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一章 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中等难度)

更新时间:2021-05-23 浏览次数:11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21. (2021七下·滨江期中) “超级细菌”一度引起人们关注,超级细菌是指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出现的具有多重耐药性质的细菌。右图甲是日本研究人员首次拍摄到的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照片。

    1. (1) 从形态上分,细菌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图中的细菌属于菌。
    2. (2) 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体内没有,因此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3. (3) 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因此细菌属于生物(填“原核”或“真核”)。酵母菌与人类关系密切,被广泛应用在等方面。(写出一项即可)
  • 22. (2021七下·丽水月考) 如图是细菌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细菌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图中的。(填序号)
    2. (2) 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内没有
    3. (3) 细菌靠进行生殖。当外界环境不良时,细菌会形成芽孢,它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 23. (2021七下·长兴月考) 历史上蘑菇等真菌曾被归于植物界,后来由于其在营养方式和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被单独归为真菌界。最近,科学家发现真菌的遗传物质与动物遗传物质的相似性超过了植物。

    1. (1) 如图所示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为 。
    2. (2) 真菌后来没有归为绿色植物,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真菌细胞缺乏(填写细胞结构)。
    3. (3) 根据上述材料可初步推测,真菌与(填“植物”或“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
  • 24. (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 在细胞结构上,真菌细胞不同于细菌细胞的是具有。细菌常以方式繁殖,酵母菌常以方式繁殖,多细胞真菌常以产生的方式繁殖。
  • 25. (2020七上·江北月考) 真菌的细胞与植物、动物细胞一样都有细胞核,属于细胞。一般按细胞组成,可将真菌分为真菌和真菌。酵母菌常进行生殖,而霉菌和食用菌通过产生进行生殖。
  • 26. (2020七下·柯桥期末) 微生物对人类有有益的一面,如乳酸杆菌可以用来制酸奶,青霉菌可以用来制造抗生素---青霉素。

    1. (1) 乳酸杆菌与青霉菌相比,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 (2) 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①乳酸杆菌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②青霉菌因为有叶绿体,所以是绿色的

      ③新型冠状病毒也具有与乳酸杆菌一样的细胞结构

  • 27. (2020七下·长兴期中) 下是四种微生物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甲与乙、丙、丁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无成形的
    2. (2) 图丁中的a是,可以通过产生a的方式进行繁殖。
    3. (3) 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滋生引起的,请列举一种生活中保存食物的方法:
  • 28. (2020七下·长兴月考) 下图是某些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有(填字母,可多选)。
    2. (2) C和D的菌体是由许多组成的。
    3. (3) 微生物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C和D通常是靠进行繁殖的。
  • 29. (2020七下·温州月考) 当把酵母菌加到生面团中时,酵母菌会大量繁殖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如图显示了温度对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图可以看出,当温度由0℃逐渐升高到30℃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2. (2)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用酵母菌发面时,要将其溶于(填“热水”或“冷水”或“温水”)中。
    3. (3) 如果把生面团放到冰箱里,它还会发酵吗?请解释原因:
  • 30. (2020七下·诸暨期中) 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大量曾漂浮死猪的情况,出现的漂浮死猪来自于黄浦江上游的浙江嘉兴。专家对水质进行了检测,其中一项就检查了猪链球菌。

    1. (1) 猪链球菌属于(“细菌”或“真菌”)
    2. (2) 该生物的生殖方式属于(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三、解答题
  • 31. (2020七下·丽水期末) 自制酸奶的主要流程是先把容器用开水冲烫消毒;再加入约800毫升纯牛奶;加入一小包酸奶发酵剂(乳酸杆菌),轻轻搅匀;恒温42℃发酵8小时,观察到牛奶变成凝固状即可食用。请回答:
    1. (1) 制作流程中把容器用开水冲烫消毒的目的是
    2. (2) 乳酸杆菌与酵母菌相比,乳酸杆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填“有”或“无”)成形的细胞核;
    3. (3) 要延长制成的酸奶保存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
  • 32. (2019七下·嘉兴月考) 如图所示的四种单细胞生物在结构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都能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存在。

    1. (1) A、B 都属于菌类,A 在细胞结构上与B 最主要的区别是
    2. (2) D 属于动物,它在细胞结构上与其它三种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3. (3) B 的生殖方式是,A 的生殖方式是
  • 33. (2018·南湖模拟) 科学拓展课程中,某班同学开展了馒头制作的实践研究:他们将适量酵母粉与面粉混匀后,加入适量清水揉和成面团放在盒子里,将面盒放入温水锅中进行发酵,面团发酵一段时间后,取出面团,排气,多次揉,在室温放置半小时,一段时间后将面团取出做成馒头。请分析回答:

