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4·吉林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劳动模范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在新中国建设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在1956年开展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活动中劳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战线,很多是提前完成计划规定指标的先进生产者。在这次劳模评选过程中,辽宁、北京等8个省市共涌现出20多万名先进生产者。 

    ——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

    材料二: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983年、1984年,党中央连续下发3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在全国推行开来。从1979年至1984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3%;1984年,全国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393公斤,基本解决温饱问题。2019年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入选“最美奋斗者”集体。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劳模评选的背景。并分析这次劳模评选的作用。
    2. (2)  据材料二,概括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身上的精神品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年至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
    3. (3)  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