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单元检测

更新时间:2022-07-27 浏览次数:58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七上·诸暨期末) 下图是《物质的构成》一课中的四个重要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可排除地心引力对实验的干扰 B . 图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翻转几次,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 C . 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扩散的速度也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 . 图丁和图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相同
  • 2. (2020七上·余杭期末) 将一根细线松弛地系在一铁丝框架相财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A . 用力推活塞,注射器中的气体被压缩了 B . 两个铅柱用力挤压后粘合在一起 C . 喷洒香水后,香水味弥漫了整个房间 D . 红墨水滴入热水中,整杯水过一会儿全部变成红色
  • 3. (2021七上·平阳期中) 某同学在使用天平时,忘记把游码移动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就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加入砝码后再通过移动游码使得天平的横梁平衡,则他测得的物体的质量与实际质量相比,结果是( )
    A . 偏大 B . 偏小 C . 相等 D . 无法比较
  • 4. (2020七上·吴兴期末) 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铂铱合金制成,百余年来因表面受到空气污染和氧化而增重约50微克。国际千克原器已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退役,今后将使用普朗克常数作为新标准来重新定义“千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由铂铱合金制成的原因之一是耐磨损 B . 化学变化可以使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 C . 若使用增重后的国际千克原器作为标准,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将偏小 D . 测量时应选择精确度最高的测量工具,以确保测量值的准确度
  • 5. (2021七上·温州月考) 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 . 液体乙的密度悬1.0×103kg/m3 C . 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4:5 D . 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g
  • 6. (2021七上·温州月考) 50毫升水和50亳升酒精混合(ρ酒精=0.8×103千克/米),则该混合液的密度是(   )
    A . 大于0.9×10千克/米3 B . 小于0.9×103千克/米3 C . 等于0.9x103千克/米3 D . 无法判断
  • 7. (2020七上·柯桥月考)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的大小”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比热比水小 B . 加热相同时间,水温升高的较慢,末温低 C . 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比热小,末温高 D . 若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则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 8. 关于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比热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 . 比热跟物体的温度变化有关 C . 比热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 .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 9. (2020七上·新昌月考) 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 . 湖水结冰 B . 雾气消散 C . 露珠形成 D . 冰雪消融
  • 10.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下列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这是凝固现象,会放热 B . 这是凝固现象,会吸热 C . 这是熔化现象,会吸热 D . 这是熔化现象,会放热
  • 11. (2020七上·台州期末) 小妍在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关于本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通过观察哪个先蒸发完,就能判断哪个蒸发快 B . 对比甲和乙,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C . 对比甲和丙,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 . 丁实验中,可借助吹风机对其吹热风
  • 12. (2020七上·温州期末)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带着月壤成功返回地球。返回器外涂有一层烧蚀材料,当其进入人气层摩擦产生高温时,材料中部分物质会从液态变为气态而吸热,防止返回器温度过高。上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 B . 液化 C . 升华 D . 汽化
  • 13. 冬天,当气温低于0℃时,即使没有阳光,晾在室外结了冰的湿衣服仍然会干,这是由于在低温下冰( ) 的缘故。
    A . 汽化 B . 升华 C . 蒸发 D . 凝华
  • 14. 你听说过“霜前冷,雪后寒“吗?从科学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应为( )。
    A . 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低 B . 霜形成时的气温一定比雪形成时的气温低 C . 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前低 D . 霜是在地面上形成的,气温必在0℃以下;雪在高空形成,雪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地面的温度降低
  • 15. (2020七上·镇海期末) 下列属于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 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 B . 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 C . 熟石灰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 D . 生石灰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二、填空题
  • 16. 判断下列变化,并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③牛奶变酸④自行车胎爆裂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

  • 17. (2021七上·柯桥月考) 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人少量红色液体,过一会儿,水球变成一个“红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

  • 18. (2021七上·慈溪期中) 小华在练习使用托盘天平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如下:

    1. (1) 将天平放在上,归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 (2) 测量时,右盘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还是如图甲所示,这时铁块的质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接下来如何操作: 
    3. (3) 该同学在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称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
  • 19. (2020七上·新昌月考) 寒冷的冬天,有些用户家里的自来水管常被冻裂,其原因是水在凝固时,质量,体积的缘故。(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 (2020七上·西湖月考) A、B两个实心铅球,它们的质量比为2∶3,则它们的体积比VA∶VB,它们的密度比ρA∶ρB
  • 21. (2022七上·婺城期末) 如图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实验中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20

    28

    36

    44

    52

    1. (1) 当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后,通过比较来判断它们吸热能力强弱的。
    2. (2)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中的比热容更大。
  • 22. 现有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铜块,其中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热量从传给
  • 23. (2021七上·温州月考) 有一杯掺有少朵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溢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分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8

    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1. (1) 当实验进行到22分钟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填"A"“B”或”C");
    2. (2) 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 ℃。
    3. (3) 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
    4. (4) 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搭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 24. (2020七上·缙云期末) 小杨看了中央台《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向妈妈展示刚学到的厨艺,他点燃燃气灶,开始烹饪,供燃气灶燃烧的石油气是通过 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储存在 钢瓶中的,为了使气体液化除了采用上述该方法外还有 的方法。
  • 25. 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白粉”,这层“白粉”实际是,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箱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霜变成水”是(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2七上·婺城期末)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研究对象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

