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滨江初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

更新时间:2021-10-26 浏览次数:145 类型:月考试卷
一、<h1 >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h1>
  • 1. 水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保护水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下列各项能造成水质污染的是(  )
    ①海上油轮的原油泄漏

    ②在河边随意堆放垃圾

    ③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④使用无磷洗衣粉

    ⑤工业污水任意排放.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②③⑤ D . ①②⑤
  • 2. 有关水电解过程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 B . 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 成的 C . 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 该实验证明了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 3. 如图是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

    A . 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 . 左边注射器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 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 2 倍 D . 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
  • 4. 假如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某艘船来说,所受的重力和吃水深度(吃水深度指水面到船底的深度)与原来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 船受到的重力不变,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 B . 船受到的重力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 C . 船受到的重力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不变 D . 船受到的重力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减小
  • 5. 如图所示是某大桥的桥墩,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

    A . 0N B . 105N C . 104N D . 1.4×104N
  • 6. 下图是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 A 中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B . 图 B 中巨轮之所以能够浮在水面是因为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了排开液体的体积 C . 图 C 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D . 图 D 中气球是利用填充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原理上浮
  • 7. 一个铅球和两个铁球,它们体积相同,使其分别浸入水和煤油中,如图所示,若三者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1 F2、F3 , 则以下正确的是(   )(ρ煤油=0.8×103kg/m3

    A . F1=F2=F3 B . F1=F2>F3 C . F1>F2=F3 D . F1>F2>F3
  • 8. (2018·温州模拟) 如图是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一施工现场。起重船“振华30”将长方体物体放入水至全部浸没的过程中,“振华30”主船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是(    )

    A . B .   C . D .
  • 9. (2020七下·慈溪期中) 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溶剂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A . B . 酒精 C . 汽油 D .
  • 10. 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 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④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⑦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   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③④⑤⑥ B . ②⑤⑥ C . ③⑥⑦ D . ⑤⑥
  • 11. 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 . 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C .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 . 饱和溶液是指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 12. 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依据的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开并列,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则必然出现交叉关系,   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 饱和溶液包含浓溶液 B . 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 .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 . 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 13. (2020八上·杭州月考) 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控制合理的是(   )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溶剂种类;⑥是否搅拌

    A . ①② B . ①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⑤⑥
  • 14. 如图为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 50mL 量筒代替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在探究浮力问题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F1、F2、F3和 F4 . 其中符合阿基米德原理叙述的等量关系的是(   )

    A . F1>F3>F4>F2 B . F1﹣F2=F3﹣F4 C . F1+F2=F3+F4 D . F1﹣F3=F4﹣F2
  • 16. 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0.18

    0.16

    0.14

    0.11

    0.09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微溶 B . 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 0.16g C . 40℃时,降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 D . 60℃时,向 50g 水中加入 0.05g 氢氧化钙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 17. 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 3/5 的体积露出水面, 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木块的密度为 0.6×103kg/m3 B . 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 5:2 C . 甲图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3:5 D . 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 18. 先将盛有适量水和系有细线的金属球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将系有细线的金属球慢慢拉出水面。小明观察了金属球从“刚开始露出”到“完全露出”的实验现象,并对一些科学量做出了如下判断:

    ①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变小;②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③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

    ④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小。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9. 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 . 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 . 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 . 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 . 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 20. (2020八上·杭州月考) 有一杯t℃时的硝酸钾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27克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   后有11克没有溶解;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40克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A . 50 克 B . 28 克 C . 36克 D . 40克
二、<h1 >填空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22 分)</h1>
  • 21. 将少量①橄榄油②醋③冰块④白糖⑤肥皂水⑥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其中形成乳浊液,形成悬浊液,形成溶液(写序号)。
  • 22. 根据右面“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 (1) 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表示的环节:①
    2. (2) 上述③①④⑤⑥环节构成的水循环是的水循环。
  • 23.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 (1) 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 1 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填“1”或“2”);实验时会发现两个电极上都有气体产生,这一 过程可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
    2. (2) 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 2 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4. 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将其放入水中时,密度计不能直立,应(增加/减少)吸管中铁丝质量,改进后,分别用它测量水和盐水的密度时, 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分别为 h1和 h2 , 则 h1h2 . 用它测量可乐密度时,吸管上“沾上许多小气泡,测得的密度偏

  • 25. 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如图(乙)所示,小球一半浸在水中,测力计示数为 2N.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N,小球的体积为cm3 . 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N.(g 取 10N/kg)

  • 26.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硝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37

    37.3

    37.8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 (1)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此时若将 20 克的氯化钠倒入 50 克水中,充分溶解,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 0.1%,下同)。
    2. (2) 碳酸钠的溶解度在10℃至40℃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有30g碳酸钠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烧杯加热到30℃,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三、<h1 >实验探究题(共 3 小题,每空 2 分共 22 分)</h1>
  • 27. 如图所示是小科自制的用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装置:将弹簧和标尺固定在支架上,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悬挂在弹簧下端,弹簧静止时指针正对标尺上的 A 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

    1. (1) 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 A 位置慢上移至 C 位置,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有关,此过程中支架上 O 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1;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选填“上移”“不动”或 “下移”)
    2. (2) 为了探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小科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ρm≠ρ),当指针指在 C 位置时,他的下一步操作是
    3. (3) 将液体倒尽,用等体积的塑料块(ρ水<ρ塑料<ρ金属)替换金属块进行实验。向杯中级慢注水,从塑料块底部接触水面,到塑料块浸没到水中的过程中,支架上 O 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2:,则△F1△F2(选填“>”“=”或“<”)。
  • 28. 小明想测一块密度小于水的泡沫(泡沫不吸水)的密度,现在手中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他借助手中一大一小两个圆柱形玻璃容器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大桶中装入适量水,将小桶放入其中,处于漂浮状态,测得小桶露出水面高度为 h1 , 大桶中水面高度为 H1 , 如图甲所示。

    ②将泡沫放在小桶上,整体仍处于漂浮,测得小桶漏出水面高度为 h2 , 大桶中水面高度为 H2 , 如图乙所示。

    ③将小桶放在泡沫上,整体仍处于漂浮,测得小桶漏出水面高度为 h3 , 大桶中水面高度为 H3 , 如图丙。求:

    1. (1) 图丙中泡沫受到的重力和它的浮力(“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2. (2) 乙图中大桶中水面高度 H2丙图中大桶中水面高度 H3(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 (3) 泡沫密度表达式为ρ(用 h1 , h2 , h3 和ρ表示)。
  • 29. 兴趣小组需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12%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示意图:

    1. (1) 配制该溶液需要食盐克。
    2. (2) 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3. (3) 若步骤 B 称量时出现了指针偏左, 应进行的操作是
    4. (4) 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12%, 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 填序号)。
      A . 所用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 B .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 . 将水倒入烧杯时, 有少量水溅出 D . 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进试剂瓶时, 有溶液洒落 E . 将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时, 还有部分氯化钠固体粘在纸上
四、简答题(共3小题,30题5分,31题6分,32题5分,共16分)
  • 30. 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 (1) 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克。
    2. (2) 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 (3) 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 31. 如图甲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物体,保持静止,当物体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ρ=1×103kg/m3)g=10N/kg)

    求:

    1. (1) 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2. (2) 物体的密度ρ。
    3. (3) 若用细线悬挂一个体积不变的木球(ρ=0.5×103kg/m3)使二者悬浮,如图丙所示,则木球的体积至少多大?
  • 32.   70℃时的M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请画出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并解释每段图像的含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