    1. (1) 酵母粉中含有酵母菌,它的营养方式是
    2. (2) 其中一组同学为了使面团发酵得更快,他们将温水锅中的水换成了刚烧开的热水,结果,该组同学蒸出的馒头不如其他组的馒头做得松软多孔。该组同学做的馒头不成功的原因是
    3. (3) 同学们为了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的影响,还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然后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把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瓶内冒出气泡,气球胀大(如图所示)。瓶内冒出的气体是
    4. (4) 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的影响实验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请指出来
四、实验探究题
  • 34. (2021七下·浙江期末)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将4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纸后分为A、B两组,A组编码1号和2号,用于检测教室的空气,B组编码3号和4号,用于检测笔帽。

    第二步:将4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

    组号

    培养皿号

    操作

    A组

    1号

    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min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2号

    置于教室讲桌上,不做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

    B组

    3号

    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4号

    打开盖,不做其他处理,与3号同时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 (1) 你认为这两组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号。A组实验的变量是
    2. (2) 有同学认为,4号培养皿做“打开盖”这一步是多此一举,你认为是否需要做这一步?
    3. (3) 如图是三天后观察到的A、B两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5. (2020七上·浙江期末) 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制作酸奶需要多长时间?制作的最适温度是多少?科学兴趣小组打算一探究竟。

    ⑴制作酸奶需要乳酸菌,这类生物与植物、动物等科学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差异是,这种微生物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制作过程中必须密封保存。

    ⑵为防止杂菌影响,制作酸奶前对容器和原料必须高温杀菌。

    ⑶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一系列探究后,得到如下结果:

    发酵时间

    牛奶状况

    2h

    呈液态,无酸味

    4h

    呈液态,略带酸味

    6h

    呈蛋花状,微酸

    8h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10h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分析结果可知:制作酸奶以h为宜,最佳温度为℃左右。

  • 36. (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 江南的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A

    B

    C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干燥、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潮湿、温暖环境里

        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潮湿、低温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分析实验回答:

    1. (1) A与B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2. (2) 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明设计的C组实验, C组中的条件是 。
    3. (3) 通过小明的实验,请你说出两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 37. (2020七下·余杭期末) 龙游发糕是浙江省龙游县的特产,其成品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堪称江南一绝。小乐在学习了发酵技术后,也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以下是他的制作过程:

    材料用具:面粉、鲜酵母、糖少许、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方法步骤: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

    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

    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

    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

    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

    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鲜酵母中含有酵母菌,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2. (2) 用温水将酵母化开的目的是 。
    3. (3) 方法步骤④中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的目的是 。
    4. (4) 发酵的面取少量放入清水中,取一滴制成临时装片,发现酵母菌上有如图的芽体,这是酵母菌在进行生殖。
    5. (5) 小乐将和好的面团分成两半分别为甲和乙,甲随手放到碗中,乙晒干放在密封袋内,一段时间,你认为会发霉的是
  • 38. (2020七下·温州期中) 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面包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面包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面包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0℃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1. (1) 要证明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应比较哪两个装置?
    2. (2) 该实验提示我们该如何储存食物
  • 39. (2020七下·吴兴期中) 面对新冠肺炎我们需要常洗手,洗手可以减少手沾染病原菌的数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每次握手前,乙均用无菌棉蘸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

    第一步:甲与乙握手,清洗手后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盖上盖子。

    第二步:甲与乙再握手,不洗手直接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盖上盖子。

    第三步: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条件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酵母菌与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
    2. (2) 培养24小时后,如果在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则结论得以验证。
    3. (3) 实验中不是立刻观察甲手上的酵母菌,而是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观察,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
    4. (4) 用大拇指在培养基按三下后,立即盖上盖子这样做的目的是
  • 40. (2020·宁波模拟) 夏天到了,又到了吃瓜的季节。针对“吃了冰箱里的隔夜西瓜然后住院”的传言,某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人员模拟了家庭日常切瓜冷藏的步骤,然后分成四组:室温不盖保鲜膜、室温盖保鲜膜、冷藏不盖保鲜膜、  ★  , 分别测试4、8、16、24和48小时之后的细菌情况。

    西瓜保存细菌总数结果

    模拟室温30℃不盖保鲜膜

    模拟室温30℃盖保鲜膜

    冰箱冷藏4℃不盖保鲜膜

    4小时(CFU/克)

    <10

    <10

    <10

    <10

    8小时(CFU/克)

    11

    18

    <10

    <10

    16小时(CFU/克)

    1.3×104

    2.4×104

    <10

    <10

    24小时(CFU/克)

    7.0×106

    9.2×108

    <10

    <10

    48小时(CFU/克)

    6.9×109

    5.3×109

    12

    <10

    备注:目前我们国家并没有对新鲜水果蔬菜菌落总数进行规定 水果制品的规定为不得超过1000CFU/克。CFU:菌落总数单位,数值越高越“脏”。

    [实验结论与反思]

    1. (1) 实验过程中“★”处应填:
    2. (2) 根据实验结果,切开的吃不完的西瓜应 保存。
    3. (3) 小科在报纸上看到了科研人员做的这个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工作人员在切西瓜时需不需要无菌操作?”你的想法呢?并请说出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