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03 感觉、声音与耳

更新时间:2022-06-01 浏览次数:54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七下·杭州月考)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 . “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 .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 2. (2022七下·诸暨期中)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心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   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描述了诗人的感觉正确的是(   )
    A . 听觉和视觉 B . 嗅觉和视觉 C . 触觉和味觉 D . 嗅觉和听觉
  • 3. (2022八下·鄞州期中) 宁波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和,宁波人喜食鱼虾,注重原汁原味,烹饪时轻油腻轻调料,口感鲜嫩,色、香、味俱全。人们在享用美味佳肴过程中,与色、香、味对应的感觉是(   )
    A . 视觉、嗅觉、味觉 B . 听觉、嗅觉、冷觉 C . 热觉、味觉、视觉 D . 触觉、听觉、味觉
  • 4. (2022七下·义乌期中) 如下图所示近期网上热门的乐器——拇指琴,关于拇指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清脆的拇指琴声是由金属片的振动产生的 B . 长短不同的琴键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声的音调不同 C . 拨琴时,用力越大,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 . 通过琴声能判断琴键是否松动,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 5. (2022七下·诸暨期中) 春暖花开时节,双语学子开展春季远足毅行活动,下列情景中利用嗅觉来感受的是(   )
    A . 听鸟声 B . 闻花香 C . 看古堰 D . 吃枇杷
  • 6. (2022七下·余杭期中) 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
    A . “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音调大 B . “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的音色美 C . “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响度高 D . “轻声慢步”说的是声音的音调低
  • 7. (2022七下·长兴月考) 湖州自古以来盛产好茶。顾渚紫笋、安吉白茶、三癸雨芽、莫干黄芽为湖州四大名茶,它们味醇形美,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这种清香的感觉形成在( )
    A . 大脑皮层 B . 鼻腔 C . 舌头 D . 口腔
  • 8. (2022七下·温州期中)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A . 扬声器播音纸屑跳动 B . 音叉发声溅起水花 C . 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D . 大钟发声球被弹起
  • 9. (2022八下·余姚期中) 大多数人都喜欢听音乐,乐曲动人的原因是(   )
    A . 音调的高低转化 B . 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要素的协调性的统一 C . 响度大小的变化 D . 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者的统一还不够,还必需有音调和响度自然变化
  • 10. (2022八下·余姚期中) 如右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 . 丙、乙、甲、丁 B . 乙、丙、甲、丁 C . 甲、乙、丙、丁 D . 丁、丙、乙、甲
二、填空题
  • 11. (2022七下·诸暨期中) 音乐厅正在举行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 这时男中音的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比男中音的高。
  • 12. (2022七下·义乌期中) 如图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某同学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受到刺激而

      导致的。(填结构名称)

    2. (2) 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目的是使鼓膜的
  • 13. (2022七下·诸暨期中) 周末,小明同学跟随父母走进美丽诸暨市同山镇参加一年一度的樱桃节,樱桃树结果多,果熟之时,果红叶绿,甚为美观。他摘下一个,闻到了特有的香味,送进嘴里尝起来,“酸酸甜甜”…

    1. (1) 小明看到果红叶绿的感觉器官是
    2. (2) 小明品尝到了樱桃的“酸酸甜甜”,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3. (3) 小明闻到了樱桃特有的香味,但农民却很难感觉到种香味,这是因为
  • 14. (2022七下·东阳月考) 每年的 3 月 3 日是“全国爱耳日”,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 (1) 外界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2. (2) 当 F 受损时,造成的耳聋能否治愈?(填“能”或“不能”)
    3. (3) 打瞌睡时,头部下垂会立刻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 . 前庭和耳蜗 B . 半规管和耳蜗 C . 前庭和半规管 D . 鼓室和前庭
  • 15.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①]是

      [④]是

      [⑤]是

      [⑥]是,它们共同构成了

    2. (2) [⑧]是,内有毛细胞。
    3. (3) 图中属于外耳的结构是(填序号)。
    4. (4) 图中具有放大声波作用的结构是(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
  • 16. (2022七下·永康期中) 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 (1) 如图甲所示, 用竖直悬挂的兵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 乒乓球会被弹起, 这个现象说明
    2. (2) 如图乙所示, 敲击右边的音叉, 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 这个现象说明
    3. (3) 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A . 推理法 B . 类比法 C . 控制变量法 D . 转换法
  • 17. (2022七下·东阳月考)               
    1. (1) 现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如图,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目前,隔壁小区进行施工,白天总能听到一些声音,这对上课的大家来说属于噪声,老师会让同学关上门窗,是在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2. (2) 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遇到巨大声响时,正确的做法是
    3. (3) 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4. (4) 图甲是某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人,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 . 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 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 . 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 18. (2022七下·东阳月考) 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 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 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 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 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 (1) 为了验证猜想 1,应选用编号为等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 2,应选用编号为等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 (2) 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 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编号 G 处填上所缺数据。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
      (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
      (mm2

      A

      60

      0.76

      F

      100

      1.02

      B

      60

      0.89

      G

      C

      60

      1.02

      H

      纤维

      100

      1.02

      D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E

      100

      0.76

      /

      /

      /

      /

四、解答题
  • 19. (2022七下·杭州月考)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1)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说明了。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这种思维方法叫做(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 (2) 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 (3) 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 (4) 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铃声

      逐渐减弱,并由此推理可知:

  • 20. (2022七下·义乌期中) 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
    1. (1) 若金属管内装满水则通过水传播的声音是第几声?(选填1、2或3)
    2. (2) 敲击结束后通过空气传播听到声音需要多少秒?
    3. (3) 该金属中的声速。
五、综合说理题
  • 21. (2021七下·吴兴期中) 如图,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请解释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