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9月...

更新时间:2018-11-05 浏览次数:3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 1. (2018·苏州) 2018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作物秸秆露天焚烧  B . 废旧塑料随意丢弃 C .   废旧电池就地填埋  D .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 2. (2018·苏州)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光合作用  C . 汽油挥发  D . 铁丝弯曲
  •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空气 B . 生铁 C . 氧气 D . 海水
  • 4. 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 燃烧匙 B . 分液漏斗 C . 试管夹 D . 烧杯
  • 5. (2018九上·安达期末) 下列仪器一般需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
    A . 试管 B . 烧杯 C . 集气瓶 D . 量筒
  • 6. 下列反应从物质与氧气作用的角度看,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 氧化钙 + 水→氢氧化钙 B . 镁 + 氧气→氧化镁 C . 过氧化氢 →  水+ 氧气 D . 氯化氢 + 氨气→氯化铵
  • 7. 下列描述的变化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 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B . 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 .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D . 加热铜绿
  • 8. 利用温室进行植物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人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 . 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 . 施用后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 . 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 D . 施用后可防止火灾
  • 9. 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B . 空气是混合物 C .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D . 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 10. 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
    A . 都属于混合物 B . 都含有氧气 C . 都是纯净物 D . 都含有氧元素
  • 1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 . 蜡烛用来照明 B . 木材可制成桌椅 C . “干冰”人工降雨 D . 钢铁可以用于制作工具、刀具等
  • 12. 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 .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C .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13.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B . 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C .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D .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 14. (2017九上·深圳月考)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有毒 B . 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 .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 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 15. (2018·天津) 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 .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C . 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 . 氧气可以燃烧
  • 16. (2018九上·内江期末)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以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
    A . 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 .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 . 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 17.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试液后,再加热溶液,最后溶液的颜色为(   )
    A . 红色 B . 紫色 C . 无色 D . 蓝色
  • 18.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 . 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 . 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水浇灭 C . 试管洗涤后倒插在试管架柱子上 D . 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
  • 1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0.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 .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最多是的氮气 C .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 . 工业上通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发生的主要变化是物理变化
  • 21. 实验室里量取8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

    ①带铁夹的铁架台    ②10mL量筒   ③100mL量筒    ④酒精灯

      ⑤石棉网   ⑥试管   ⑦试管夹   ⑧胶头滴管

    A . ②④⑥⑦ B . ①③④⑥⑧ C . ①②④⑥⑧ D . ①②④⑤⑥
  • 22. 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而得到较为纯净的氮气,用燃烧的方法除去氧气。下列物质可选用的是(   )
    A . B . 铁丝 C . D . 蜡烛
  • 23. 化学研究性小组做了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石蕊变色                    ④CO2能使石蕊变色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24. 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 . 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通过观察塑料瓶扁瘪的程度,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强弱 B . 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 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比较两种天然水中Ca2+、Mg2+含量的高低 D . 在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往其中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红墨水,比较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 25. 用相应化学符号填空:
    1. (1) 氮气   
    2. (2) 水 
    3. (3) 碱式碳酸铜 
    4. (4) 氧化镁
  • 26. 有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药匙、⑥燃烧匙、⑦坩埚钳、⑧ 10mL量筒、⑨ 试管夹等仪器,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仪器(填相应的序号)。
    1. (1) 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2. (2) 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3. (3) 取用粉末状药品的仪器为
    4. (4) 夹持铁丝燃烧的仪器用
    5. (5) 做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盛放木炭的仪器
  • 27. 用简单方法鉴别下列各组物质,要求写出鉴别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1. (1) 酒精和水;  
    2. (2) 氮气和空气
    3. (3) 铁丝和铜丝
  • 28. 关于空气的组成,从下列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 (1) 夏天在盛放冰块的杯子外壁常常附有一层水珠,说明
    2. (2) ,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 29. 完成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并按要求填空。
    1. (1) 实验室加热铜绿:,观察到试管中固体由绿色逐渐变为色。
    2. (2)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

    3. (3) 硫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到的现象为

    4. (4)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看到澄清石灰水,证明是二氧化碳。

    5. (5)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的目的是

  • 30.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 (1) 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
    2. (2)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写装置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 (3)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写装置序号)。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根据氧气具有的性质。要判断C中氧气是否集满,可(填一操作),若看到现象,则表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4. (4) 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方法来制取氧气,采用D装置来收集氧气,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操作上可能的原因是。实验结束的时候应该先,再
    5. (5) 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据此我们推测出一氧化氮具有的性质是。(答出一点即可,但不可回答一氧化氮是一种气体)
    6. (6) 加热固体碳酸氢铵能产生二氧化碳,但实验室却不用加热分解碳酸氢铵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理由是 。
    7. (7) 常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乙炔。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较纯的乙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31. 右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装置图:

    1. (1) 这个实验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化情况的是
    2. (2) 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填“能”或“不能”)。请简述理由

    3. (3) 某活动小组对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产生兴趣。于是将收集到的一瓶氧气密封。

      【提出问题】这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氮气环境下。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具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下图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

      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

      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

    4. (4) 【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
  • 32. 蜡烛(主要含碳、氢、氧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1. (1) 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二氧化碳。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水。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2. (2) 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人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_________(选填字母)。
      A . 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 . 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 . 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3. (3)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4%

      18.7%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1.6%

      15.6%

      3.643%

       0.0182%

      由实验及结果分析:

      ①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②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