图乙中的( )

    A . B . C . D .
  • 13. (2022七下·诸暨期中) 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B . 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C . 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D . 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 14. (2022七下·嵊州期中)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 10cm 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 20cm 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 . 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 .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 .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 .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 15. (2022七下·嵊州期中) 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会在视网膜上成像。图示为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成像的情况。作为观察者,此时成在该同学视网膜上的像是(   )
    A . 正立、缩小的实像 B .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倒立、缩小的虚像
二、填空题
  • 16. (2022七下·新昌期末) 小明同学患有近视眼,光经小明眼睛晶状体折射后的光路如图(选填“甲”或“乙”),小明同学应配戴(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 17. (2022七下·新昌期末) 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制作了一款“手机投影仪”,用到的材料有凸透镜、硬纸盒、胶水等。

    1. (1) 如图甲是小组同学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其中操作最合理的是(选填字母)。
    2. (2) 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固定在硬纸盒上,并将手机侧放在盒子里,如图乙。为了能在光一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应将手机放在距离凸透镜大于10厘米至小于 厘米处。
    3. (3) 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更大清晰的像,同学将投影仪远离光屏,同时将手机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 18. (2022七下·丽水期末) “刷脸支付”成为了现在十分流行的支付方式,无需借助手机等工具,人为操作少,更加简单、高效。如图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机器。该机器上的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所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脸应该离镜头 (填“远”或“近”)些。

  • 19. (2022七下·金东期末) 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为大家直播演示了很多有趣的小实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神奇的太空小水球”(如图)。王亚平先将水注入水膜之中最终形成一个漂亮的完整水球,可以看到一个倒立的(选填“实”或“虚”)像。随后,王亚平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水球里竟然形成了一正一反两个人像,此时水球和中间气泡部分相当于两个(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

  • 20. (2022七下·乐清期末) 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光源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膜,经过凸透镜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电路图案。

    1. (1) 光束中的紫外线属于(选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2. (2) 人看到硅片上的电路图案,视觉的形成部位在
    3. (3) 某款光刻机选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会使硅片上最终出现清晰缩小的电路图案,则镂空掩膜和凸透镜间的距离u与f的关系需满足
  • 21. (2022七下·诸暨期中)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有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

    下降。

    1. (1) 如图甲所示,视力正常的人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眼睛自动变焦,使物体成像在上。分析两种情形的焦距大小,看近处时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远处时的焦距。
    2. (2) 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 23. (2022七下·嵊州期中)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 (2) 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厘米刻度处。
    3. (3) 实验一段时间后,原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光屏的上方,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操作: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是   。
    4. (4) 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 24. (2022七下·龙湾期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据图回答。

    1. (1) 如图是眼球成像原理图,欣赏风景时,进入眼球的光线经过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中形成视觉。
    2. (2) 新生儿以及学龄前儿童的眼轴未达到成人水平,形成生理性远视。当儿童远视储备不足后,又因用眼不规范会形成近视。近视眼的纠正示意图是图乙的
    3. (3) 长时间用眼后,眼睛出现干眼症状。下列不支持使用眼药水缓解症状的是      
      A . 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过度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B . 抗菌类眼药水成分大多是抗生素,随意滥用容易造成眼部菌群失调,产生抗药性。 C . 人工泪液类眼药水的主要成分是模拟天然泪液,眼睛干涩时,可适当缓解症状。 D . 使用治疗假性近视的眼药水,会勉强睫状肌继续工作,导致疲劳更难缓解。
  • 25. (2022七下·龙湾期中) 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

    1. (1)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
    2. (2) 做肠道内窥镜检查,能准确地观察到肠道内黏膜是否存在充血、炎症、息肉、肿瘤等,则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为了更详细地观察肠道内黏膜的细微病变,需要减小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患处。(选填“接近”或“远离”)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2七下·诸暨期末) 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小敏想知道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做了如图甲实验,让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与镜面平行的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cm;
    2. (2)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 (选填 “上”或“下”)移动。
    3. (3) 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摔坏了,就用橡皮泥把的部分补上(如图丁所示)。如果用这个凸透镜继续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买趣则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A . 光屏上的像与原镜片成像情况几乎相同 B . 光屏上能出现两个烛焰的实像 C . 光屏上能出现一个残缺的实像 D . 光屏上能出现三个烛焰的实像
  • 27. (2022七下·杭州期末) 小应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0cm处,然后将F形光源从透镜左侧20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移动光屏A,观察到清晰的像,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别

