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2-12-30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九上·雨花期末) 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 . 火烧赤壁    B . 刻舟求剑    C . 司马光砸缸    D . 铁杵磨成针
  • 2.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干燥空气中含有少量的杂质 B . 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C .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 D .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 3.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 . 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 .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 4. (2016九上·沈阳开学考) 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
    A . 加碘食盐 B . 无磷洗衣粉 C . 无铅汽油 D . 无氟冰箱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黑色粉末状物质 B . 加入二氧化锰能使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总量增加 C . 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黑色,说明它们是相同的物质 D . 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
  • 6. (2018·德州)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加入固体粉末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加热液体物质    D . 倾倒液体物质
  • 7. (2018·齐齐哈尔)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 . 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 . 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D . 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8. 下列物质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
    A . 碳酸钠 NaCO3 B . 四氧化三铁 O4Fe3 C . 二氧化一碳 CO2 D . 三氧化硫 SO3
  • 9. (2021九上·百色期中) 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 . 闻气味 B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 观察颜色 D .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 10. 我国科学家发现,有一种被称为亚硒酸钠的物质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由钠、硒、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
    A . NaSeO3 B . Na2SeO2 C . Na2SeO3 D . Na2SeO4
  • 11. 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乌头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1 C . 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D . 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 1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B . 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C . 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 D . 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
  • 13.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正确的是(   )
    A . 反应都需要加热 B . 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 . 所用药品的状态不同 D . 都能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二、计算题
  • 14.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元素。下图是某品牌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内容。

    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硫酸铜(CuSO4)中的阴离子

      ②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2. (2) 说明书中“钙280mg”,这里的钙指的是(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3. (3)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 (4) 每片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mg。
    5. (5) 贮藏这种补钙剂时,要“置阴凉干燥处”,说明该产品的性质是(写1条)。
三、填空题
  • 15.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1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内收集的气体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 (2) 图1所示实验说明了水是由组成的。
    3. (3) 图2是净化天然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分析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 能杀菌消毒 B . 能得到纯净水 C . 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D . 能使天然水变得无色澄清
    4. (4) 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实验室中常用做过滤层。
    5. (5) 小刚同学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的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按图3所示进行过滤。加明矾的作用是;图3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
    6. (6) 爱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做的是(写出1条)。
  • 16.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我们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是某同学设计探究分子性质的装置,实验时观察到棉花团a、b、c均变红。

      ①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②能说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的现象是

    2. (2) 图2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硅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 (3) 图3是某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你认为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 原子不显电性 B .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C . 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4. (4) 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转化如下图4所示,按要求填写标号①、②的空白处:①、②

  • 17.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基础学科。
    1. (1)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下图是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状的C60结构。

      金刚石、石墨、C60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选填“单质”或“化合物”);金刚石常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性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的微观解释是

    2. (2) (二)物质的性质

      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滴加了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水溶液变为红色。

      你认为该实验能否说明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3. (3)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4. (4) (三)物质的应用

      学习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以“氧气”为例写出氧气的利与弊(各写1条)。

      物质

      有利的一面(用途)

      不利的一面(危害)

      氧气

四、综合题
  • 18.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 (1) 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b
    2. (2)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用装置E收集氧气时,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再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 (3)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说明氧气已集满。
    4.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5. (5) 装置F中铁丝燃烧生成的黑色物质是,该反应属于反应。
    6. (6) 如图G装置,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19. 学习化学常常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下面是认识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
    1. (1) (一)追踪科学家的足迹曲颈瓶

      实验1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如图1装置所示,他把少量汞放在汞相密闭的容器里,在曲颈甑中加热汞,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此时红色粉末质量不再增加,结束实验。他研究了剩余五分之四体积的气体,认为这些气体全部都是氮气。

      实验2 拉瓦锡又把在汞表面上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实验1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实验1容器里剩下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加热12天至红色粉末质量不再增加时结束实验,其原因是

    2. (2) 写出实验2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 (3) 通过上面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组成。
    4. (4) (二)模仿科学家的探究历程

      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2中的集气瓶水面以上分为5等份,并做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5. (5) 该实验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
    6. (6) 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该实验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写1条)。
    7. (7) 若将红磷换成木炭粉,该实验不能成功,其原因是
    8. (8) (三)我们的实践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小玲同学对图2所示实验进行研究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3所示。

      你认为小玲同学改进后的优点是(写1条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