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5-21 浏览次数:112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春节人们喜欢用放烟花来增加节日气氛,高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4)是烟花中常用的氧化剂,可增加烟花的亮度。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7 B . ﹣1 C . +5 D . +7
  • 2. 下列仪器中,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 . B . C . D .
  • 3. 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32

    2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 B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D . x+y+z=233
  • 4. (2020·三门模拟) 西药瑞德西韦(化学式:C27H35N6O8P)对于治疗新冠肺炎有一定的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 B . 瑞德西韦由五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 . 瑞德西韦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D . 瑞德西韦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
  • 5. 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 . 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 . 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  D . 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
  • 6. 某同学家中种植的植物比正常的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有的叶脉呈淡棕色,你认为应该施加下列哪一种化肥(   )
    A . 氯化钾 B . 过磷酸钙 C . 硫酸钾 D . 尿素
  • 7. 光发动机是一种把光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主要结构如下图所示。在太阳光照射下,化学反应室内密封着的气态物质N2O4发生反应:N2O4光照O2+2NO,导致室内气压增大;在无光条件下,室内发生“逆向反应”,导致室内气压减小。当窗口有光射入时,活塞移动,该过程相当于下图汽油机四个冲程中的(   )

    A . B . C . D .
  • 8. 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 .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 . 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 . 我们生活的台州位于亚欧板块 D . 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 9. 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装置中甲烷、氨气、水、氢气四种气体用于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 B . 正负电极产生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C . 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 . 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 10.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如图甲,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 . 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C . 由图乙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D . 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 11. 如图所示,物体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0.2m,已知G=18N,F=10N.这一过程,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 绳子自由端上升0.4m B . 拉力F做功4J C . 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 D . 动滑轮重为2N
  • 12. (2020八上·滨江期末) 2020年4月23日,“雪龙”号考察船圆满完成历时198天的南极考察任务,返回上海码头落锚。在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时,经历了如图所示三种情况: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图丙中铁锚沉底。三种情况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F、F , 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F=F=F B . F>F=F C . F>F>F D . F<F<F
  • 13. 如图所示,一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个小球,把它们套在光滑的水平杆上。a点是压缩弹簧后小球静止释放的位置,b点是弹簧原长时小球的位置,c点时小球到达最右端的位置。则小球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在b点,小球的速度最小 B . 小球在a点,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 C . 从a点到b点,小球的动能逐渐增大 D . 从b点到c点,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小
  • 14. (2020·温州) 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将吹风机对准竖管上端管口向下吹风,在三个水平玻璃管的右端口处同时释放相同规格的乒乓球,某时刻乒乓球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 乒乓球运动是因受到竖管气流的吸引力 B . 装置中三个水平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不同 C . 三个水平玻璃管的左端口处压强不相同 D . 该装置可以测量竖管中各处的压强大小
  • 15. 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伏,10秒内定值电阻R1做功为20焦;当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伏。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 电源电压为14伏 B . 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8欧 C . 滑片在b端,电流表示数为0.75安 D . 电路先后两次消耗的总电功率之比为2: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0分)
  • 16. (2010·台州) 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图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填“大脑”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按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骆驼的这一适应特征的形成是长期的结果。

  • 17. (2012·金华)

    人们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认识的演变历程如下:


    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真菌的性状特征是由其DNA分子上的决定的;

    2. (2) 人们认识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演变历程,体现出的科学本质是     (填序号).

      A . 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正 B . 对某一科学问题的认识受到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 C . 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认识,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而改变.
  • 18. 如图中的各曲线中,Ⅰ为某一农田一昼夜的温度变化曲线、Ⅱ为光照变化曲线、Ⅲ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 (1) 植物在段内积累有机物。
    2. (2) d处凹陷,原因是温度过高,叶片上关闭,吸收量减少,影响了光合作用的反应效率。
    3. (3) a处凸起,原因是下半夜温度偏低,使减弱。
  •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图I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 (2) 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 (3) 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4. (4) 对照图I、Ⅱ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有何优点?(回答一点即可)
  • 20. 家庭生活中制作食品经常用到碳酸钠(苏打)和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钠不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受热至65℃以上迅速分解,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某同学为探究它们的性质差异,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加热一段时间后,a、b两烧杯分别看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②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该装置设计的优点是

    ④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21. 连接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M两端的轻质细绳分别绕过定滑轮与A、B相连,细绳恰好水平,如图所示。当A重3N,B重5N时,M恰好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若滑轮摩擦不计,此时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方向是

    当B刚触地时,若A、M都不会与滑轮相碰,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 22. 用12V的电源为微型电动机供电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当单刀双掷开关S1、S2均向上合上时,电动机开始转动,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当电流稳定时,电动机正常工作。已知电动机转动时欧姆定律不适用,并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1. (1) 当单刀双掷开关S1、S2同时(向上或向下)合上时可实现电动机的反转。
    2. (2) 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W。
    3. (3) 电动机的电阻为Ω,正常工作时的输出功率为W。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3分)
  • 2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 (2) 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厘米刻度处。
    3. (3) 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 (4) 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 24. 小科按照实验要求,设计测量未知定值电阻Rx阻值(范围为400~600Ω)的实验。

    器材:干电池两节(总电压为2~3V),电压表(量程0~3V、0~15V)、电流表(量程0~0.6A、0~3A)、滑动变阻器(500Ω 0.5A)各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1. (1) 要求一:测算出Rx , 且实验过程中不能拆接电路。

