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下·建昌期末) 《中华文明史》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之一,“在于使得少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下层人士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表明科举制度(    )
    A . 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官 B . 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 C .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 1. (2024高三下·常德月考) 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上述材料说明了元朝(    )
    A . 科学技术发达 B . 民族关系融洽 C . 对外贸易繁盛 D . 军事实力强大
  • 1. (2023·广东) 唐朝洛阳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这说明,当时洛阳( )
    A . 商业贸易繁荣 B . 城市布局对称 C . 市民文化兴盛 D . 政治制度完备
  • 1. (2024八上·大埔期末) 《剑桥中国晚晴史》中说:“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材料认为戊戌变法( )
    A . 是一场失败的变革运动 B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 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 D . 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 1.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
    A . 民主共和 B . 民主科学 C . 实业救国 D . 变法图强
  • 1. (2023七上·期末)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 封建制度确立 C .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 诸侯兼并争霸
  • 1. (2023·泰州) “它设立于雍正年间,为清代所独创,它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材料反映了清朝( )
    A .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 . 军机处拥有最高决定权 C . 雍正弱化了君主权力 D . 对外实行“闭关锁国”
  • 1. 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 1. (2024·剑河模拟) 罗斯福就职后的国会特别会议持续了100天,国会通过的立法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相应的时期都要多得多,这就是新政的开始。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 完善了美国民主政治 B . 通过立法加强国家干预 C . 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D . 颁布法令实行计划经济
  • 1. (2024高二下·永州月考) 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 .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 . 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 . 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