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期中物理考试...

更新时间:2017-10-26 浏览次数:7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探究过程包括:①提出问题,②得出结论,③设计和进行实验,④做出假设.下面四组探究过程顺序合理的是(  )
    A . ④①③② B . ①④③② C . ①④②③ D . ③④①②
  • 2. 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其中加入适量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 )
    A . 纸的散热性能很好 B . 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 C .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D .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 3. 在下列四个句子中,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1)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 (4)请勿高声喧哗.(  )
    A . (1)(2) B . (2)(4) C . (1)(3) D . (3)(4)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看起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B . 太阳发出的光是白色的,也是最单纯的光 C . 月亮是一个自然光源,而通电的电灯是人造光源 D .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 5.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 .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 6. (2017·河东模拟)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 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 . 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 . 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 . 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 7. 运动员关节扭伤后,马上给他喷涂一种雾状的东西。那是什么呢?原来那是极易挥发的液态氯乙烷,用它作麻醉剂可使运动员的皮肤迅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  )

    A . 汽化吸热 B . 升华吸热 C . 凝固放热 D . 熔化吸热
  • 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真空不能传声通过实验可直接获得结论 B .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 . 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 9. 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
    A . 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B . 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 C . 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 D . 观察任何颜色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 10. (2017八上·江阴期中)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 .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 .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 .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 11. 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 . 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 .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 .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 12. 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所示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金星的位置应在(   )

    A . B . C . D .
  • 13.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将发声的音叉轻轻接触细线悬吊的轻质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以下几个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与其相同的是(  )
    A . 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时,比较物体发声与不发声的 区别 B . 通过扬声器前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C . 研究材料隔声性能时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周围包上厚度相同的材料 D . 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 14. 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

    A . 2.1 m B . 2.5 m C . 4.6 m D . 5 m
  • 15. 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16. 期中考试时,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考生的耳朵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不同)的.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看到闪电后,6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m.
  • 17. 某人将读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甩动,直接用来先后测量两个人的体温,若这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7℃和39℃,则体温计的两次读数分别为℃和℃.
  • 18.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和20000Hz之间.利用B超检查身体,B超是(超声波/次声波),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能量).
  • 19. 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m/s.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如图所示,将一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后,放在红光的外侧,过一会儿,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将.以上现象说明它具有效应.生活中(①卫生间的浴霸,②厨房的消毒柜)属于这种不可见光的应用(①/②).

  • 20. 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高/低)的结果.在医院里病人发热时,高烧不退,可以用酒精擦拭病人的身体,这是因为酒精而带走病人身体的热量,起到暂时降低温度的效果.而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长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汽”,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物态变化.

  • 21. 如图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其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成像/改变光路),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形成水雾.

  • 22. 如图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它就是黑白相间的条纹,当扫描仪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反射/吸收),白条纹将光(同上),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了.

  • 23. 生活处处有物理: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那么,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内表面/外表面).
  • 24. 以下各图是我们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实验.
    1. (1) 钢锯条以如图甲所示方式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由于而发出声音.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会改变( 响度/音调).

    2. (2) 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随着实验的进行金属盘的温度(升高/降低/不变).

    3. (3) 如图丙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色的气体,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色的颗粒.依据此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书本上没有用酒精灯直接给碘锤加热,而是采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的,是因为碘的熔点比水的沸点(高/低).

  • 25.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4

    96

    99

    99

    99

    99

    99

    1. (1) 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则测出的水温将偏(高/低).
    2. (2) 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3. (3) 根据图丁的图,说明水已沸腾.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 (4)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 (5) 另一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完全相同,但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
    6. (6) 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小实验误差

  • 26. (2017八上·南京期中) 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 (1) 冰属于(晶体/非晶体);
    2. (2) 在BC阶段物质处于状态(固体/液体/固液共存);此过程中要吸热,温度.熔化过程一共分钟.
    3. (3) 回忆老师在课堂上做的实验,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好处是
  • 27.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一次性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 (1) 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实验时先应该处于状态(松弛/绷紧).
    2. (2) 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选填符号a、b、c 或d).

      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琴弦(选填符号a、b、c 或d).

      ②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 28. 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 (1) 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如何确定的位置

      ②如何比较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2. (2) 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重复实验.
    3. (3) 实验表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对称/不对称)
    4. (4) 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他(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实/虚)像.
    5. (5) 如果玻璃板放置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29. 综合实验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合理/不合理)的;
    2. (2) 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带孔的卡片,如图甲所示,卡片中各孔尺寸相同(约为1cm),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为验证猜想b,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远,慢慢靠近地面,发现开始实验时,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有关/无关).但是当卡片距离地面很近时,看到的光斑与卡片中孔的形状相同,这说明光斑的形状还与有关.

    3. (3) 为验证猜想c,如图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你觉得选图实验最科学,实验时,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大小.(有关/无关)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光斑(填光斑的形状)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不管光斑是不是像,他们都是由形成的.

  • 30. 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题:
    1. (1) 图示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作出青蛙看到天空范围的光路图.

    2. (2) 如图所示,一物体AB放住平面镜前,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3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 (1) 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 . 逐渐升高 B . 逐渐降低 C . 先升高后降低 D . 先降低后升高
    2. (2) 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 . 30% B . 40% C . 60% D . 90%
    3. (3) 使用一段时间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逐渐减少,主要是(水/原液)蒸发了,与一开始相比,混合液的沸点(升高/降低/不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