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8讲 植物...

更新时间:2021-07-25 浏览次数:146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杭州) 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新桥村有一棵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它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树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    )

    A . 全部韧皮部 B . 全部木质部 C . 部分韧皮部 D . 部分木质部
  • 2. (2020·衢州)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纵切片,视野如图所示。视野中的区域位于根尖结构的(  )

    A . 根冠 B . 分生区 C . 伸长区 D . 根毛区
  • 3. (2018·绍兴) 下列结构对功能的自述,不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18·金华)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痛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 . B . C . D .
  • 5. (2021·越城模拟) 下列有关“层次”、“方向”和“顺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松树体内水分输送的方向是:叶→茎→根 B . 太阳的演化:太阳→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 C . 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胚胎→受精卵→胎儿 D . 种子萌发的顺序:胚轴伸长→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 6. (2021·宁波模拟) 如图是小肠内和植物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小肠绒毛和植物根毛的共同点有(   )

    A . 都增大了吸收面积 B . 都属于器官 C . 构成的细胞都有细胞壁 D . 都能吸收大分子有机物
  • 7. (2021·下城模拟) 如图是小肠内壁和植物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小肠绒毛和植物根毛的共同点有(   )

    A . 都增大了吸收面积 B . 都属于器官 C . 构成的细胞都有细胞壁 D . 都能吸收大分子有机物
  • 8. (2020·湖州模拟) 西瓜堪称“瓜中之王”,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丰富的矿物盐和多种维生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西瓜属于被子植物,胚乳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的养料 B . 在结构层次上,西瓜属于器官,瓜瓤和瓜皮都是子房壁发育成的 C . 在西瓜迅速膨大的季节,植株吸收的水分大多进入细胞的液泡中 D . 西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盐和多种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都是西瓜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 9. (2020·吴兴模拟) 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 . 蒸腾作用时水汽化吸热,能带走叶片上的部分热量 C . 保卫细胞的含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D . 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左图所示
  • 10. (2020·江干模拟) 人们常给移栽的大树“打点滴”,其主要目的是补充(    )
    A . 水和无机盐 B . 蛋白质 C . 淀粉 D . 维生素
  • 11. (2019·杭州模拟) 关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分生区 B . 植物通过茎中的筛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 C . 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保留在植物体内,参与各项生命活动 D . 水分散失的“门户”是气孔,主要通过蒸腾作用实现
  • 12. (2019·三门模拟) 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按如图方法处理后,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

    A .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B . 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 C . 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 . 伸长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 13. (2019·浙江模拟) 湖州长岛公园里的爱心提示牌写着:“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原因是(   )
    A .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C .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D .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 14. (2018·慈溪模拟) 下列有关生产实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带土移植---减少根部损伤提高成活率     B .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太阳光 C . 移栽剪枝---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D . 树怕扒皮---导管受损减弱无机盐的运输
  • 15. (2017·浙江模拟) 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A . 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B . 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而提高产量 C . 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而提高了产量   D . 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而提高产量
二、填空题
  • 16. (2021·嘉兴) 如图是小嘉家中铺设的一块实木地板,可以看出明显的年轮。其中(选填“甲”或“乙”)所示部分是在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的时候形成的春材。与本地树木相比,生长在地球赤道附近的树木,往往没有明显的年轮,原因是

  • 17. (2020·嘉兴) 如图,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遇到适宜的植物就缠绕在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体内吸取有机养料。

    1. (1) 茎黄色、叶退化,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缺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 (2) 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 A 茎的。菟丝子与植物 A 之间属于寄生关系, 这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
  • 18. (2019·绍兴) 夏至前后,杨梅成熟,杨梅园里杨梅挂满枝头,喜迎游客前来品尝采摘。
    1. (1) 杨梅树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经根吸收后通过木质部中的向上运输。
    2. (2) 品尝杨梅时,游客感到口味鲜甜的过程为:味觉感受器→传入神经→
    3. (3) 患糖尿病的某游客过量食用杨梅后血糖含量明显升高,为降低血糖浓度需要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
  • 19. (2012·台州) 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技能的问题。

    1. (1) 找证据。为了寻找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目不一样多的证据,将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如果下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多,则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的现象。
    2. (2) 可操作性定义。如研究糖的溶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其“可操作性定义”为:将等质量的同种糖,加入等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中,都不搅拌,比较糖完全溶解所用的时间。若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其“可操作性定义”为:将相同的电磁铁,通入大小不同的电流,比较
  • 20. (2020·余姚模拟) 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 (1) 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2. (2) 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3. (3) 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如图乙,可观察到处呈红色,因为此处的导管能运输水和无机盐。
三、实验探究题
  • 21. (2020·宁波) 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不同。针对这一发现,小科思考:同品种绣球的花色是否与土壤条件有关?小科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猜想】绣球花色可能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实验过程】

    选择30株品种相同,栽种于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相近,均处于花蕾期的绣球,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花开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浇灌,每周一次,直至花开(其他种植条件相同)。花开后观察并记录花色,如下表:

    编号

    溶液

    每株每次浇灌量/mL

    绣球花色

    1

    0.1%的醋酸溶液

    200

    全部蓝色

    2

    0.1%的碳酸钠溶液

    200

    全部红色

    3

    清水

    200

    全部紫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根毛细胞(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绣球植

      株损伤甚至死亡。

    2. (2) 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写出两个)
    3. (3) 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

      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 22. (2019九下·杭州模拟) 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 (1) 采用方案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 (2) 方案二中观察到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 (3) 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部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队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四、解答题
  • 23. (2021·鄞州模拟) 小科同学利用绿豆幼苗探究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及运输。将一株健康绿豆幼苗的根浸泡在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去浮色,进行观察。

    1. (1) 如图甲所示为取绿豆幼苗的根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到的图像。该部位为根尖的区。
    2. (2) 进一步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豆幼苗的茎,如图乙所示,可见茎中①(填“导管”或“筛管”)被染红。再观察绿豆幼苗的叶时,发现叶脉被染红。

      上述实验可知这些结构中输导组织是连通的,由此可见植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24. (2021·嘉善模拟)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绿色开花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区。
    2. (2) 根吸收水分与土壤溶液浓度有关。干旱时土壤溶液浓度(选填“大于”或“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3. (3) 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运输到叶,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的作用等生命活动以外,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 25. (2019·浙江模拟)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春天剪取了一段柳树的枝条,到实验室来进行观察。

    1. (1) 他们将枝条插入到了稀释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做切片观察(如图),发现图中A部分被染成红色,这个部分应该是,原因是
    2. (2) 图中B所在的位置含有的起运输功能的结构是
    3. (3) 图中C所示的结构为,因为有了这一结构,所以该植物茎能够增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