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下专题复习之压强(中等难度)

更新时间:2021-07-07 浏览次数:161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21. (2020七下·乐清期末) 用隔板将容器平均分成左右两侧,隔板中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装置如图甲所示。小明想利用此装置研究液体压强。

    1. (1) 往装置两侧加水至橡皮膜上方,结果如图乙。小明想研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
    2. (2) 往装置两侧分别加入密度为ρ1、ρ2的两种液体,液面如图丙所示。小明根据虚框位置中橡皮膜的凹凸情况得出ρ1一定大于ρ2 , 请推测他所看到的现象并说明原因。
  • 22. (2020八上·拱墅期末) 拔火罐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内外受到的压强是的。拔火罐时先用火将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迅速将罐子扣在患者的皮肤上,冷却后罐内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罐子就会吸附在皮肤上。人体血液因体内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罐内压强而聚集在皮肤处,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留下圆形的血印。

  • 23. (2020八上·江北月考) 将纸餐盘、纸杯和吸管按照如图方式粘合在一起即成“纸杯船”。

    1. (1) 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纸杯船就会前进,说明
    2. (2) 杯内装水越多,吸管喷水越远,因为
  • 24. (2020八上·慈溪月考) 已知人体皮肤的表面积约1.5m2。那么,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m2的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为N。人体并没有被压扁,是因为的缘故。(一个标准大气压p=1.0×105Pa)
  • 25. (2020八上·浙江期末) 如图所示,该仪器的名称叫做。当手指挤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会出现高度差。当金属盒伸入液体内部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也出现了高度差,这表明

  • 26. (2020八上·镇海期中) 沙发坐上去比较舒服,是由于人坐在沙发上时,沙发发生了形变,增大了人的,从而减小了沙发对人的
  • 27. (2020八上·江北期中) 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均匀的正方体小物块,它对桌面的压力是 F1 , 压强是 p1 , 现将它沿竖直方向切去 2/3,此时它对桌面的压力是 F2 ,压强是 p2 ,那么 F1 :F2 =,p1:p2 =
  • 28. (2020八上·海曙月考) 如图所示,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A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 ,在木板A移动过程中,木板A对桌面的压力,对桌面的压强(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9. (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 重庆大巴落水事件让无数人揪心又痛心,这起事故同时又警醒我们,当发生汽车落水时,究竟该怎么办?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离开汽车,具体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①启动门窗升降系统,把车窗降下来,直接爬出车窗。③如果车窗、车门已打不开,就需用铁锤等尖锐器械砸窗,这是因为尖锐的器械产生的压强大,容易打碎玻璃。③如果车窗打不碎,就不要推车门,以免力气耗光,可静静等待车子进水。当车内的水深度接近头部时,车门两侧几乎相等,这时车门容易被打开,此时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

    另外,开车时应系好安全带,避免落水后冲击力过大,人因为具有而撞向方向盘,可能会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晕厥。

  • 30. (2020八上·瑞安开学考) 有经验的司机驾驶车辆经过跨江大桥时,会提前打开车窗,以防车辆不慎落水时错失自救良机。

    1. (1) 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车辆坠入水中较深时、车内人员无法打开车门逃生,这主要是因为
    2. (2) 紧急情况下,车内人员可选用安全锤等尖锐物体砸碎窗玻璃,安全锤是利用来增大压强的。
三、解答题
  • 31. (2021七下·吴兴期末) 小安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是部分实验过程。

    ①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5厘米处,观察现象;

    ②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15厘米处时,发现金属盒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

    ③调整好器材后,重新实验。在深度5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 所示,在深度15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 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 (1) ②中金属盒在水里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2. (2) 小安反思:只进行两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结论是不可靠的。还需改变深度更换液体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3. (3) 小安补充的其中一个实验步骤是:将金属盒放入盐水中深度15厘米处时,实验现象如图C所示,比较B、C现象可说明
    4. (4) 如图D为一圆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密度为 的液体,O点在深度为h处的水平横截面上,横截面上方的液柱对横截面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该液柱的重力。请根据压强公式推导出O点所在横截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0与深度h之间的关系式,并写出推导过程。
  • 32. (2020七下·长兴期末) 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某餐厅的送餐机器人的质量为40kg,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

    1. (1) 求送餐机器人的重力;
    2. (2) 若送餐机器人托着3kg的物体,求此时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33. (2020七下·柯桥期末) 课本中关于“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有这样一个活动:“如图所示,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并将水注入管内至约1/3处,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再将水注入管内至约2/3处,再次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两次变化比较后得出相应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科直观看到,水深度在增加,橡皮膜向下凹陷程度在(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说明液体深度是影响液 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这也与课本结论相吻合。
    2. (2) 小敏则提出了质疑,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水的也在增加,那为什么不说是这个因素对液体压强产生影响呢?课本活动还不能精准说明深度就是影响因素。
    3. (3) 老师肯定了小敏的想法,并指导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玻璃管底面积相同,并在下端蒙上橡皮膜,但上端的开口形状各不相同。小敏通过此实验最终排除了原先认为的影响因素,精准到了“深度”这个因素。请你帮助小敏分析此实验是如何排除质疑的。

