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

更新时间:2022-12-15 浏览次数:7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滨州) 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行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蜘蛛结网 B . 老虎钻火圈 C . 鹦鹉学舌 D . 蚯蚓走迷宫
  • 2. (2022·威海) 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 孔雀开屏 B . 蜘蛛结网 C . 蜜蜂采蜜 D . 老马识途
  • 3. (2022·威海) 下列成语和诗句与动物繁殖行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蜻蜓点水——求偶 B . 破茧成蝶——孵卵 C .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育雏 D . 风吹绿水皱,蛙鸣翠荷惊——产卵
  • 4. (2022·绵阳) 从树丛到草间,人们常能找到形形色色的蜘蛛网。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分析,下列行为与“蜘蛛结网”类型相同的是(  )
    A . 狗接飞碟 B . 猴子骑车 C . 孔雀开屏 D . 蚯蚓走迷宫
  • 5. (2022·朝阳) 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描述正确的是(  )
    A . 狮子具有社群行为,具有社群行为的还有蜜蜂、蚂蚁、乌鸦、麻雀等 B . 动物越高等,后天学习行为所占的比例越小 C . 运动员完成某一动作,不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 D . 人在运动中,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
  • 6. (2022·大庆) 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作为食物。下列对幼小黑猩猩的这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仅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④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7. (2022·湘潭) 震旦鸦雀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其雏鸟不会主动觅食,先由亲鸟喂养,再转变为亲鸟搜寻食物、雏鸟啄取,最终雏鸟才能像亲鸟一样用坚硬的喙敲打芦苇秆,捉出里面的虫子。下列对震旦鸦雀的捕食行为描述错误的是(  )
    A . 属于学习行为 B . 完全由遗传物质决定 C . 捕食行为受环境因素影响 D . 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
  • 8. (2022·益阳) 一些刚孵化不久的幼鸟和刚生下来的哺乳动物跟随它们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物体,这是印随行为。印随行为是(  )

    A . 一种防御行为 B . 一种先天性行为 C . 一种学习行为 D . 一种社会行为
  • 9. (2022·常德) 大雁迁徙要迁飞万里。以下关于鸟类迁徙行为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不是先天性行为 B . 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控 C . 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D . 为了获得更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 10. (2022·青海) 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 蜜蜂采蜜 B . 小猴骑车 C . 蜻蜓点水 D . 孔雀开屏
  • 11. (2022·沈阳)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觅食行为的是(  )
    A . 孔雀开屏 B . 大雁南飞 C . 螳螂捕蝉 D . 雄鸡报晓
  • 12. (2022·宿迁) 马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分析,其行为分别属于(  )
    A . 繁殖行为和防御行为 B . 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C . 觅食行为和社群行为 D . 争斗行为和社群行为
  • 13. (2022·牡丹江) 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 小黑猩猩模仿成年黑猩猩用蘸水树枝钓取白蚁 B . 马戏团里的小狗经过训练学会了钻火圈 C . 刚出生的小袋鼠,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育儿袋中吃奶 D . 小鼠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通过“迷宫”吃到食物
  • 14. (2022·营口) 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下列动物行为的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
    A . 幼小的黑猩猩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 B . 失去雏鸟的红雀给浮出水面的金鱼喂食 C . 蚯蚓在迷宫中多次尝试后取食速度加快 D . 一只大山雀偶然打开了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 15. (2022·北部湾) 动物行为复杂多样。下列行为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是(  )
    A . 刚出生的婴儿会吮吸乳汁 B . 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 C . 遇到危险时母鸡会保护小鸡 D . 经调教的小狗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
  • 16. (2022·赤峰) 下列图片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⑤ C . ③⑤⑥ D . ④⑤⑥
  • 17. (2022·海南)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 . 蜜蜂的筑巢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C . 婴儿吮吸乳汁是建立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的学习行为 D .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分为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
  • 18. (2022·晋中)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鳄蜥是2021年我国特种邮票中的大明星,如下图。小鳄蜥一出生就会攀爬、游泳,这属于(             )

