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精准...

更新时间:2022-05-26 浏览次数:9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湖州自古以来盛产好茶。顾渚紫笋、安吉白茶、三癸雨芽、莫干黄芽为湖州四大名茶,它们味醇形美,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这种清香的感觉形成在( )
    A . 大脑皮层 B . 鼻腔 C . 舌头 D . 口腔
  • 2. (2021七下·西湖期中) 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通过生殖系统完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女性的子宫是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场所 B . 男性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C . 卵黄的营养能供胚胎发育全过程利用 D . 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获得氧气和养料
  • 3. 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 . 桃花能发出红光 B . 桃花能反射红光 C . 桃花能吸收红光 D . 桃花能透过红光
  • 4.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杨梅树上保留顶芽和剪去顶芽的枝条,从枝条的发育情况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枝条具有顶端优势,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B . 乙枝条由于去除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较快 C . 甲枝条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更有利于开花结果 D . 乙枝条采用的措施在园林绿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 5. (2021七下·滨江期末) 芝麻油是选用优质芝麻种子压榨而成的。如图是芝麻果实的图片,每个芝麻果实中有许多粒种子,且每个种子具有两片子叶,下列关于芝麻的果实和种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芝麻花的子房发育为芝麻的果实 B . 芝麻花的子房里有多个胚珠 C . 种子中的胚是由胚珠发育来的 D . 滴滴飘香的芝麻油主要来自种子中的子叶
  • 6. (2021七下·滨江期末) 如图为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 . 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 C . 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 D . 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 7. 马铃薯一般用块茎来繁殖,选择适宜品种的 马铃薯,将其催芽(如图甲),分割成带有芽点的小块(如图乙),拌种之后种植到土壤里面,很快就出苗生长,这种繁殖方式叫( )

    A . 分裂生殖 B . 出芽生殖 C . 营养生殖 D . 有性生殖
  • 8. 在晴朗的中午,小乐观察到树荫下出现圆形的光斑,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隙形状相同 B . 到了下午,光斑将移向西侧 C . 光斑是太阳缩小的虚像 D . 此现象和大树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
  • 9. 如图,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是( )

    A . 甲实验中,正在发声的喇叭的纸盆上,纸屑在不停地上下跳动 B . 乙实验中,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声音逐渐变小 C . 丙实验中,把发声的音叉抵在牙齿上,也能听到声音 D . 丁实验中,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声音不同
  • 10. (2020七下·下城期末) 如图可以表示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D→A→C B . 蝉的不完全变态发育:D→A→B→C C . 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若B为卵期,则过程为B→C→D D . 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若D为卵期,则B为蛹期
  • 11. (2021七下·拱墅期末) 下列光现象中成因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21七下·拱墅期中)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O点,为了研究反 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 . 绕ON前后转动板E B . 绕ON前后转动板F C . 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D . 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 13. 下列关于如图四种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用孢子繁殖后代,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B . 图中乙和丙属于真核生物,甲和丁属于原核生物 C . 图丁有细胞壁、细胞膜,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 人们酿酒、做面包离不开乙,它的繁殖是出芽生殖
  • 14. (2021·衢州) 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5. (2021七下·西湖期中)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成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成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成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 . 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 .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 .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 . 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 16. 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时,发令员一般都在起点附近的一块小黑板前鸣发令枪,随着枪响冒出一缕白烟开始比赛。

    1. (1) “枪响”是因为子弹中的火药爆炸引起空气的而产生的。
    2. (2) 为了防止枪声对耳造成伤害,发令员会戴上耳塞,从防止噪声污染的措施来看,这种方法属于
    3. (3) 一百米决赛时运动员和终点计时员判断比赛开始的信号分别是( )
      A . 听到枪声,听到枪声 B . 看到白烟,看到白烟 C . 听到枪声,看到白烟 D . 看到白烟,听到枪声
  • 17. 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反射(选填“ 镜面”或“漫"),造成光污染。

  • 18. 如图是蚕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请读图回答:

    1. (1) 蚕豆的茎由图中的(填字母,下同)发育而来。
    2. (2) 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图中的
    3. (3) 一粒玉米能够萌发成一棵玉米幼苗,从种子的结构来说,主要是由于     。
      A . 子叶中有充足的营养物质 B . 种皮对种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C . 胚根可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D . 具有完整且有生命力的胚
  • 19.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杂交水稻是将一个品种水稻的花粉传到另一种水稻的花的柱头上,使其后代获取水稻的杂种优势,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这种传粉方式称为,其生殖方式属于
  • 20. 如图所示,是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为入射点,则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度,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边是玻璃。

  • 21. 小金在坐长途汽车时,为了防止晕车,妈妈不停地和他聊天,分散注意力,以减弱晕车的症状。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晕车主要是由于图中 (填字母)区域的前庭特别敏感导致的。
    2. (2) 妈妈讲话的声音会引起小金耳朵中的振动。
    3. (3) 小金哪怕闭眼也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由于妈妈声音的有别于他人。
  • 22. 现有两枚透镜A和B,已知一枚为凹透镜,另一枚为凸透镜(f= 10cm)。小乐想利用其中的凸透镜(f=10cm)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其过程如下:

