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初中科学中考一轮复习 - 物态变化

更新时间:2021-03-11 浏览次数:20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 . “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 . “白气”是驱蚊液升华产生的 D . “白气”是驱蚊液凝固产生的
  • 2.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3. 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脸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放上剩菜、剩饭,再用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这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过一天里面的饭、菜也不会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 . 凝固放热 B . 汽化放热 C . 蒸发吸热 D . 液化吸热
  • 4. 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杯中的水来源于较潮湿的空气 B . 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 . 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 . 利用此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 5.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 . 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 . 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 . 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 6. 在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依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A . 加热到5min的时候,海波是固液共存状态 B . 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C .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 . 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 7. (2020八上·拱墅期末) 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 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B . 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C . 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D . 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 8. (2020七上·温州期末) 小明研究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有关时,设计了如图实验,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以下做法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 . 将图中两水滴的面积同时增大 B . 将扇冷风改为用电吹风吹热风 C . 将图中两水滴升高相同的温度 D . 将图中两水滴减少相同的质量
  • 9. (2020八上·温岭期中) 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存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冷冻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营养成分风味物质损失少。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
    A . 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 . 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 . 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 . 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 10. (2020八上·杭州期中) 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糖汁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跑掉)。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温度过高,糖会变焦,不但不甜,而且对人体还是有害的)。为此,在运用沸腾法去除糖汁水分时,应当采取(   )
    A . 用文火(小火焰)慢慢加热 B . 使糖汁液面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 . 用猛火加热,减少加热时间 D . 使糖汁液面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
  • 11. (2020七上·兰溪期中) 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对有关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初冬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 .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面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 .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九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 .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 12. 追踪考察动物种群分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大型动物在沙滩上留下的一组较深的脚印,随行的工作人员用蜡块熔化后浇铸成脚印的模型来判断动物的身高、体重等。图中最能正确反映蜡块物态变化过程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13. (2020七上·吴兴期末)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图中表示水在沸腾前的现象是其中的(选填“甲”或“乙”)图。
    2. (2) 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这一现象说明
  • 14. 如图是小天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固体的熔点是℃,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15. 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1. (1) 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 (2) 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是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单位:℃)

      物质

      酒精

      煤油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 16.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如图),天舟一号的任务之一是将储箱内的推进剂(液态燃料和液态氧)分别输送给天宫二号。

    1. (1) 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而形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2. (2) 为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天舟一号储箱内的气压要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气压
  • 17. (2020七上·兰溪期中) 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形成“人工”雪。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
  • 18. 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小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 (1) 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都相同。
    2. (2) 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甲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图甲中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
    3. (3) 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他这样做(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 (4) 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此,你认为小丽的猜想(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 19. (2020七上·杭州期末) 小应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水沸腾”的实验。

    1. (1) 他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本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2. (2)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乙中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选填“b”,“c”或“d”)。
    3. (3) 学以致用:在日常煮鸡蛋时,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方法一:水烧开后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

      方法二: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大家都认为“方法二”比“方法一”更合理,理由是

  • 20. (2020七上·兰溪期中) 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 (2)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3. (3) 如图丙中(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min。
    4. (4) 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四、解答题
  • 21. (2020·金华·丽水) 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ac段水温变化的原因。(提示:图乙中de段不必作答)

  • 22. (2020·柯桥模拟) 某科技类节目中将一装有水的铁桶(未加盖)加热至水沸腾后(如图1示),将它分别倒扣到液氮(图2)和常温水(图3)中,结果发现倒扣入液氮时铁桶没有明显变化,而倒扣入水中时,铁桶迅速变扁,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 23. (2020七上·南浔期末) 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并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你认为实验方案更好些,你的理由是:

    实验1

    实验2

    在试管内装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

    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

    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

    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184.3℃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500℃左右

  • 24. (2020七上·温州期末) 小明坐动车到西藏旅游,当经过青藏铁路一个路段时,看到路基两旁插了一排的管子,如图甲所示。小明很好奇,查阅资料知道了这些管子称为“热管”。原来,青藏铁路的建造要穿越很多“多年冻土”区,冻土稳定才能确保路基稳定。插入这些热管就是保证“冻土”区冰块不会因温度过高熔化而导致路基松软不牢固。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有容易汽化的液体,其示意图如图乙。热管下端5米插入冻土中,上端2米露在空气中。当冻土的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时,热管就开始工作,以保持冻土低温。请结合所学知识,对热管能帮助散热,保持冻土低温的原理做出合理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