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模拟卷

更新时间:2022-01-07 浏览次数:15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七上·龙港月考)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 12.45cm B . 12.353cm C . 12.35cm D . 12.36cm
  • 2. (2021七上·温岭期中) 体温计水银面指在 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 结果第一次为 37.5℃, 第二次为 38.5℃,第三次为 38.5℃则(   ) 
    A . 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 . 第二次肯定正确, 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 . 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 . 第二次肯定正确, 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 3. (2021七上·温岭期中)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平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 测量结果, 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结果 

     
     

     A 

     
     

     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大 

     
     

     B 

     
     

     木尺受潮膨胀, 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小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 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21七上·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是小滨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对于装置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此温度计在使用时活塞处不能漏气 B . 为提高气体温度计的精度,可以减小玻璃管的内径 C . 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测温度的 D . 若气温降低,气体收缩,液体左移
  • 5. (2021七上·杭州期中) 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如图甲所示,怎样才能使图像变成图乙所示的像( )

    A . 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 . 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 . 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 . 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 6. (2021七上·椒江期中)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所观察到的效果不同.若要使视野最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下列哪组镜头(   )

    A . ①和③ B . ①和④ C . ②和③ D . ②和④
  • 7. (2021七上·椒江期中) 某学校校园中,有柑橘、玉米、水棉、葫芦藓、蕨和雪松等植物。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按右表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中②是上述六种植物中的(   )

    A . 玉米 B . 水棉 C . D . 柑橘
  • 8. (2021七上·温州期中) 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宝宝,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②③表示分裂,④表示分化 B . 大脑皮层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 C . 人体内的肌腱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 D . 细胞分化一定导致细胞体积增大
  • 9. (2021七上·绍兴期中) 下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是细胞壁,起支持保护作用 B . ③是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 . 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⑤中含有较多的糖分 D . ⑥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 10. (2021七上·椒江期中) 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

    ①东半球  ②西半球  ③北半球  ④南半球  ⑤低纬度地区  ⑥中纬度地区  ⑦高纬度地区

    A . 甲:①④⑤,乙:①④⑥ B . 甲:②③⑥,乙:②③⑥ C . 甲:②④⑤,乙:①④⑥ D . 甲:②③⑤,乙:①④⑦
  • 11. (2021七上·西湖月考) 甘肃省陇南文县发生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还是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泥石流是多发的一种地质灾害,下列关于泥石流及其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是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之一 B . 泥石流的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等特点,应加强预测、预报 C . 发生时要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D . 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因此要加强植被保护
  • 12. (2020七上·仙居期末)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根据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点的地形为峭壁 B . 若在图上测得CD的长度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是150米 C . D点在C点的正东方向 D . 分别从A点和B点出发,沿虚线登上山顶C,坡度较缓的路线是BC
  • 13. (2020七上·仙居期末) 下列有关地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B .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核 C . 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 “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 . 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 14. (2021七下·长兴开学考) 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和包含关系,如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B

    C

    地球

    地幔

    地核

    地壳

    D

    植物体

    器官

    组织

    细胞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21七上·乐清期中) 一支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还余下1/3的体积。则剩余的蜡烛(   )
    A . 质量和密度都变为原来的1/3 B . 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C . 质量变为原来的1/3,密度不变 D . 无法确定
  • 16. (2021七上·温州期中) 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 0~2min内乙物质比甲物质吸收的热量多   C . 乙物质在BC段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D . 乙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大
  • 17. (2021七下·慈溪期中)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 .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 . 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 . 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 18. (2021七下·浙江期末)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制造云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 .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 .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 .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 19. (2020七上·温州期末)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 . 熔化情况不能确定 B . 全部熔化 C . 一点都没熔化 D . 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 20. (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 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甲、乙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 B . 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C . 乙的密度是甲的4倍 D . 甲、乙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二、填空题
  • 21. (2021七上·椒江期中) 小明用一架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如果砝码生锈了,则测量的结果会;如果砝码磨损了,则测量的结果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2. (2021七上·温州期中) 小华用天平正确测量螺栓质量时,砝码的使用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螺栓的质量为g;盛有20mL水的量筒置于水平桌面上,将螺栓放入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螺栓的密度为 g/cm3

  • 23. (2021七上·慈溪期中) 小华在练习使用托盘天平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如下:

    1. (1) 将天平放在上,归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 (2) 测量时,右盘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还是如图甲所示,这时铁块的质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接下来如何操作: 
    3. (3) 该同学在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称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
  • 24. (2021七上·杭州期中) 根据如图所示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1所示,(填字母)是软流层,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岩石圈是指。(用字母表示)。
    2. (2) 如图2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
  • 25. (2021七上·杭州期中)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填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板块的名称:

      A、板块、C、板块、D、板块;

    2. (2)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板块。(填名称)
    3. (3) 喜 马 拉 雅 山 脉 和 青 藏 高 原 是 由( 板 块 名 称 ) 挤 入板块名称)下方碰撞抬升形成的。板块交界处往往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地球上的主要的火山地震带位于
  • 26. (2021七上·绍兴期中)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野外考察时,采回植物标本后拍摄了如下一些照片。