    1

    2

    3

    4

    5

    F形光源所在刻度/cm

    20

    15

    10

    7.5

    3

    像所在刻度/cm

    6.7

    7.5

    10

    15

    1. (1)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在进行第5组实验时,人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到的像应是下列选项中的。(选填字母)

    3. (3) 将光源、凸透镜、光屏 A放在如图所示位置,在不改变光源、凸透镜位置情况下,要想在光屏 A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A 应如何移动

  • 28. (2022七下·椒江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距凸透镜越远,所成像的位置越接近焦点:若物体距离凸透镜足够远(大于10倍焦距)时,所成的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就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现仅提供凸透镜(焦距约10厘米)、光具座和光屏,估测凸透镜焦距。请你参与并完成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光具座上的凸透镜对准远处建筑物的窗户。

    步骤二: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

    步骤三:

  • 29. (2022七下·滨江期末) 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前要调节的高低,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处于同一高度。
    2. (2) 从图中读出物距为cm, 并推算出焦距为(选填字母) 。
      A.f<15cm B.15cm<f<20cm C.f>30cm
    3. (3) 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
    4. (4) 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烛焰是否仍然成完整的像?
  • 30. (2022七下·柯桥期末) 2022 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为进一步探究“眼睛的成像规律”,小科自制了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晶状体,如图甲所示。水凸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自身厚度大小。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向水凸透镜里抽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 (1) 小科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安装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同时可推断出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选填“8cm”、“18cm"或“28cm”)。
    2. (2) 在所示实验场景下,小科把自己的眼镜给水凸透镜“戴上”,当从水凸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后,他发现像再次变清晰了,由此判断小科戴的是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若小科想摘掉眼镜,还可通过睡眠时使用角膜塑形镜(俗称“0K锐来改变原本厚度均匀的眼睛的角膜弧度,实现视力的矫正,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科的眼角膜应该呈现哪种形态

    3. (3) 小科继续向水透镜中注水直至不能继续注入,将蜡烛换成F光源,站在F光源一侧看向透镜居然发现了两个像(如图乙),小科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其中一个像是因为光的反射引起的,所以出现了一个正立的像,请你对另外一个像的成因进行简单分析

四、解答题
  • 31. (2022七下·仙居期末) 按要求作图:
    1. (1) 如图甲,AB表示平面镜前的物体,请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B'。

    2. (2) 如图乙,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 32. (2022七下·丽水期末) 在疫情期间,手机的使用让疫情管控更加的精准,同时也让一个部分人的眼睛看东西“模糊”起来。

    1. (1) 如图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这两种成像情形中, (填“图1”或“图2”)能够模拟眼睛成像;
    2. (2) 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把图1中选择的图形的光屏向 (填“靠近”或“远离" )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
  • 33. (2022七下·武义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1,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2. (2) 按图1中正确的操作,让镜面垂直于阳光,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单位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单位min),绘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cm;
    3. (3) 如果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
    4. (4) 如图3,把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的置时,光屏应在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夯程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实像。

  • 34. (2022七下·乐清期中) 根据要求作图:

    1. (1) 如图所示,图甲是某位游客去青海茶卡盐湖游玩时,摄影师为她拍摄的一张照片;图乙是摄影师看到游客及其倒影的成像简图,其中AB代表游客,C点代表摄影师的眼睛。请在图乙中画出摄影师的眼睛通过水面看到游客头部A点在水中像点A′的光路图。
    2. (2) 在图丙中画出光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
  • 35. (2022七下·上城期中)   2022年3月全国陆续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再次施虐。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这波疫情上海更为严重,各种各样的物资也出现了供应跟不上需求的情况,很多人都买不到菜。一名男子被隔离在家把白菜的菜根放在水里面,培养出来新的白菜。这种生殖方式在科学上属于生殖。
    2. (2) 在管控隔离期间,人们通过手机和网络进行沟通交流。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均属于电磁波,它们的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即千米/秒。它们(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3) 在疫情期间,由于长时间看电脑,导致某同学的视力下降。图中表示近视的是图(选填“甲”或“乙”),她应佩戴镜进行矫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