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07-30 浏览次数:6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   )
    A . 体积小 B . 在不断运动 C . 之间有间隔 D . 由氧原子构成
  • 2. (2021九上·防城期末)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 .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B .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燃烧--空气中的氧分子与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 . 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D . 食物变质--食物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 3. (2021九上·清远期末)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 .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热胀冷缩——分子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C . 酒精挥发——分子间距增大 D . 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发生了变化
  • 4. (2021九上·江陵期末) 从微粒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顶起——分子变大 B . 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 C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不同 D .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5. (2021九上·襄州期末) “襄阳牛肉面是襄阳人最喜爱的早餐。香浓扑鼻,让人闻香止步”。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是因为(   )
    A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 分子间有间隔 C .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 分子的质量很小
  • 6. (2021九上·谷城期末) 关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 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差异﹣﹣﹣碳原子结构不同 B . 端午节时棕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 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D .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 7. (2021九上·廉江期末)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十月金桂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 . 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 .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
  • 8. (2021九上·新兴期末)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例

    解释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氧化碳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

    B

    给水通直流电,能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C

    炎热的天气易闻到汗味

    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

    D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A . A B . B C . C D . D
  • 9. (2021九上·临泉期末)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液化石油气可加压后储存在钢瓶中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质

    生成了新的分子

    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分子相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相同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2021九上·舒城期末)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B .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 用碳素墨水写字不褪色,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D . 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 21. (2021九上·中山期末) 人们对微观世界的研究,始于一些学者对宏观现象的解释,从而提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并得出分子的有关性质。现将一个米粒大小的品红颗粒放入装有80mL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品红颗粒在静止的水中扩散,最终烧杯中的水全部变红且颜色均匀。通过上述现象说明学者得出的对应结论。
  • 22. (2021九上·长垣期末) 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 (1) 酒香不怕巷子深。
    2. (2)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差异大的原因。
  • 23. (2021九上·郑州期中) 请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 (1)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
    2. (2)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3. (3) 水蒸发成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四、综合题
五、实验探究题
  • 27. (2021九上·零陵期末)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各自挥发出的HCl气体和NH3相遇时会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

    1. (1) 该实验说明分子
    2. (2) 请写出该反应中生成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3. (3) 已知同等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一定关系。该实验现象为白烟首先出现在玻璃管的右侧靠近浓盐酸的位置,说明同等条件下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率越。(选填“快”或“慢”)
    4. (4) 从环保角度分析:此实验的一个突出优点是
  • 28. (2021九上·庆阳期末) 实验室中有下列各种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中标号为X的仪器名称是
    2. (2)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发生装置选取B而不用A的原因是
    3. (3)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若用D装置来收集氧气,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移出水面后应(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若用图G所示的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填“m”或“n”)端进气。
    4. (4)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微粒的性质时进行了甲、乙、丙三个实验:

      实验甲中无明显现象,实验乙中溶液变红,说明。实验丙中滴有酚酞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

  • 29. (2021九上·海拉尔月考) 实验创新是重要的科学素养,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图1实验进行了改进为如图2所示。在通常状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1. (1) 教材实验(如图1所示):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处(填“A”或“B”)溶液变为红色。
    2. (2) 图2实验中可观察(填“ab”或“bc”)段纱布条先变色。
    3. (3) 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是;与图1相比,改进后图2实验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
    4. (4) 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填“快”或“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