    1. (1) 请你协助兴趣小组同学,按下列分类表解逐一分类,上表中④对应的植物名称:
    2. (2) 小华在一次野外活动时采集到③④⑤三种植物,通过观察标注了他们在检索表中的位置,在这三种植物中,共同特征比较多的两种植物是(选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
  • 27. (2021七上·杭州期中) 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小祥同学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1. (1) 旋转图1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为了避免压碎玻片标本,操作者的眼睛一定要看着[](填字母和名称)。
    2. (2)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了一个黑点,该同学为了正确快速判断黑点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其中②所填的文字应是
    3. (3) 如图3要把视野中的物象从图A转为图B所示情况,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将玻片向右下方移动使细胞移至视野中

      b.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d.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e.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f.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A . a→b→f B . b→d→f C . c→b→f D . d→a→e
    4. (4) 为使圆形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少,某同学选择了图4中的(填序号)组合。

    5. (5) 小祥发现图4中的目镜有5×和8×的,物镜有40×和10×,则在使用同一光圈和反光镜时,视野内亮度最亮的镜头组合的放大倍数为倍;
    6. (6) 某同学还想用显微镜观察树叶、手等物体,却发现它们无法在显微镜下成像,其原因是
  • 28. (2021七上·绍兴期中) 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 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 , 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 . 请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用量筒和水测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中加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2. (2) 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测出石块的体积,较接近真实值的是(填“甲”或“乙”)。
    3. (3) 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 . 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 . 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 . 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 . 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4. (4) 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
    5. (5) 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 29. (2021七上·江干期末) 如图甲设计一个”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探究实验,其部分装置如图所示,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实验器材都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实验器材;
    2. (2) 实验过程中,怎样保证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大致相同:
    3. (3) 水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判断出a物质是;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选填“水”或“煤油”)
  • 30. (2020七上·新昌月考) 为了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初一⑶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g•cm-3

    1

    铝块甲

    2.7

    1

    2.7

    2

    铝块乙

    21.6

    8

    2.7

    3

    铝块丙

    27

    10

    2.7

    4

    铜块甲

    8.9

    1

    8.9

    5

    铜块乙

    71.2

    8

    8.9

    6

    铜块丙

    89

    10

    8.9

    1. (1) 称量物体质量前,应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再调节天平平衡。
    2. (2) 根据表中数据小科画出了铜块的m-V图,请在同一坐标上画出铝块的m-V图。

    3. (3) 比较第1、2、3或4、5、6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的物体,质量跟它的体积的比值(选填“相同”或“不同”)。
    4. (4) 比较第1、2、3和4、5、6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得出结论:
  • 31. (2020七上·兰溪期中) 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 (2)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3. (3) 如图丙中(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min。
    4. (4) 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 32. (2017七上·乐清期中) 某品牌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日行灯(车头灯)的反光镜上面部分就开始发白,影响反光效果,为了探究发生原因,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日行灯的结构图如图:

    1. (1) 初步探究

          【猜想】日行灯工作时的高温使反光镜表面物质熔化后变白。

      【查阅资料】反光镜材料为表面镀铬的团状模塑料,它的耐热性比一般工程塑料好,热变形温度为200~280℃,可长期在130℃下使用。铬的熔点为l800℃。

      【实验】该灯正常工作时,每20分钟测一次反光镜发白处附近的温度,发现温度逐渐升高,3小时后保持在75℃左右。上述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分析评价】上述获取的证据能否支持猜想并说明理由: 。

    2. (2) 进一步探究:

      【观察】发现灯座的焊接点附近有松香残迹。

      【查阅资料】松香外观为淡黄色至淡棕色(粉末为白色),有松节油气味,密度1.06~1.09/cm3 , 软化点72~76℃,加热后能挥发,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以上资料中主要是表述松香的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提出假设】反光镜上面部分发白是由于松香加热后挥发并在反光镜上冷凝产生的。

      【制定方案】发白处可用来清洗,使它溶解。

      【实验】按制定方案清洗,表面的白色固体溶解,反光镜重新变得光亮。

四、解答题
  • 33. (2021七上·平阳期中) 如图所示,一只烧杯盛满水时,称得其总质量为400g;放入一金属球溢出一部分水后,称得其总质量为900g;取出金属球后,称得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为200g。求:此金属球的密度。21世纪

  • 34. (2020七上·诸暨期末) 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 (1) 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 (2) 这个柑橘的体积是多大?
    3. (3) 这个柑橘密度是多大?
  • 35. (2020七上·余杭月考) 一个铜球的体积是20cm3 , 质量是89g,问:
    1. (1) 请通过计算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2. (2) 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铜的密度为8.9×103kg/cm3
    3. (3) 若在空心部分灌满铅,总质量为多大?(铅的密度为11.3×103kg/cm3
  • 36. (2021七上·江干期末) 质量为2.7千克的冰块,体积为3×1033
    1. (1) 求冰块的密度ρ
    2. (2) 若冰块吸热后,全部熔化成水,求水的体积V
  • 37. (2018七上·长兴月考) 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其大小用10-10m的数量级来衡量,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大致测出分子的直径呢?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进行了这样的实验:用滴管将其种油均匀地滴入100滴在某个容器中,用一架精确的天平测出这100滴油的质量为0.27g。然后多次将一滴油滴到水面上,测出一滴油在水面上的扩散面积最大值为4m2 , 根据这些数据他们大致算出了这种油分子的直径,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得到这种油分子直径的吗?这种油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已知这种油的密度是0.9×103kg/m3)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