    A . 社会行为 B . 学习行为 C . 先天性行为 D . 繁殖行为
  • 19. (2022·岳阳) 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时会发出不同叫声,其他猴随之做出不同反应,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猴群具有社会行为 B . 不同叫声都是先天性行为 C . 不同的叫声起信息交流作用 D . 该猴群内部有明确分工
  • 20. (2022·重庆) 重庆被观鸟爱好者誉为“鹰飞之城”,每年五月、十月都有大量鹰、隼等猛禽从重庆上空飞过,这是猛禽的迁徙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猛禽的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B . 研究鸟类迁徙行为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法 C . 猛禽的迁徙行为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 D . 猛禽的迁徙行为是经过人们训练后获得的后天学习行为
  • 21. (2022·通辽) 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C .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D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22. (2022·大安) 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 . 啄木鸟啄击树干 B . 雌性狮子在狮群中负责捕食 C . 蚁后在蚁群中专职产卵 D . 狒狒首领优先占有食物和配偶
  • 23. (2022·宜昌) 2021年12月,“离家出走”的亚洲象回到西双版纳,这是一种社会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亚洲象的群体生活有利于防御敌害 B . 亚洲象仅通过声音传递信息 C . 该象群的迁移不会影响其它生物的生活 D . 群体生活的动物都有组织、分工和等级等重要特征
  • 24. (2022·新疆) 2022年5月,在新疆博州精河县附近发生了盘羊群遭雪豹攻击的事件。一只盘羊逃跑时掉队,可能的原因是受到惊吓未能接到羊群首领发出的信号,出现了迷路状况。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盘羊具有(  )
    A .  繁殖行为 B . 防御行为 C . 社会行为 D . 攻击行为
  • 25. (2022·聊城) 下列动物的行为需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是(  )
    A . 蜜蜂传粉 B . 乌贼喷墨 C . 飞蛾扑火 D . 蚂蚁搬家
  • 26. (2022·襄阳) 动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蜜蜂采花蜜,帮助植物传粉 B . 蚜虫吮吸植物汁液,促进植物的物质运输 C . 小羊吃青草,促进物质循环 D . 青蛙捕捉农业害虫,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
  • 27. (2022·长沙) 人们通过科学引入瓢虫控制蚜虫的数量,减轻了蚜虫对作物的危害。这体现了动物能(  )
    A . 维持生态平衡 B . 促进物质循环 C . 帮助植物传粉 D . 帮助传播种子
  • 28. (2022·广安)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都很重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防风固沙 B . 动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C . 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氮肥 D . 能参与物质循环的只有动物和植物
  • 29. (2022·宜昌) 下列有关生物与人类密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作物产量       ②家畜是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③有的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④河蚌的贝壳能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0. (2022·衡阳)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描写了蜜蜂能采集花粉酿成蜂蜜。这一过程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 . 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B . 参与物质循环 C . 帮助植物传粉 D . 促进植物生长
二、综合题
  • 31. (2021八上·吉林期末)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1是学生小张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3、5]、两条松紧带[2、4]和一颗螺丝[1]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请据图回答:图中[3、5]相当于,虚线箭头表示[4]的收缩状态,此时[2]应该处于状态。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人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牵拉骨,绕(填名称)转动完成。
    2. (2) 如图2中两图表示鸟类的两种不同行为,其中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图;表示动物学习行为的是图
  • 32. (2022八上·罗湖期中) 观察如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来看,图中①属于行为。
    2. (2) 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图中③属于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决定的;②属于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3. (3) 动物的复杂行为都受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的调控。
  • 33. (2022八上·黔东南州期中) 如图是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 (1) 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行为,该行为是由其体内的决定的。
    2. (2) 黑猩猩摘香蕉是行为,该行为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的作用,由和学习获得的。黑猩猩营群体生活,也具有行为。
    3. (3) 动物的行为要通过动物的运动来实现,美国红雀靠(运动方式)来捕食,鱼儿通过 (运动方式)浮到水面上来取食。
  • 34. (2022八上·紫金期中)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失去雏鸡的母鸡会将失去母亲的小猫当成小鸡抚养。

    资料一:家养的小猫经训练可在固定地方吃东西。

    1. (1) 资料一中母鸡的行为是由所控制的,是行为。
    2. (2) 资料二中的小猫的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是行为。动物行为的产生离不开动物自身的器官和感觉器官的作用,也离不开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3. (3) 下表为探究动物绕道取食实验结果,表格中的三种动物是鸡、狗、蚯蚓,那么甲是,乙是,丙是

      动物种类

      完成取食物的尝试次数

      200

      18

      4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学习能力最强的动物是,因为动物越,学习能力越强。

  • 35. (2022八上·盐亭月考) 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它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 (1)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行为,其它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行为。
    2. (2) 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所决定的行为,其它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种行为比前一种行为更能
  • 36. (2022八上·农安期中)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请分析下面资料并回答

    资料一:幼狮天生的利爪能够帮助它成功狩猎,本能地突袭那些引起它注意的目标,这非常有利于它的生存。然而,要想完全掌握狩猎技巧,还需要不断实践以积累经验。

    资料二: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资料三:小白鼠活动的区域一般只限于隐蔽处,一旦进入空旷的地方就会设法寻找隐身处,表现出特殊的“寻墙行为”。将小白鼠放入迷宫中,小白鼠经过多次“走错路”,终于找到出口。用大量小白鼠实验发现:有的小白鼠可以很快找到出口,而有的小白鼠却要经过多次失败后才能找到出口。

    1. (1) 资料一说明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的优越性在于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2. (2) 从行为获得途径来说,资料一与资料三中幼狮的本能突袭目标与小白鼠的“寻墙行为”都属于行为,资料三实验表明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都是由动物的决定的。
    3. (3) 资料一中的狮子和资料二中的黑猩猩都营群体生活,群体内有分工和合作,这属于行为。
  • 37. (2022八上·永吉期中)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1. (1)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2. (2) 当狼被大量猎杀,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被切断,最终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因此动物在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3. (3) 牛、羊、兔、狼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以促进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4. (4) 自然界中的动物还可以帮助植物
    5. (5) 在生活中,我们能为生态平衡做些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