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

更新时间:2022-10-18 浏览次数:4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世界充满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手拨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 B . 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 C . “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D . 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
  • 2. (2020八上·迁安期中)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 .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 D .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 3. (2021八上·孝南月考)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声音的音调比乙高 B . 丙声音的响度比甲大 C . 甲声源发声时振动幅度比乙大 D . 甲声源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与丙相同
  • 4. 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风暴来临了。就加粗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 . 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 . 水母接收到了超声波 C . 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 . 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 5.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装有水的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铁管足够长,不考虑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
    A . 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 . 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C . 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D . 响了三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 6. 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都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余音绕梁、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⑤ C . ③④ D . ③⑤
  • 7. 2021年2月中旬,某社区多措并举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宣传工作,通过张贴海报、微信宣传、扩音器广播等方式,确保新冠疫苗接种家喻户晓,引导大家主动登记、接种,为疫苗接种工作赢得“先机”。如图所示,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广播,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提高声音的音调 B . 增大声音的响度 C . 改变声音的音色 D . 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 8. (2021八上·孝南月考) 噪声已成为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图片信息反应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 射击时戴耳罩 B . 双层隔音玻璃 C . 禁止喧哗 D . 噪声检测仪
  • 9. 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 . “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 . “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响度小 D . “闻其声知其人”指的是通过响度来判断的
  • 10. 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
    A . 声呐探测海深 B . B超检查身体 C . 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 D . 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 11. (2019八上·兴平月考) 如图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2. (2020八上·鞍山月考) 用体温计测甲的体温为37.6℃,若没有甩过,又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1℃,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 . 37.1℃和38.1℃ B . 37.6℃和38.1℃ C . 37.1℃和37.6℃ D . 37.6℃和37.6℃
  • 13. (2021八上·盐城期中) 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 . 烧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 . 清晨花草上出现露珠 C . 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 D . 烧水的锅盖上有水珠
  • 14. (2015八上·白银期中) 无论是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  )

    A . 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内表面 B . 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C . 夏天和冬天小水珠分别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D . 夏天和冬天小水珠分别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 15. 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 . 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 . 碗里液体“沸腾”在不断放热 D . 冰激凌周围的“白气”过一会消失是液化现象
  • 16. (2017八上·福田期中) 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 B . C . D .
  • 17. (2020八下·门头沟期末) 下列措施中,为了使蒸发变快的是(  )
    A . 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 . 给墨水瓶加盖 C . 将新鲜蔬菜存放在保鲜袋里 D .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 18. 如图所示,将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已经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 . 上部一半的水结冰 B . 下部一半的水结冰 C . 都已结冰 D . 都不结冰
  • 19. 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在标准大气压环境下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A .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 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 .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 . 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逐渐降低
  • 20. 如图,乙试管容器内盛有水,甲烧杯内盛有下表所列的其中一种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1 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液态氨

    酒精

    煤油

    沸点/℃

    -33.5

    78

    100

    150

    A . 煤油 B . 酒精 C . D . 液态氨
  • 21. (2022·徐州) 电冰箱除霜时,通过电热丝把霜加热成水,这种物态变化称为(   )
    A . 熔化 B . 液化 C . 升华 D . 凝华
  • 22. (2018八上·郑州月考)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 . 温度 B . 熔点 C . 沸点 D . 凝固点
  • 23.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 B .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 .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 . 当晶体处于熔点温度时,它的状态应该是固态或液态
  • 24. (2017八上·景德镇期末)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 B .    C . D .
  • 25.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26. (2020八上·盐都期中) 放爆竹时先看到亮光,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快/慢),若看到亮光后0.5s听到爆竹在空中爆炸的声音,则人到爆炸点的距离约为(声速为340m/s),爆炸引起窗户玻璃振动,这说明声音具有
  • 27. 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声音的不同;但对于声音主要是由哪个物体发出的有所疑惑,于是他又找来了薄铁片、薄塑料片和薄木板,用相同的速度先后在梳齿上划过进行对比,发现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判断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填“梳齿”或“硬卡片”)发出的。

  • 28.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用嘴对准瓶口吹,那么发声体是,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29. (2016八·鞍山月考)

    如图中的甲和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乐音的波形.

  • 30.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3s内振动45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 31. 夏天,人站在电扇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若将一干燥的温度计放在电扇下吹,则温度计的示数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32. 寒冷的冬天,小明戴着眼镜走进教室,眼镜片模糊了,这是由于温暖的(填“水蒸气”或“空气”)遇到冷的眼镜片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物态变化过程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33. 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甲图示数是℃,乙图示数是

  • 34. 塑料制品厂使用注塑机生产塑料盆,塑料颗粒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此过程需要热,再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塑料制品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该是图中的(填“甲”或“乙”)。

  • 35. (2021·龙湖模拟) 如图所示,在“模拟雨的形成”实验中,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该变化过程需要(吸热/放热),若要使“雨”下的更大,实验中金属盘中最好放些(热水/冷水/冰块)。

三、实验题
  • 36. (2019八上·东海月考) 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

    1. (1) 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声音,若增大塑料尺振动幅度,则声音的增大。
    2. (2) 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
  • 37. 探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图所示:

    1. (1) 选择A、B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是否有关.
    2. (2) 选择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3. (3) 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他依据“谁先蒸发完,谁蒸发的快”,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他的依据和结论(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 38.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1)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 (2) 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选择撒一些小纸屑,这种物理方法是:
    3. (3) 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 (4) 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39. 某小组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 (1) 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 (2) 你认为是水沸腾时的情景(选填“甲”或“乙”);水中气泡内是(填“空气”或“水蒸气”);
    3. (3) 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上图丙所示,温度值为℃,沸腾过程中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4. (4)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8

      98

      98

      98

    5. (5) 小明和小红按图中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分别得出如图丁所示甲、乙两条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 40. 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1. (1) 该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和
    2. (2) 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的冰块进行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
    3. (3) 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用了分钟;
    4. (4) 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