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理解

    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①我第一次与叶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 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 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 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 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 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的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 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 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得真快啊。”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 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得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 《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的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 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沉默着。 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 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沉默着。 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 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 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了门。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 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 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 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 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变迁,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有删改)

    1. (1) 在朱自清眼中叶圣陶是一个“寡言”的人,默读全文,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事件,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 (2) 俗话说:“言为心生,行为心表。”人物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往往能读懂他的为人,试着说说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3. (3) 小语读完文章,看着题目《我所见的叶圣陶》,产生了疑问,想着能不能换成《我所知道的叶圣陶》,你来帮他解解惑。
    4. (4) 右面是1988年叶圣陶最后一幅题词,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说这幅题词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