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学 / 综合题
  •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通气功能障碍,呼吸肌不能发挥最大作用。制定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方案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1. (1) 慢阻肺患者通常伴有黏液分泌多、纤毛功能失调等病变,导致呼吸道内气流受阻,肺泡异常,进而影响肺与外界、

       之间的气体交换。

    2. (2) 慢阻肺严重时,患者呼吸衰竭,此时可用体内膈肌起搏器辅助通气(如图1)。将电极植入患者体内并与膈神经接触,电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使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外界气体就被吸入,从而完成吸气过程。
    3. (3) 呼吸训练器是一种能够增加吸气阻力的装置。科研人员请受试者分别进行常规呼吸训练和呼吸训练器辅助训练。

      ①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病症表现等因素应保持一致的原因是

      ②血氧饱和度表示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含量,由图2可知,       训练方式能够更好的缓解、治疗慢阻肺。

         ③研究还可以通过测定受试者的肺活量、相同时间内的行走距离等指标来比较呼吸功能恢复效果。测量肺活量时应尽力吸气后再,取三次测量的(填“最大值”或“平均值”)。

    4.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指出:吸烟、空气污染、工业粉尘、生物燃料烟雾、感染等都是诱发或加剧慢阻肺的重要环境因素。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应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