    1. (1) 将不同方向的人射光束分别穿过透镜A和B,其光路图如图甲所示,则透镜 (选填“A”或“B")为凸透镜。
    2. (2) 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 刻度线处,将凸透镜放置在16cm刻度线处,此时蜡烛的像应为图中的(选填序号)。 此成像规律的应用是(选填“照相机”"放映机”或“放大镜”)。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 23. 小柯同学看到外公用绿豆自制豆芽时,总要先将绿豆浸泡半天,而且发现某些种皮破损的绿豆种子也能萌发,并且萌发更快(图甲)。结合课本知识,他做了如下实验:将绿豆种子放在培养皿内的棉花上,设置如下四组实验,数天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表:

    实验

    场所

    棉花状态

    温度(℃)

    数天后的发芽情况

    黑暗

    干燥

    23

    没有发芽

    黑暗

    潮湿

    23

    全部发芽

    光照

    干燥

    23

    没有发芽

    光照

    潮湿

    23

    全部发芽

    1. (1) 人们吃的绿豆芽(如图乙)是由绿豆种子中的发育成的。
    2. (2) 由表可知,绿豆种子发芽时需要的条件是
    3. (3) 从种子的萌发条件看,种皮破损的绿豆萌发更快,其原因可能是种皮破损更有利于
  • 24.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小丽把一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画有直线MN的纸张上,如图甲所示,把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前,为了找到点燃蜡烛A的像的位置,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 (1) 多次改变蜡烛A与玻璃板的距离,相应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总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无关;
    2. (2) 蜡烛A位置不动,下列对玻璃板的操作能使蜡烛A的像位置发生变化的是     
      A . 沿MN直线向左移动 B . 以MN为转轴向前倾斜 C . 竖直向上移动 D . 向前移动
    3. (3) 小芳用厚玻璃板探究此实验,她让厚玻璃板前表面的底端与纸张上的直线MN重合,发现蜡烛A的像有两个:B1和B2 , 如图乙所示,她应移动未点燃蜡烛B至(选填“B,”或“B2”)位置。
  • 25. 小科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的中心恰好呈现清晰的像。回答问题:

    1. (1) 此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若小科的手指尖不小心触碰到了凸透镜并遮盖了部分镜面,在光屏上将看到     (选填字母)。
      A . 指尖的像 B . 指尖的影子 C . 烛焰完整的像 D . 烛焰不完整的像
    3. (3) 小科把蜡烛移动到A处,并通过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是
  • 26. 甘草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资料显示甘草的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起抑制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⑴选用一定量的甘草,将其干燥粉碎,再加入酒精,室温浸泡三天,过滤,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并配制浓度别为1%,2%,4% ,8%的甘草酒精浸出液;

    ⑵取5个灭菌后的培养皿,编号后,先放人相同体积的106个/毫升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再在培养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浓度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将它们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结果记录如下:

    培养编号

    1

    2

    3

    4

    5

    甘草酒精浸出液的浓度

    0

    1%

    2%

    4%

    8%

    抑菌圈直径(mm)

    0

    2.88

    6.08

    5.96

    6.06

    根据以上实验,请回答:

    1. (1) 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来说明甘草的抑菌作用。
    2. (2) 实验中设置第1组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3. (3) 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四、解答题(本题有四小题,27题8分,28题6分,29题6分,30题6分,共26分)
  • 27. “冬季两项”是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正式项目之一,是由越野滑雪和射击两种特点不同的竞赛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运动。运动员在滑雪的时候,需要佩戴护目镜,以防患上雪盲症,雪盲症也叫紫外线眼炎,是过量紫外线照射引发的眼部伤害。运动员在滑雪时,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则是造成雪盲症的罪魁祸首。

    1. (1) 紫外线属于 (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2. (2) 为什么说“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答 。
    3. (3) 在射击环节,运动员瞄准时要使目标、准星、缺口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射击技巧主要利用了原理。
    4. (4) 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中,还设有“视障组”,视障运动员射击时依靠耳朵“瞄准”,因为他们使用一种特殊的电子步枪,装配有声瞄准系统,运动员佩戴耳机,收听电子靶位的提示音,越瞄准靶心声音越尖锐,运动员根据声音变化判断什么时候击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视障运动员是根据声音的响度选择击发时间 B . 视障运动员射击时,观众应该给他们鼓掌加油 C . “尖锐的提示音”这种感觉在运动员的耳蜗中形成 D . 视障运动员应该在音调最高时击发
  • 28. (2020七下·长兴期中) “小眼镜”成为全社会的“大关切”,有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近视低龄化问题。

    1. (1) 如图甲所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上,看清近处物体时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清远处物体时的焦距。
    2. (2) 如图乙所示,现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遗症。
  • 29. 按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 (1) 已知图1中的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根据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画出已知光线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 (2) 在图2中画出AB物体在MN镜子中的像。

    3. (3) 如图3所示,画出光源S发出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图。

  • 30.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1. (1) 小明将一束光射到白板上,只能在白板上看到一个亮点,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请帮小明想出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1种方法:
    2. (2) 实验中,小明将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入射角

      15°

      32°

      45°

      60°

      折射角

      11°

      23°

      32°

      40°

      若将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当入射角为32°时,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3. (3) 小明想利用紫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利用三棱镜和遮光板将阳光中的紫光分离出来,如图所示,三种遮挡方法最有可能得到紫光的是(选填“1”“2”或“3”)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