  • 34. (2020七下·上城期末) 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桶,在桶盖上插上一根细长的直管,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直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桶裂了,桶里的水就从裂缝中流了出来。

    1. (1) 几杯水灌进去后,桶便被压裂的原因是 ;
    2. (2) 直管的横截面积为3cm2 , 木桶能承受的最大压强约为1.15×105Pa,若一杯水约500mL,请计算估测帕斯卡倒了几杯水(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液=ρgh);
    3. (3) 如果选用盐水做该实验,所需盐水的体积应该(选填“增多”或“减少”)。
  • 35. (2020七下·温岭期末) 如图是某公司发布的一款体感平衡“椅车”。它可当椅子坐,也可以当电动车行驶。当驾驶者身体前倾时它会前行,身体后仰时就会倒退,而且能做到侧开。这款车的最大承载质量为80kg,而它自身质量为5kg,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25cm²。

    1. (1) “椅车”的车轮刻有花纹的作用是
    2. (2) “椅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是总重力的0.2倍,则行驶时“椅车”受到的摩擦力最大为多少牛?
    3. (3) 当“椅车”处于最大载重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
  • 36. (2021·衢州) 图甲所示容器,常用来研究容器内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特点。
    1. (1) 小科在容器中装满水,橡皮膜凸出,再将容器按图乙箭头方向,绕容器中轴线OO'在水平桌面上缓慢旋转五圈(水与容器壁一起转动且保持相对静止),发现在整个转动过程中橡皮膜凸出情况一直未变。上述操作及现象(填“能”或“不能")作 为容器内的水对容器各个方向的侧壁均存在压强的证据。

    2. (2) 小科去掉图乙中3个小孔上的橡皮膜,发现并不是最下端的小孔喷水距离最大,难道不是水压越大喷水距离也越大吗?深入思考后他认为小孔喷水距离还可能与小孔离地高度有关。于是,他利用打孔器、大可乐瓶、干燥细沙、刻度尺和水等材料,重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Ⅰ.用打孔器在大可乐瓶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打3个相同的小孔,用塞子堵住。

      Ⅱ.如图丙所示,在水平地而上均匀铺一层干燥细沙,将大可乐瓶加满水放在细沙中央。

      Ⅲ.拔出瓶上一个小孔的塞子让水喷出,一段时间后用塞子堵住小孔。

      Ⅳ.针对另外两个小孔,分别重复步骤Ⅲ。

      V.移去大可乐瓶,测出相关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①小科重新设计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

      ②步骤Ⅲ中对“一段时间”的要求是 。

  • 37. (2021七下·吴兴期末)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安对实验器材做了一些改进,如图所示,在透明有机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砖块和筒壁间摩擦不计)

    1. (1) 实验时,是通过观察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采用相同方法的实验还有(请举一例);
    2. (2) 对比丙戊两图,小吉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无关。你认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 (3) 小安看到“胸口碎大石”的魔术,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发现:只要钉子尖端总的面积达到安全标准,同时尖端处于同一个水平界面,人就能安全躺在布满密密麻麻钉子的钉床上面。请解释其原理。
  • 38. (2020八上·浙江期末) 在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时:

    1. (1) 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
    2. (2) 实验桌上有两只大烧杯,其中一杯盛有纯净水,另一杯盛有酒精。老师告诉小明酒精的密度小于纯净水的密度,希望他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如图(b)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hh。他发现hh , 于是认为乙杯子中盛的是水。请你指出小明的实验过程是否正确,并写出正确的判断方法:
  • 39. (2020八上·海曙月考) 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强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 (2) 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当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 (3) 对比甲、丁两图,小强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他的观点(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40. (2020七下·温州期末) 为了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200克细沙置于烧杯中

    ②将气球置于装置内,将烧杯中的细沙缓缓倒在木板B上,直至气球刚好破裂,称量烧杯中剩余细沙的质量,重复实验3次,并记录平均值

    ③改变木板A上塑料钉的数量,用完全相同的气球重复步骤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组别

    塑料钉数量/枚

    细沙的总质量/克

    烧杯中剩余细沙的质量/克

    1

    4

    200

    152

    2

    6

    200

    136

    3

    8

    200

    117

    4

    10

    200

    95

    1. (1) 为完成本实验,小明需要的测量工具为
    2. (2) 小明选择细沙而不选择砝码来完成实验的原因是
    3. (3)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实验能否得出“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