      小科设计实验电路如图甲。请分析:

      ①小科在设计实验前通过估算发现,用所提供的电流表无法测量出电路中的电流,其原因是

      ②实验时,先将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a处,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 , U1即为电源电压;再将变阻器滑片P移到另一位置b处,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 , 则U1﹣U2就是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相关数据计算Rx的阻值。实验中滑片P所在的a、b处分别对应的位置是:

    2. (2) 要求二:增加一个电学器材实现Rx阻值的直接读取,且电路只能连接一次。

      小科增加了一个阻值可连续调节且可读数的变阻器Y,重新设计了图乙电路。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闭合开关S、S1 ,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V;

      ②再断开开关S1 , 闭合开关S2,读取此时Y的数值。Y的示数即为Rx的阻值。

  •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发现将生锈的铁钉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于是,他们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什么物质是该反应催化剂?

    设猜想与假设:下面是组内两位同学所作的猜想,请你完成小华的猜想。

    【假设一】小芳同学:铁钉表面的氧化铁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假设二】小华同学:铁钉里的铁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 (1)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Ⅰ:把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加入到装有10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假设一成立

      实验Ⅱ:取10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无现象

      假设二(填“成立”或“不成立”)

    2. (2) 讨论交流: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芳的“实验Ⅰ”还不能够确切的说明氧化铁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理由是
    3. (3) 实验证明氧化铁就是该反应催化剂,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4. (4) 在实验中小明意外发现铁钉表面铁锈多的会加快反应速率,请大家想想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速率。

      请选取另一个因素设计实验证明:

      假设:

      ①实验步骤:

      ②实验现象及结论:

  • 26.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4毫升。(2)

    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3)同时将两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1滴碘液。(4)观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的目的是
    2. (2) 请设计一张实验记录表,将实验步骤及正确操作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3. (3) 有同学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确保甲、乙两支试管中的pH相同,但不必考虑pH大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说出理由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7分)
  • 27. (2020·衢州)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该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和接触。该病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1. (1) 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
    2. (2)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排出并散播。如图表示患者呼吸运动的两个过程,箭头表示横膈运动方向。则甲、乙两图表示的过程分别是        
      A . 甲、乙都吸气 B . 甲、乙都呼气 C . 甲吸气、乙呼气 D . 甲呼气、乙吸气
    3. (3) 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含有抗体的血浆来治疗重症患者,这种方法属于免疫。
    4. (4) 目前尚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预防是抗击这场疫情的最有力“武器”,请从保护自身角度,说说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做。(答出两点即可)
  • 28. (2018·衢州) 饮食关系着人们的健康,许多人喜欢吃油炸食品,经检测,这些食品中含致癌物质一一丙烯酰胺(C3H5NO)。
    1. (1) 丙烯酰胺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 (2) 丙烯酰胺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N:O=
    3. (3) 若这种物质导致细胞癌变,身体会将癌细胞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属于
  • 29. 如图所示,斜面长S=10m,高h=4m,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F,将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A匀速推到顶端B,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100J的功,求:

    1. (1) 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
    2. (2) 斜面的机械效率;
    3. (3) 推力F的大小。
  • 30. 学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在课堂上做了稀硫酸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演示实验,小东对实验后的废液进行了溶质成分的鉴定,如图甲,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废液A中,生成蓝色沉淀C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B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

    1. (1) 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选填序号).
      A . 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 . 漏斗、玻璃棒、烧杯 C . 酒精灯、试管、玻璃棒
    2. (2) 废液A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其中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3. (3) 在B中加入Ba(NO3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经过滤得到69.9克白色沉淀E,通过计算说明,图乙中的H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 31. 疫情期间我们采用网上直播方式进行授课时,为了使板书呈现流畅、高效,某老师自制了一个高拍仪。该仪器是由一部智能手机(参数如下表所示)、一个柱状盒子做成的底座、一块质量为350g的长方体均匀大理石(长、宽、高分别为250mm、50mm、10mm,如图所示)。具体使用方法为:将手机摄像头端伸出底座,另一端用长方体大理石竖直向下压在手机末端,固定手机,开启摄像头后,可全程直播教师的板书过程。

    某品牌手机的部分基本参数

    手机类型

    5G、八核、智能、拍照手机

    电池类型

    不可拆卸电池

    输出电压

    3.8V

    电池容量

    4000mAh

    尺寸

    150×71.1×8.5mm

    重量

    约175g

    1. (1) 请求出这块大理石的密度。
    2. (2) 上课前先将手机充满电,在电池充电过程中,发现手机发烫,说明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能和能。
    3. (3) 为了能够尽可能扩大拍摄的有效范围,手机允许伸出的最大长度约为多少?
    4. (4) 一节40分钟的课上完后,老师发现手机上显示的电量只剩下75%,远比自己平时使用手机耗电快了许多。请帮他估算一下,手机在这样的“重度”使用情况下,它的电功率有多大?
  • 32. (2020·衢州) 有经验的司机驾驶车辆经过跨江大桥时,会提前打开车窗,以防车辆不慎落水时错失自救良机。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车辆坠入水中、较深时,车内人员无法打开车门和降下车窗玻璃逃生,可选用安全锤等尖锐物体砸碎窗玻璃,让水快速进入车内,待水较多时就容易推开车门或爬出车窗逃生。请解释门窗紧闭的车辆坠入较深水中,车内人员逃生时所遇上述现象的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