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紫城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1-12-10 浏览次数:1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状况有多种途径,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 神话传说 B . 考古发现   C . 影视作品  D . 学者推断
  • 2. 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据此可知,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
    ③会人工取火
    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

    A . ①③④ B . ①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④
  • 3. 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2020七上·汉川月考)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5. (2020七上·德庆月考)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 .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 .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C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D . 三星堆青铜面具
  • 6. 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
    A . 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B . 推行了禅让制 C .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 . 主持治水有功
  • 7.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3 000年前. 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 . 炎帝和黄帝 B . 仓颉和螺祖 C . 尧和舜 D . 隶首和大禹
  • 8. (2021·盐城) 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   )
    A . 禅让 B . 世袭 C . 分封 D . 专制
  • 9.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 . 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 . 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 . 促成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 .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 10. 西周初年分封时,周公问姜太公:“何以治齐?”太公说:“举贤而尚功。”而当姜太公问何以治鲁时,周公说:“尊尊而亲亲。”治理齐、鲁两国理念的不同说明(   )
    A . 分封制开始走向衰落 B . 齐、鲁两国矛盾尖锐 C . 社会环境存在差异性 D . 周王室的权威下降
  • 11. 从周文王开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亲戚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这是为了(   )
    A . 加强王权,君主专制 B . “以藩屏周",巩固疆土 C . 打击贵族,增强国力 D . 结束割据,中央集权
  • 12. (2021·定西) 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
    A . 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 . 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 . 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 . 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 13. (2021·荆门) 《左传》记载“武王克商,共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 人,皆举亲也。”这表明西周实行(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推恩令
  • 14. (2021·昆明) 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二里头铜鼎
      
    B . 司母戊鼎
      
    C . 利簋
      
    D . 三星堆青铜面具
  • 15. 据考古报告,妇好(商王武丁夫人)墓出土的青铜器至少有1.6吨,其中100多件兵器,在4件青铜钺(古代一种兵器)中,一件重8.5千克,一件重9千克,上面铸有铭文。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 . 铭文所载内容丰富 B . 青铜铸造颇具规模 C . 殷商时期战乱不断 D . 妇女社会地位较高
  • 16. 七年级黑板报展示了图1、图2、图3三件青铜器,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图1司母戊鼎河南安阳出土)  图2 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出土)   图3三星堆青铜面具(四川广汉出土)

    A . 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 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 . 分封诸侯巩固统治
  • 17. 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我国早在商朝时期便有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商朝“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指(   )
    A . 甲骨文 B . 小篆 C . 隶书 D . 草书
  • 18. (2021七上·庆云月考) 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 中央集权加强 B . 周王室衰微 C . 社会和平稳定 D . 儒学居主导地位
  • 19. “牛”作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化身,在许多中国文物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下图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汉代(   )

    汉代耕作石画像

    A . 绘画技巧的成熟 B . 盐铁官营的实施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农耕技术的发展
  • 20.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原始农耕时期,半坡人以种植水稻为主 B .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C . 战国时期修建的郑国渠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D .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 21. (2016七上·灵璧期中)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 封建制度确立 C .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 诸侯兼并争霸
  • 22. 从东汉起,“天府之国”就是成都平原的代名词,而把成都平原塑造成“天府之国”的第一推动力是一座古老的水利工程。这座水利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永济渠 D . 京杭大运河
  • 23. 边蜀原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产发达.....组织好最强大最合理的军团。据此可知“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得益于(   )
    A . 管仲改革 B . 商鞅变法 C . 独尊儒术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24. “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
    A . 有教无类 B . 因材施教 C . 仁者爱人 D . 为政以德
  • 25. 秦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建议和活动的指导思想来自于(   )
    A . 法家 B . 儒家 C . 道家 D . 墨家
  • 26. (2021·荆门) 战国时期出现了 “诸子百家”,其中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的学派是(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27. (2021·襄阳) 下图文本框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A . 百家争鸣 B . 诸侯争霸 C . 商鞅变法 D . 远古传说
  • 28. 中国的很多历史故事演化成为成语故事,例如成语“揭竿而起”就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 . 刘邦、项羽起义 B . 黄巾起义 C . 国人暴动 D . 陈胜、吴广起义
  • 29.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修建阿房宫 B . 秦末农民起义 C . 楚汉之争 D . 秦的暴政
  • 30. 陈胜、吴广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沉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严酷的刑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6分,共40分。
  • 31. 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看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一反映的是哪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结合地理知识分析这种结构的房屋有什么好处。
    2. (2) 图二反映的是哪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如果你有幸到此做客,主人会用什么主食招待你?
    3. (3) 请你分析一下如图中哪种房屋适合北方人居住?哪种房屋适合南方人居住?
  • 32. 中国社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政治制度的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 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1. (1) 材料一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2. (2) 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3. (3) 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 33. 战国中后期,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公元前361年,他自魏国入秦,向秦孝公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确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

    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他主持变法。此次

    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

    材料二:如图为秦灭六国形势图。

    材料三:一法度街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推行的改革措施中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的是哪一条措施?
    2. (2) 据材料二所知,秦国最后灭掉的是哪一诸侯国?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