    1. (1)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如图1,观察铅笔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通过此模拟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
    2. (2) 如图2,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3. (3) 图3是教材上的两个实验活动,目的是模拟
    4. (4) 图4中是老师上课时演示的两个实验:甲是芝麻和黄豆的混合实验,乙是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其中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27. (2021七上·镇海期末) 小思外出游玩时捡到一块鹅卵石,她对该鹅卵石的质量进行了测量。

    1. (1) 甲图是小思同学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她的错误之处是
    2. (2) 改正错误后,分度盘上的指针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天平平衡。
    3. (3) 测量鹅卵石质量时,将最小为 5g 的砝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后,分度盘上的指针如图丙所示, 接下来小思应采取的操作是,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4. (4) 最终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则该鹅卵石的质量是g。
    5. (5) 小科家里腌制食品时需要 38g 食盐,他也利用天平进行量取,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天平的两盘中各放入一张相同的纸片,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调零

      ③在天平的左盘中缓慢加入食盐

      ④在天平的右盘中加入 35g 砝码,并将游码调至示数为 3g 处

      ⑤使天平再次平衡,完成食盐量取。

      上述操作中你认为合理的操作顺序是(用序号表示)。

  • 28. (2021七上·定海期末) 某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配砝码)不同体积的木块若干。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物质种类

    同种木块

    体积V/em3

    10

    20

    30

    40

    50

    60

    质量m/g

    5

    10

    15

    20

    25.1

    30.2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2. (2) 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怎么做?       
    3. (3) 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和“测定物质密度”两个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
  • 29. (2021七上·吴兴期末) 小科同学在爬山过程中获得一小块的黑色岩石,发现其质地坚硬,表面有较多气孔,如图甲所示。

    1. (1) 根据这块岩石的特点,你初步判断它可能属于。(选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2. (2) 小科想进一步测量整块岩石的密度,从而鉴别该岩石的种类。

      ①小科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实验操作顺序和测量结果如图乙、丙、丁所示,则该岩石的密度大小为g/cm3

      ②小明同学认为小科同学的测量结果会存在较大偏差,原因是

    3. (3) 查阅资料后,小科了解到该岩石通过熔融、浇注等工序,可以制成铸石。铸石比合金钢坚硬而耐磨,比铅和橡胶抗腐蚀。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30. (2021七上·江北期中) 小鹏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 (1) 小鹏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指针的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小鹏正确的操作应当是
    2. (2) 小鹏用调好的天平准确地称得物体的质量为62.6克,他在右盘中放了50克和10克的砝码各一个,请你在图2的横梁标尺上画出此时游码的位置。

    3. (3) 在学完托盘天平的使用后,小鹏发现实验时操作不当会引起读数误差,下列操作会引起读数比实际值小的是

      ①游码没有归零,就调节天平平衡

      ②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右侧就停止调节

      ③使用生锈的砝码    

      ④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四、解答题
  • 31. (2021七上·普陀期末) 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固体。密度仅为3kg/m3 , 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温。若将其压缩至很小体积之后也能迅速复原。可用它制成隔热宇航服。

    1. (1) “气凝胶”具有:、耐高温、隔热性好、富有弹性等物理性质。
    2. (2)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金属块表面涂上0.006m厚的气凝胶,结果在1kg的炸药爆炸中气凝胶毫发无损。若金属块的表面积为5m2 , 则覆盖在金属块上的气凝胶质量为多少?(请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3. (3) 某飞机采用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需要钢材79吨,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钢的密度7.9×103kg/m3)请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 32. (2021七上·青田期末) 熔模精密铸造是工艺铸造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做法如图。先用蜡做成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冷却后便铸成器物。现对准备用于铸造的某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达到400℃后开始记录温度,如下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 (1) 分析表格,该材料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 (2) 第6分钟时,该材料处于态;
    3. (3) 为制造某工件,事先用密度为0.9克/厘米3、质量为1800克的蜡制成蜡模,最后用密度为2.7×103千克/米3的金属熔液浇铸得到工件。求:

      ①制成的蜡模体积为多少厘米3 ?

      ②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 33. (2021七上·吴兴期末)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战斗机利用石墨烯材料,提高了抗疲劳、耐腐蚀等性能,同时降低了自身的质量。将一个边长分别为0.1m、0.5m、0.6m的长方体钢制零件用石墨烯材料替换,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减少了183kg。已知钢的密度ρ=7.9×103kg/m3 , 求:
    1. (1) 钢制零件的质量;
    2. (2) 此石墨烯材料的密度。
    3. (3) 请你说出一种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该零件质量的方法:
  • 34. (2021七上·三门期末) 小科在“测量铁块质量”的实验中,遇到如下问题(砝码盒里的砝码有100g、50g、20g、20g、10g、5g)。

    1. (1) 若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
    2. (2) 平衡后,小科在左盘放入铁块,在右盘放入一个20g的砝码,再放入一个10g的砝码时,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然后用5g砝码将一个10g砝码替换下来,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3. (3) 根据小科的测量可知,铁块的质量在    
      A . 15g-20g 之间 B . 20g-25g 之间 C . 25g-30g 之间 D . 30g-35g 之间
    4. (4) 小科用生锈的砝码测物体质量,则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五、综合说理题
  • 35. (2022七上·临海期末) 在一次实验课上,某同学把一小块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放入水中,立即看到水中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并观察到水面上方出现了浓厚的白雾,好奇的她把手指伸入白雾中,她感觉到手指凉凉的、湿湿的。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